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集 霍光廢帝-《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天候大變,燕國境內怪事紛起。
先是都邑薊城突遇暴風雨,大樹摧折、城樓倒塌;雨后彩虹懸垂宮中,吸盡井水。
又見烏鵲相斗,烏鴉溺斃于宮中水池;后宮永巷之中,群豬發狂,闖出豬圈,突入廚房,躍進鍋中。更為奇異者,見有一鼠立在王宮端門之中,旋轉跳舞。
燕王心驚,派人以酒肴祭奠,并無效驗。彼鼠舞盡一日一夜,最后力竭而死。
其后又有流星下墜,聲震遠近;燕城南門,亦被天降大火焚毀。
種種怪異,層見疊出,宮中自后姬以下人人震恐。
劉旦因此受驚得病,遣人四出,祈禱鬼神。
賓客呂廣善觀天文,入見燕王奏道:大王可知,五行怪異,主何吉兇?
燕王:依先生看來,是主何兆?
呂廣:主有兵馬圍城,漢廷且有大臣即將被戮。
燕王:如此說來,孤王所謀之事難成。則兵馬將至,如何是好?
呂廣:臣乃一介書生,不解兵事,于此無能為力也。
燕王聞此,仰天長嘆,拂袖進入內宮。呂廣出宮還家,收拾行囊,當夜逃走。
始元四年,劉旦胞姐蓋長公主、左將軍上官桀父子,與霍光爭權愈熾。劉旦于是反心復起,先后派遣十多批人,攜帶大批金銀珠寶,賄賂蓋長公主,求其支持自己奪位。
始元六年,上官桀等人列述霍光過錯,寄送燕王,密謀通過劉旦上書昭帝,告發霍光。
劉旦得書大喜,立即上疏昭帝,謊稱霍光擅自調動兵力,意欲謀反,并自請入朝宿衛,以防奸臣變亂。奏章由上官桀遞交上,不料卻被昭帝識破,因此更加親近霍光。
上官桀陰謀揭穿,由是大懼,便即親至公主府中商議,將欲發動武裝政變。
蓋長公主從之,遣人前往燕都,告知燕王,右將軍王莽已死,丞相車千秋有病,大業必成。燕王劉旦大喜,分付群臣收拾行裝,準備起程,并派心腹孫縱之先行入京。
時有公主門下稻田使者燕倉,得知上官桀等人陰謀,便向大司農楊敞告發。
楊敞素來膽小,聞此驚惶失措,不知所為。由是稱病在家,不再出府門半步。
燕倉知道楊敞膽小懼事,又將此事告訴諫大夫杜延年。
杜延年原是大將軍霍光舊部,立刻上奏檢舉。
丞相車千秋由此掌握上官桀政變計劃,立即頒下璽書,部署朝中二千石官員,追捕孫縱之。漢昭帝亦命霍光組織禁軍,先發制人,將主謀政變大臣全部逮捕。
謀反諸臣未料事情迅即敗露,不及反應,門客及家丁皆都一擊即潰,全部落網。至此,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蓋長公主盡皆伏法,一如呂廣之前所言。
朝中謀反眾人既已伏法,劉旦聞知,便問國相:反情敗露,孤王是否發兵起事?
國相:左將軍上官桀已死,內應已絕。況且朝廷有備,此時起兵,豈非自取敗亡!
正商議間,漢昭帝詔令至燕,宣布大赦燕國吏民,惟獨不赦燕王。
劉旦聞報憂憤,自知難免一死,準備自殺。
左右勸諫:大王何必輕生?朝廷念及血脈之親,或削封國,廢掉王爵,還可保住性命。
劉旦不言,還歸內宮,眾姬妾夫人也都哭啼阻攔。劉旦便不再尋死,靜候朝廷處置。
漢昭帝又派專使賜送璽書,其詔略曰:燕王身為世宗嫡子,乃與他姓異族謀害社稷,有逆悖之心,無忠愛之義。如使古人有知,當何面目復奉齊酎,見高祖之廟!
劉旦得書會意,知道再無活路,遂置酒于萬載宮,大會賓客。席間酒過三巡,劉旦持劍作歌,侍妾華容夫人伴舞。
燕王歌曰:歸空城兮狗不吠,雞不鳴;橫術何廣廣兮,固知國中之無人!
其歌方罷,華容夫人和之:發紛紛兮渠,骨籍籍兮無居。母求死子兮,妻求死夫。裴回兩渠間兮,君子獨安居!
歌詞空虛凄婉,滿座皆泣。
歌舞已罷,賓客散去。燕王還于內宮,即以綬帶自縊而死,在位三十八年,謚號刺王。王后、夫人隨其自殺者二十多人;數千門客、謀士及游俠皆都作鳥獸散,就此流落江湖。
數年黨爭,由是亂平。燕王、蓋長公主自殺;上官桀父子、桑弘羊及長公主情人丁外人滅族。皇后雖是上官安之女,但時因年幼,未參預謀反,又是霍光外孫女,故此免罪。
畫外音:平叛之后,霍光因而得以獨攬大權。乃采取休養生息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勵農業,使漢朝國力漸漸恢復。對外政策,亦緩和同匈奴關系,恢復和親。史家認為自文景之治后,昭、宣二帝時期堪謂西漢中興,霍光功莫大焉。
杜延年原是大將軍霍光屬吏,首先告發大奸,有忠節之名,因此升任太仆、右曹、給事中。燕倉亦有首報之功,被封為宜城侯。霍光持刑罰嚴,杜延年輔之以寬。
漢昭帝既平政變,乃沿用武帝末期嚴刑峻法,重視吏治,調查民間疾苦冤案、官吏失職等事宜,并先后四次察舉賢良,任命楊敞為相,雋不疑為京兆尹,明經治獄。
霍光權傾朝野,威震海內,家族勢力熏天。子霍禹、侄孫霍云任中郎將,統率宮衛郎官;霍云弟霍山任奉車都尉侍中;兩個女婿分別擔任東宮、西宮衛尉,掌管皇宮警衛;從兄弟及諸多親戚,也都擔任朝廷重要職位。至此,霍光已經成為漢朝實際上最高統治者。
只因上官父子被誅,上官皇后雖然未被廢黜,但昭帝對其漸漸冷落。
霍光為使外甥女上官皇后復得專寵,便不許后宮妃嬪進御;并命宮女皆穿窮绔,以防昭帝跟宮女偶生曖昧。但直到劉弗陵因病去世,上官皇后也未能生育子嗣。
當時烏桓逐漸強大,匈奴也趁漢天子年幼,數犯邊境。
始元二年,左谷蠡王在衛律等支持下繼位,稱壺衍鞮單于,釋放蘇武歸漢,但不久又發兵兩萬騎掠奪漢塞。昭帝派兵出擊,活捉甌脫王,從此匈奴不敢再入侵張掖郡。元鳳三年冬,匈奴壺衍鞮單于怨恨烏桓附漢,遣騎兵兩萬襲之;烏桓猝不及防,傷亡慘重。
昭帝即遣度遼將軍范明友,率軍北出遼東迎擊,匈奴撤兵而還。
范明友遵從霍光事先籌劃,兵不空出,即尾隨匈奴之后,乘勢北擊烏桓。因驅兵直奔烏桓,一舉擊殺烏桓三名首領,并部眾六千余人,得勝還師。
元鳳六年,烏桓兵犯幽州,范明友率軍出擊,再次擊退烏桓。昭帝隨后調整北方防務,縮減玄菟郡疆界、設立金城郡,并招募郡國民眾,修筑防御工事。
鏡頭轉換,按下東北,復說西南。
漢武帝駕崩后,西南部分地區開始不服漢朝統治,多次發生反叛。
始元元年夏,益州二十四邑夷民反漢。漢昭帝遣水衡都尉呂破胡為將,率軍迅速將其平息,就此劃分河內歸屬冀州、河東歸屬并州。
始元四年,西南姑繒、葉愉等夷民部落再次起兵反漢,昭帝復命呂破胡率軍征討。
由于呂破胡此次未能迅速進抵益州,致使益州太守被殺,死傷四千余人。為徹底平定反叛,漢廷又命將軍王平、田廣明率部征討,并調句町侯毋波親兵武裝配合。
至始元五年秋,漢軍捕斬夷民三萬余人,虜獲牲畜五萬余頭,益州郡遂平。鉤町侯毋波斬首捕虜有功,晉封為句町王,封邑句町國,享受國縣并置特殊待遇。
元平元年四月,漢昭帝忽然臥病。乃征召天下名醫,杜延年主管方藥。
十七癸未日,劉弗陵病重不治,駕崩于長安未央宮,年僅二十一歲,在位十三年。六月初七壬申日,葬于平陵,謚號為孝昭皇帝。
漢昭帝當初被劉武帝立為太子原因之一,便是因其人極聰明,而且體格健壯。值此正當青壯之際駕崩,正史之中卻又語焉不詳,由是引發后世史家諸多猜測。
鏡頭閃回,便說野史記載漢昭帝劉弗陵死狀。
元平元年四月,昭帝便秘,久蹲御廁靜排,侍從靜侯門外,鴉雀無聲。
忽聽昭帝一聲悶叫,又聞倒地之聲。
眾人失色,急呼不應,斗膽破門,見得昭帝倒撲于地上。急報太醫,已搶救不及。其后太醫稟于皇太后,說天子死因乃是久蹲不起,乍立則使血涌上腦,急血攻心,七經頓錯,八脈驟亂而死。此說聽似有理,但發生在二十一歲年輕人身上,實在難以令人心服。
太后自然不信,詔命再查死因。眾太醫經過現場勘查,會診之后大奇。
眾太醫會診結果:天子之崩,非因久蹲御廁,急血攻心所致。實為因其數日未便,一便之下奇臭難聞,則急嗅回吸,窒息而亡!
言外之意,天子是因吸入臭氣,竟被自己所排糞便熏死!雖然得出此等結論,但礙于龍威之尊,又為求自保,便另覓托辭,以稟太后,但實難自圓其說。
太后聞說皇帝竟是被自己大便熏死,愈加不信,遂終不了了之。
歷史真相:漢昭帝死因,其實與大將軍霍光脫不開干系。眾太醫是以不敢輕言,以免惹禍上身。霍光權勢熏天,強行干涉天子后宮秘事,漢昭帝以至耽于男寵,由此而亡。
閃回結束。漢昭帝既崩,因無子嗣,霍光便迎昌邑王劉賀入宮即位,時年五歲。
劉賀父親劉髆,乃是漢武帝劉徹第五子,天漢四年被封為昌邑王。后元二年正月,劉髆去世,謚號哀,史稱昌邑哀王。劉賀嗣父王位,行為不正。
時有龔遂字少卿,山陽郡南平陽縣人,因通曉經術,官至昌邑國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劉賀。因常當面指正昌邑王過失,劉賀則掩耳避之,并說:郎中令善于辱人。
龔遂進宮勸諫,雙膝跪地而行,淚流滿面,左右皆泣。
劉賀問道:郎中令何哭?
龔遂答道:昌邑國危矣,殿下請聽臣奏。臣聞膠西王行如桀紂,諂臣侯得贊謂堯舜。膠西王喜其奉承,與同起居,致身死國亡。今殿下親小人,染惡習,關系存亡,不可不慎!請許臣在郎官中挑選通儒尚德者同大王居,坐讀詩書,立習禮儀,或有裨益也。
劉賀從之,于是龔遂挑選郎中張安等十人侍候。但未過數日,劉賀便盡逐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县|
民权县|
鹿邑县|
南华县|
广水市|
民权县|
饶河县|
盱眙县|
芮城县|
武安市|
新丰县|
赤峰市|
玛沁县|
华容县|
达拉特旗|
乌什县|
平原县|
浑源县|
琼海市|
大城县|
吉首市|
大埔区|
阳信县|
井研县|
临西县|
秭归县|
吕梁市|
荣成市|
阳高县|
任丘市|
定西市|
临安市|
安阳县|
从江县|
晴隆县|
赫章县|
岗巴县|
通渭县|
紫金县|
义乌市|
安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