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十九集 武帝求仙-《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朝廷紛爭之外,更有江湖恩怨。

    郭解年齡稍長,每被其姊驪山老母許負嚴厲訓教,譬如嚴父,毫不留情。于是檢點自己此前惡行,開始以恩報怨,對貧人多加施舍,而且不望報答。

    其后又拜墨家掌門滕陽為師,自此行俠天下,仗義江湖。常常扶危解困,救人生命,卻不自夸功勞。但仍然殘忍狠毒,為小事突然怨怒行兇。

    當時各國少年仰慕其行,也常常為郭解殺人報仇,卻不使其知道。

    郭解外甥劉衍,乃是次姐之子,依仗舅父勢力,任意橫行。同別人飲宴之時,常勸座中客人喝酒,若對方量小,則強行灌之。

    有次劉衍又灌人強飲,被勸者發怒,由是當場拔刀,剌死劉衍,就此逃跑。

    劉衍之母聞說兒子被殺,兇手逃走,于是大怒:以我胞弟在江湖之上名聲,更兼翁伯義氣,人殺我子,兇手竟不可得乎!

    于是棄尸不葬,以此羞辱兄弟。

    郭解自覺難以面對二姐,遂派人暗中探知兇手去處。

    兇手窘迫,自動來見郭解,并說以殺人之故。

    郭解說道:原來如此。此是我甥兒無理,你殺其宜也。

    于是釋其兇手,將外甥收尸埋葬。世人聞之,皆贊郭解道義,自此愈加歸附。

    郭解每次外出歸來,人皆躲避,惟有一人當面挺立,傲然視之。門客大怒,欲殺此人,郭解說道:某居鄉里,未得人尊敬,是我德修不足,彼有何罪!

    又暗地囑托尉史:此乃我近親,請免其服役。

    尉史應之,以后每到服役,縣中官吏都未找其對郭解無禮者。其人怪而問之,方知是郭解使人免除己役,于是親自登門,負荊請罪。里中無賴少年聞之,越發仰慕郭解。

    洛陽人有相互結仇者,城中豪杰從中調停,終不得解。郭解聞之,夜入洛陽,與其解紛。兩家皆都敬重郭解,于是和好。

    郭解對其兩家說道:我聞洛陽諸公調解,你兩家不受。今幸聽我解和,然我怎能侵奪洛陽賢豪大夫之功?我今趁夜離去,公等明日復使洛陽豪杰調解,從其解紛可也。

    洛陽群豪聞之,無不大服。

    郭解恭敬待人,每當進出縣衙,皆都步行,不敢乘車。替人辦事,竭力使成;辦不成者,不食人請。因此諸國吏民尊重,江湖欽敬,爭為效力。城中少年及附近縣城賢人豪杰,半夜上門拜者駱驛不絕,爭養郭解家中門客。

    元朔二年,朝廷下詔,命遷各郡國豪富前往茂陵。郭解家貧,本來并不符合遷轉標準,但地方官吏見有其名在內,不敢不令其遷。

    大將軍衛青上奏天子:郭解家貧,不合遷移標準。

    漢武帝笑道:彼一庶民,竟能使大將軍專為其進言,可見其家不窮。

    于是詔準郭解,遷徙茂陵。搬家之日,全縣為郭解送行者,共出錢一千余萬。郭解遷移到關中,關中賢人豪杰爭與結交,自此車馬盈門,猶如豪門大戶。

    軹縣楊季主之子時為縣掾,原來是其欲趕郭解出縣,故注其名于遷徙名冊。郭解兄子聞之,乃夜入楊府,刺殺縣掾,從此郭、楊兩家結仇。

    不久之后,郭解又殺死楊季主。楊家上告,郭解門客又將告狀人誅殺于長安宮門。

    漢武帝聞報大怒,下令通緝捕捉郭解。

    此案驚動天子,關中豪杰回護不得,郭解只得亡命生涯。

    因將母親安置在夏陽,自己逃到臨晉,來見籍少公,求其相助出關。

    籍少公早聞郭解大名,雖是初次相見,亦甘冒大險,將其送出關去,直到太原。

    郭解雖被朝廷通緝,但所到之處,并不隱藏行跡,人皆知之。

    官吏追逐郭解,問到籍少公家中。籍少公為保守秘密,拔劍自殺,口供斷絕。

    其后數年,官府捕到郭解,徹究其罪。但發現郭解殺人之事,都發生在大赦令公布之前,由此不能定罪。御史衙派人到軹縣調查郭解,縣令命一儒生陪同,前往郭解故鄉查案。

    時有郭解門客,仍在其舊居閑住,見朝廷派官來查,遂大贊郭解急公好義之舉。

    儒生不以為然道:據某所知,郭解專愛做奸犯法之事,怎能說其為賢人耶?

    門客聞此大怒,因而當場拔劍斬殺儒生,并割其舌,然后逃去。負責調查官吏逃回關中,以此事責問郭解,令其交出兇手。而郭解聽那官吏描述狀貌,確實不知殺人者是誰。

    官吏由此向皇帝報告,說郭解無罪。

    公孫弘奏道:郭解尚俠,玩弄權詐之術,常因小事殺人,本就罪不容誅。此事郭解自己不知,猶較其自己殺人尚重也。陛下宜判郭解大逆無道重罪。

    武帝信以為然,于是命令將郭解押往京師,誅其全族。

    閃回結束。當郭解被捕進京之時,正是主父偃伏誅之日。

    郭解入京,天子詔命下在天牢,不必再加審理,待捕齊家屬親族,一并誅殺。地方官奉旨,追究其族,上報尚有外祖母許負,今在驪山老母宮修行,理宜問斬。

    武帝驚問:此位驪山老母許負,便是當年為我高祖皇帝相面者乎?

    御使答道:是也。今年已九十六歲,而貌如少婦。

    武帝大為驚奇,便問其生平詳事。御史瞠目結舌,不能詳奏。

    博士東方朔正在帝側,見御史窘迫,遂開口奏道:啟奏陛下,臣知許負之事。

    漢武帝:卿又因何得知?

    東方朔:臣乃平原郡人,鄰近河內。因少時曾游歷河內郡,又多次留居軹縣,與郭解門客常相往來,故對許負之事,知之甚詳。

    漢武帝:朕聞諸子百家之中,惟有驪山門最為神秘。世間只有驪山老母之名,而無人可傳其術。賢卿博識多聞,委實異于常人。則便將許負平生之事,詳為寡人說之。

    鏡頭閃回。便借東方朔之口,敘述許負軼聞。

    始皇帝二十六年,秦始皇嬴政詔命,以大將軍王翦之子王賁掛帥,率軍攻齊。秦朝鐵騎到處,齊國防衛立時瓦解崩潰,七十余城相繼攻克。

    于是攻入臨淄,俘擄齊王建,滅齊為郡,天下一并于秦。

    始皇帝令天下大慶,同時詔令各地官吏,廣征神異祥瑞之事,上奏朝廷。

    各地官員遂廣征博采,紛以本地祥瑞之像上奏。

    臨兆郡守來報,有大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于臨兆。

    始皇大悅,以為喜瑞,令銷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像之。

    河內郡上奏,溫城縣令許望之妻趙氏誕生一女,手握玉塊,玉上有文王八卦圖形。此女出生百日,即能開口說話,實屬神異。

    始皇聞訊,亦以為吉瑞之兆,令賜許望黃金百鎰,善養其女。許望為表示對始皇帝感激之情,特為女取名為許莫負,意為不會辜負圣上隆恩之意。

    許望女兒得始皇帝御賜,消息傳遍天下,慣于獵奇者甚至不遠千里,專程來看稀奇。因此許府門前,每天都是車水馬龍,高官顯貴絡繹不絕。

    許莫負對前來看者,或大哭不止,或綻露笑容,不一而足。起初人們并不以此為意,謂其哭笑乃嬰兒本能反應,并無特殊含義。

    然而天長日久,其中天機漸顯。人們發現,凡莫負曾對之大哭者,皆遭厄運,或陡生疾病,或屢遇禍端,或家庭頻遭變故,或觸犯律條而被判罪。而莫負對之展笑容者,則喜事連連,不是招財進寶,便是官階頻升。

    于是人皆醒悟,此位女嬰,天然即可為人看相。為此世人懼禍,前來看者日稀。

    女兒四歲時,許望請當地宿儒教以識字。莫負過目不忘,不到半年,便能識四千余字;又過目成誦,凡諸家之文,無不能背。又問玉塊上文王八卦,聞而如醉如癡,興趣盎然。

    先生對許望嘆道:令愛悟性曠古少見,可惜不是男兒。否則,定為易學一代宗師!

    許莫負聞之,嘻嘻而笑,乃與先生談論《連山》、《歸藏》、《周易》。先生僅知《周易》,《連山》和《歸藏》知之甚少,故此難以答對。

    先生自知能力有限,遂向許望說道:令愛具有天人之資,非我凡夫俗子所能教之。望大人速為其聘任高人,教導為要。

    許望便問:未知當世高人,今在何處?

    先生:當今堪稱高人者,除鬼谷先生,便是其高足弟子,如徐福、盧傲、黃石公者。徐福、盧傲皆已出海,為始皇帝尋長生不老之藥;只有黃石公,在潁川歸谷山中隱居修行。

    許望:黃石公學識,比先生如何?

    先生:天壤之別,如何相提并論!黃石公乃是鬼谷門掌門弟子,深諳神仙之道,精通三易之秘,擅長相人之術。令愛若能拜其為師,前程將不可限量。

    許望信以為然,遂攜愛女離開軹縣,到潁川尋訪黃石公。未料尋到歸谷,方知黃石公早已離開,云游四海而去,人皆不知其蹤。

    父女無奈,只得返回溫城,準備另外擇師受教,一時求之不得。忽有一日,許莫負在大門外玩耍,一位老母經過,上前相其半晌,喜容滿面。

    許莫負:你這位阿婆,因何只管看我?

    老母:小妹,行路人口干舌燥,能否給我一口水喝?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市| 巴中市| 万全县| 井冈山市| 长泰县| 青阳县| 房产| 揭阳市| 民县| 岐山县| 郸城县| 晋州市| 临西县| 宜州市| 区。| 惠州市| 图木舒克市| 贵南县| 洪泽县| 平邑县| 拉孜县| 涞源县| 漯河市| 蒙自县| 清流县| 长宁县| 清水县| 榆林市| 开江县| 荆门市| 阳东县| 莱阳市| 郴州市| 邹城市| 罗山县| 大庆市| 宁德市| 乌兰浩特市| 广宁县| 阳西县|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