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集 栗姬拒婚-《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風云突起,轉瞬吹散。吳楚二王,頃刻授首。周亞夫取得完勝,就此班師。
鏡頭轉換,按下吳楚兵敗,復敘齊地叛軍。
膠西王、膠東王、淄川王三路兵出,圍攻齊都臨淄,三月不下。
漢將欒布率軍進逼,三王不敵,各自退兵,回到封國。
膠西王回國,欲圖嬰城固守。世子劉德建議:未分勝負,父王何故便退?漢軍遠來疲憊,且深入我齊國腹地,先失地利,亦不得人和。若依孩兒之計,何不盡出國人襲之?
膠西王:倘若戰之不勝,則奈其何?
劉德:即便不勝,則逃海上。欒布所率皆為步騎,沒有戰船,其奈我何?
膠西王:不可。此番起兵,乃是吳王主謀,我為脅從,并無重罪。既戰之不利,我若主動請降,陛下必當看在宗室一脈,饒我不死。
劉德:造反重罪,夷滅三族。父王豈可天真如此?
膠西王不聽世子諫勸,于是親到漢營請罪,并求前往長安,面見太后受罰。
天使韓頹在營,當面宣讀景帝詔書:謀反重罪,罪在不赦!欽賜自盡,則恕三族。
膠西王聞此,如同五雷轟頂,仰面長嘆:悔不聽我兒良言相勸!
于是拔出肋下長劍,自殺而死。
其后未久,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皆敗,也都伏法被誅。濟北王劉志雖被脅迫叛亂,但始終堅守本國,不曾發兵,故此漢帝下詔,特赦不殺。
臨淄得保不失,眾臣皆向齊王劉將閭拜賀。
然而齊王不見皇帝詔旨下達,心中怔忡不定,寢食不安。
眾臣皆道:殿下不曾參與七國叛亂,兼且守城有功。必得天子封賞,因何悶悶不樂?
齊王:齊地諸王皆滅,我獨能免乎?
眾臣:殿下不見濟北王參與叛亂,亦被特赦不死?
齊王:孤與濟北王劉志,大不相同。先父與我二叔劉章,此前曾謀奪帝位,天子始終耿耿于懷。又在臨淄被困之時,膠西王等與我屢次信使不斷,豈可見容于漢帝!
思來想去,不能釋懷,于是歸于內室,懸梁自殺。
至此齊國全境皆歸朝廷,即告平定。
與此同時,大將酈寄領兵向北,進攻趙國。
趙王劉遂堅守邯鄲,以待匈奴援兵。且因邯鄲城高池深,故此漢軍久攻不下。
匈奴單于本來已率大軍南下,到至漢境。此時忽然聞報,說吳楚二王兵敗,齊地諸王也被漢軍全部平滅。單于大驚,由此復引兵回,不肯相助劉遂。
與此同時,欒布平定齊地諸國,領軍西還,就與酈寄會師,合兵攻趙。
欒布仔細勘察邯鄲周圍地形,忽大喜道:何不決開漳河,水淹邯鄲?
酈寄嘆道:此計善則善矣,只是過于陰毒,使黎民受苦,必損我二人之壽!
因欲克城,勉強從之。于是下令挖開漳河大堤,大水奔涌而下,勢如山崩地裂。
第三日上,墻塌城破,漢軍大舉攻入邯鄲。趙王劉遂自殺,河北平定。
轟轟烈烈七國之亂,雖然規模宏大,但從漢景帝三年正月開始,三月即被平息。
由此漢景帝運籌帷幄,只以晁錯一家性命,換來七王皆死,諸王俯首,順利完成削藩重任。七國亂平之后,除保存楚國,另立新王之外,其余六國皆被廢除。
漢景帝趁勢公布諸王大罪,并下詔命:收奪各諸侯國支郡、邊郡,復歸朝廷所有;推行賈誼及晁錯此前奏議,分封諸皇子為諸侯王;取消諸侯王任免封國官吏及征收賦稅權力,不得繼續治理封國,而由皇帝派去官吏,行使政權;改革諸侯國官制,改丞相為相,裁去御史大夫等大部官吏;諸侯王無權過問封國政事,只能收取租稅以為俸祿。
詔命即下,天下奉行,于是中央政權大大加強,諸侯王力量大大削弱。
畫外音:平定七國之亂以后,諸侯國雖仍存在,但由于諸侯王失去政治權力,實際地位已與郡縣無異,不再具備同朝廷對抗實力。七國亂平,西漢王朝實力愈發強大,對匈奴反攻也逐漸拉開序幕。此為后來漢武帝多年對外戰爭,打下堅固之基。
吳、楚破滅,朝廷敘功。
在平亂過程中,以梁王劉武所斬殺及俘獲叛軍最眾,因此敘為首功。劉武又是漢景帝同母弟,故此受封大國,據有天下肥沃之地。其梁國封地,北以泰山為界,西達高陽,共有四十余城,而且多為大縣。劉武又受竇太后寵愛,由此所得賞賜,不計其數。
梁王于是恃功自傲,因寵而驕,在其封國內任意而為。
乃斥巨資建造東苑,方圓三百余里,又擴展睢陽城至七十里之廣。
每當出入都城,輒以天子賞賜旌幟開道,隨從千乘萬騎,馳馬狩獵,排場盛擬天子;若是出入宮殿,則必以甲士提前清道,禁絕行人,言警稱蹕。
又攬四方豪杰,山東游說之士盡歸梁國,以齊人羊勝、公孫詭、鄒陽等人為首。
公孫詭人如其名,多有奇計。劉武賜以千金,官至中尉,稱為公孫將軍。
梁王又私自鑄造兵器,裝備禁軍。期年之后,國中致有弓箭、戈矛之類數十萬件,府庫金錢萬億,內藏珠玉寶器,比之京師宮廷府藏,猶盛倍余。
漢景帝前元七年十月,梁王劉武入京,晉見胞兄。景帝倍其隆幸,因派使者持節,駕駟馬豪車,直出函谷關前,迎候梁王。
劉武由是高調進京,伺候母親太后,陪侍胞兄景帝。入宮必與天子同乘步輦,出城則與皇帝同車游獵;常到上林苑中,兄弟君臣共射鳥獸。
梁國侍中、郎官、謁者,只需登記姓名,便可出入天子殿門,待遇高出朝廷官員。
然而時間未久,天子忽然得疾,就此臥病不出。劉武就此無所事事,只得穿行于皇帝與太后兩宮之間,混度光陰。因覺無味,得待皇兄病體稍可,便即告辭歸國。
冬十一月,時近元旦,天子病體漸痊。百官入宮賀歲,先拜皇帝,后拜太子劉榮。
梁王劉武時于內宮閑走,見文武群臣皆入東宮,向太子拜賀新歲元旦。
此時此刻,劉武忽然念頭電閃,想起當年內宮宴會,皇兄景帝曾于酒后許諾,當立自己為皇太弟。未料本該屬于自己所居東宮,今歸他人,不由兩眼冒火,憤憤不平。
鏡頭閃回,敘述太子劉榮。
劉榮,乃是漢景帝庶長子,母親是為栗姬。景帝劉啟在做太子之時,便即生有九子。前三子皆是栗姬所生,以劉榮為長。四子劉馀、五子劉非、八子劉端,乃是程姬所生;七子劉彭祖、九子劉勝,是賈夫人所生;六子劉發,是唐姬所生。
景帝即位未久,便立己妃薄氏為皇后。薄氏乃是薄太后族侄,太后親自主婚許配劉啟,并立為妃。薄氏自從太子妃直到皇后,數年之內未生子嗣,因此亦不受寵。景帝前元二年,薄太后病逝,薄皇后失去靠山,后位亦便岌岌可危。
景帝前元四年四月,只因皇后無子,庶長子劉榮便被立為皇太子。
景帝長姊劉嫖,時被封為館陶長公主。因見劉榮被立為太子,于是主動交好其生母栗姬,提出親上加親,請以自己親女,嫁給太子劉榮為妃。
栗姬性情孤僻暴烈,因劉嫖常向景帝進獻美女,故而對其深惡痛絕,當即拒絕其請。
劉嫖當面碰壁,惱羞成怒,轉向景帝寵姬妾王美人提出親事,愿以女兒嫁給其子劉徹。王美人見長公主俯就,自是大喜,立刻表示同意。
既便如此,劉嫖仍對栗姬拒婚之事引以為恥,由此更結深仇,便在景帝面前進諂。
劉嫖:栗姬善妒,陛下知否?
景帝:何以見得?
劉嫖:據我所知,陛下每有新寵,栗姬必使內侍祝唾其背,又召巫師入宮施蠱。
景帝:竟有此事?
劉嫖:陛下不信,可使人暗地察知,方知皇姊所說不謬也。
景帝聞此,半信半疑。
時隔不久,景帝得疾,自以為將要不起,因對栗姬囑道:當朕百年之后,卿為帝母,望能善待其他嬪妃,及其所生諸子。不可彼親生兄弟同室操戈,手足相殘,是為至囑。
栗姬聽罷,知道必是長公主在背后進諂,因而暴怒,恨恨不語。
景帝:卿不答朕言,是何意也?
栗姬:陛下若是歸天,尚有皇后見在,哪里輪得到賤妾,看覷照顧諸位皇子!
景帝聞此,怒火滿腔,欲要發作,又恐引起內亂,故而勉強隱忍,揮令栗姬出外。
館陶公主聞說天子患疾,入內探視,覷寒問暖,關懷備至。景帝甚為感動,因謂自家至親,便隨口問道:皇姊以為我諸子之中,誰為最賢者?
劉嫖:陛下既已立太子,問此何干?
景帝:你我至親,姑妄言之,有何不可?
劉嫖:若果依我說時,則謂十皇子劉徹,乃是最為賢者。
景帝:以何為據?
劉嫖:此子龍顏豐準,姿態異常,從來謙下,與人不爭,此其一也。其雖年幼,但行事猶如長者,沉穩不躁,此其二也。又聞其母夢日入懷,因而得孕,與眾不同,此其三也。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竹县|
五河县|
望谟县|
长兴县|
韩城市|
宁河县|
郸城县|
翁牛特旗|
乳源|
宁远县|
常熟市|
祥云县|
吴桥县|
宁乡县|
工布江达县|
林州市|
沐川县|
麻栗坡县|
舒城县|
商丘市|
达孜县|
福泉市|
洪江市|
兰考县|
民权县|
阿拉善盟|
偏关县|
苗栗县|
阆中市|
霍山县|
台北县|
贵州省|
阳江市|
晋江市|
汶上县|
云林县|
微山县|
巩留县|
南阳市|
新宾|
通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