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十五集 老將征西-《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河東金城,漢軍大營。冷月在天,群星不明。

    中軍大帳之內(nèi),老將軍趙充國面對諸將,侃侃而談,最后力排眾議。

    趙充國: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又曰兵貴神速。我在夜間搶渡,其何得知?

    諸將:末將等愿聽將軍命令!

    趙充國:既是如此,諸將聽令。著即派遣三支小隊,第隊百人,騎馬銜枚先渡,渡后安營置陣。若無敵情,速派人回報,再渡大軍過河。

    諸將:諾!

    于是各歸己營,召集部眾,依計而行。及至次日天明,三支人馬全都渡畢,乃據(jù)守河岸,遣人回報大帥。趙充國親率大軍出城,依次全都過渡。

    漢軍渡畢,迅速上馬,列成陣勢。

    忽見遠處塵土飛揚,哨馬來報:羌人百騎前來,前來哨探我軍。

    諸將聞聽,齊都叫道:敵兵既至,末將請求擊之。

    趙充國:我軍兵馬方渡,略有倦意。況羌人區(qū)區(qū)百騎,不必著意貪求。

    諸將聽罷,不敢再言。

    趙充國又問哨騎:前面四望峽中,可有羌人埋伏?

    哨騎:屬下已仔細探過,峽谷中并無伏兵。

    趙充國:早知羌人不善用兵,今觀果然如此。其若調(diào)派數(shù)千人防守四望、陿中,我軍何能前進半步?傳令眾軍,就地扎營,埋鍋造飯,休息一日,再趁夜間行軍。

    諸將:諾!將軍用兵如神,我等拜服。

    羌人百騎遠望漢軍已經(jīng)渡河扎營,不敢近前,撥馬而去。

    趙充國聞報,棄而不顧,只令大軍飽食足睡,養(yǎng)精蓄銳整日。直待夜幕降臨,乃傳令拔營起寨,縱馬疾行百里,天亮前到至金城西部都尉府,羌人哨騎竟然毫無知覺。

    一萬漢軍精騎安全抵達都尉府,趙充國卻不提打仗之事,只下令部眾飽餐酣睡,而且日日饗宴軍士,恍若太平無事。全體士卒皆都摩拳擦掌,盼望為朝廷效力立功。

    數(shù)日之內(nèi),羌人游騎多次前來挑戰(zhàn),試探漢軍虛實。諸將大都要求出擊,趙充國不許,嚴令堅守不出,擅自出戰(zhàn)者依違背軍令處置。

    羌人連日間多次往來,不見城中動靜,也便習以為常,常有散騎跳下馬來,坐在高坡遠望城中。甚至坐騎跑到一里開外啃草,也不理會。

    趙充國在城頭見此情狀,抬手喚過身側(cè)副將,手指城外高坡,附耳低言。

    副將點頭領(lǐng)會,下城上馬,招呼部下兩員壯卒,命將城門只開一縫,三騎快馬悄悄擠出城門,借樹木草叢掩映,潑風般向高坡沖至。

    羌人游騎聽到馬蹄之聲,抬頭看時,漢軍三騎已到近前,不足十丈。羌卒叫聲啊呀,翻身跳起。有的慌去地上掇起彎刀,有的急尋自己戰(zhàn)馬坐騎,亂作一團,不能相顧。

    說時遲,那時快!漢軍副將及兩名勇士早至近前,各出兵器,將三名不及上馬羌卒橫掃在地,復哈腰提起,橫擔馬鞍,撥馬沖下山坡,向城中奔回。

    這一連串動作,猶如電光石火,更似迅雷不及掩耳,只于瞬息之間完成。待羌人上馬挺刀,或摘弓抽箭,漢軍三騎早已奔回本陣,叫開城門入內(nèi)。

    副將押解三名俘虜?shù)浅牵蛑鲙浭┒Y交差:將軍算無遺策,末將幸不辱命。

    趙充國:亦全仗將軍神勇,騎術(shù)無雙。兀那羌奴,你等是要死要活。

    羌俘:將軍老爺恁地說時,我等皆是求活。

    趙充國:你等若照實回答本將軍提問,則可饒過不死。

    羌俘:爺爺請問,小人等不敢不說。

    趙充國:我來問你,你諸羌首領(lǐng)聞我天兵到來,作何計較?

    羌俘甲:我家首領(lǐng)本謂道路遙遠,天朝鞭長莫及,故此造反。聞說天兵到來,后悔莫及。

    羌俘乙:漢朝發(fā)兵,倒也在我家首領(lǐng)預料之中,不甚擔心。但聽說是當年蒲類將軍趙爺爺帶兵前來,便就皆都恐懼,互相埋怨。

    漢副將:狗奴!你道眼前此人是誰?

    三羌俘聞此,抬頭偷眼看時,見趙充國須發(fā)皓然,不怒自威,恍然大悟,齊都叩頭。

    羌俘丙:我諸羌眾家頭領(lǐng)痛悔不迭,互相埋怨。因說趙將軍雖然年邁,但依舊被朝廷重用,必有奇謀。若我等一戰(zhàn)敗亡,則萬事休矣!

    趙充國:你等此言,似乎不實?

    三羌俘:若有半句虛言,愿受重處!

    趙充國察言觀色,便知所言是實。于是揮手:帶去關(guān)押,好生看待,不許為難。

    三名羌俘聞說可以不死,皆都感激涕零,爭相叩頭稱謝,后被軍卒押走。

    趙充國通過審問,知道羌人畏己,因而內(nèi)部已發(fā)生矛盾;由是心中有數(shù),便即下城,升帳召集諸將,并請都尉府都尉列坐,商議出兵之策。

    趙充國:我軍只有萬騎,又渡河深入敵境,利于速戰(zhàn)。都尉大人以為如何?

    都尉:老將軍所言極是,今敵眾我寡,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則務必一擊成功,方是上策。

    趙充國:如此,大人有何良策教我?

    都尉:將軍到此數(shù)日,只是養(yǎng)精蓄銳,不見動靜。今忽聚將議戰(zhàn),必是成竹在胸。老將軍百戰(zhàn)百勝,威震西域;末將何能,敢在將軍面前賣弄見識?

    趙充國:大人休要過謙。公久居河西,熟悉諸羌風物人情,兼識地理,必有高見。公即藏珍,不如我先發(fā)問:公謂草原大漠爭戰(zhàn),將以何策得占先機?

    都尉:千里草原,萬里戈壁,一望無際,只可侍勇沖撞,不利埋伏圍殲。依某愚見,若保必勝,必須用間。

    趙充國:善哉此言!既是如此,可有用間之便?

    都尉:就便將軍不問,末將也正要向?qū)④娀胤A。當先零部落謀反之初,有羌族部落頭領(lǐng)靡當兒,派遣其弟雕庫來向末將報告,泄其反謀。末將只因雕庫部眾有加入先零部落中者,因此不敢十分信他,就將雕庫留在府中,作為人質(zhì)。未知此人,對將軍可有用處?

    趙充國:如此說來,此人先來首告,其后先零羌果反,便是有功無罪,更非詐降。公可就便釋之,命其來見我。平定諸羌之叛,全在此人身上。

    都尉領(lǐng)諾,起身出帳,傳下令去。未及片刻,監(jiān)吏引雕庫入帳,命向趙充國施禮。

    雕庫:偏邦末將雕庫,參見天朝上官。

    都尉:雕庫,你道上面這個將軍,乃是何人?便就是當年蒲類將軍,趙充國老爺。

    雕庫:阿呀,原來就是趙老爺。雖未曾見,如雷貫耳;今日見面,勝似聞名。

    趙充國:聞你先來首告先零反狀,果是忠心天朝,天日可表。今我要用兵諸羌,為免玉石俱焚,特放你回去,與你兄長靡當兒傳信,你可愿去?

    雕庫:將軍吩咐,無有不從。

    趙充國:甚善。你歸告汝兄,就說漢軍前來,是誅殺有罪者,余者無論。漢帝有詔,凡守法羌民,助漢軍斬殺強盜一人,賞錢四十萬,中等罪者十五萬,下等犯人二萬;壯男三千,老人及婦孺千錢,并所獲其錢財妻子,都歸立功者所得。

    雕庫:順天除逆,本是我兄弟分所當為,何況大漢天子頒此重賞!

    口中稱謝,再拜而起。趙充國大笑,賜酒三杯,親自送到賬外。都尉命送還馬匹軍械,并其四個部從,放出城去。

    鏡頭轉(zhuǎn)換,甘涼道上,令居古城。

    一支漢軍盔明甲亮,陸續(xù)開入令居城中。為首領(lǐng)軍大將,乃是趙充國之子趙卬,官拜右曹中郎將。是為西征二路主帥,帶軍來助其父。

    漢軍入城,布置牙帳已畢,趙卬剛剛坐定,哨馬來報。

    哨馬:啟稟將軍,有緊急軍情,不敢不報。

    趙卬:報來。

    哨馬:我軍動向已為先零部羌兵偵知,先零乃出奇兵,抄我后路,截斷糧道。

    趙卬:若是如此,我軍危矣。參軍何在?

    參軍:屬下聽命。

    趙卬:急代我修表,用上印章,遣使回京,向天子報告,奏請救兵。

    參軍:諾,屬下遵命。

    鏡頭轉(zhuǎn)換,長安未央宮中。

    漢宣帝閱覽趙卬軍報,急下詔命:頒詔。令八校尉與驍騎都尉、金城太守聯(lián)合出師,搜捕山間羌兵,以打通糧道。調(diào)發(fā)三輔、太常地區(qū)犯人,免其監(jiān)禁,編為部隊;召集三河、潁川、沛郡、淮陽、汝南地方軍,金城、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等地騎兵,與武威、張掖、酒泉太守駐守各自郡縣之軍,共計六萬余人,皆歸后將軍趙充國率領(lǐng),進剿諸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竹市| 垣曲县| 磴口县| 剑川县| 纳雍县| 张家界市| 福建省| 延庆县| 长宁县| 嵊泗县| 囊谦县| 华坪县| 肇源县| 景德镇市| 方山县| 安顺市| 福清市| 竹溪县| 应用必备| 邓州市| 威信县| 天镇县| 原阳县| 金川县| 丹凤县| 清河县| 沭阳县| 新源县| 阳江市| 普格县| 大竹县| 宁化县| 赣州市| 泰顺县| 盐山县| 定兴县| 油尖旺区| 无极县| 天门市| 汕尾市| 依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