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集 賈誼上疏-《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未央宮中,君臣問策。
陳平聞天子問訊,爽快答道:臣亦不知,百官自有主其事者。陛下若問決獄,責以廷尉;若問錢谷,可責治粟內史。
漢文帝慍怒道:則我置左右丞相在朝,是為何用哉?
周勃聞聽天子出言不善,愈加驚慌。
陳平從容答道:宰相者,是輔佐天子,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若事必躬親,則復置百官有司,何為?
文帝聞罷,哈哈大笑:卿乃大才,真我大漢丞相也。
周勃慚愧無地,起身再拜:臣之才能,不及陳平萬一。請許臣以病辭,去此相位。
文帝勉慰數語,就而允之,于是詔命陳平獨相。至此陳平職冠群臣,乃為百官之首。
奇花易謝,好景不長。陳平為相未及一載,便于孝文帝二年患病去世。孝文帝憫其大功,賜謚號為獻侯,命其子共侯陳買襲承父爵,并領曲逆封地。
事件懸疑:陳平“受金盜嫂”之典,出于《史記·陳丞相世家》。其文略云:
絳侯、灌嬰等咸讒陳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事魏不容,亡歸楚;歸楚不中,又亡歸漢。今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平,反覆亂臣也,愿王察之。
從字面上看來,周勃完全是出于嫉妒,捕風捉影,諂害陳平。然而其中疑點十分明顯,便是陳平自楚營逃奔漢王之時,只是一降將而已,而且孤身一人,并無任何背景可言。即便被封為都尉,又怎可與周勃這個漢王發小同鄉,一同起兵,且兵權在手之勛臣大將相比?如果說周勃出于嫉妒,對一個外來降將大肆誣陷,則以其心胸,又怎能高居漢相之位?
歷史真相:其實是因周勃十分欣賞陳平才能,又深知漢王劉邦性情好惡,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實助陳平必得重用,為漢王選賢任能之舉。其中蹊蹺,只需回顧周、陳二人,一生中三次完美配合,屢建奇功,便知端地。
鏡頭閃回,敘述陳平與周勃數次合作。
陳平原隨項羽,單槍獨馬夜渡黃河,投奔漢王。劉邦并未對其另眼相待,只是隨眾賜宴而已。陳平恐此后再無機會得見漢王,便以有事相報為名,宴后獨自留下,暢論天下時局,以滿腹才華打動漢王。劉邦與談大悅,遂命為都尉,使其監管滿營諸將軍紀。
漢軍諸將由此嘩然,不愿受此楚軍逃兵管轄,由是訴諸將軍周勃。
周勃暗中觀察,見陳平果有大才,滿營諸將,未有及者。因此不但聽信諸將報告參劾,反而將欲力薦于漢王,勸其重用陳平。但深知漢王性情,最忌朋黨互薦,由是便思一計,拉上灌嬰,反向漢王進諂。以捕風捉影之事,小事重報,捏成盜嫂、受金,兩條重罪。
劉邦聽其二人所獻讒言,感覺十分可笑,遂自言自語道:小叔與阿嫂私通,乃是房帷之中隱晦之事,本來無據可查;而收受軍士小禮,凡是帶兵將軍,何人不犯此錯?豈可獨罪陳平!以此二罪諂之,其實是欲表明陳平職小,不足以服眾也。
于是喚來陳平,詢問一番。陳平妙言答對,便得重用,且被賜以重金,再不必受賄以圖自存。由此眾軍不得不服,再不敢提甚異議。周勃一番表演,實助陳平固寵。
劉邦親征英布,雖然最終獲勝,但亦身負重傷。其后燕王盧綰也反,便派樊噲領兵征伐。但大軍方出,朝中就有人向高祖進言,說樊噲與呂后勾結,實不可用。劉邦命陳平至營傳令,使周勃接替樊噲,并將樊噲斬首回報。陳平再與周勃完美合作,生擒樊噲以歸。
呂后死后,又是周、陳聯手,調集北軍,誅滅呂氏一族,然后迎立代王。
漢文帝繼位,敘論眾臣之功,眾人皆爭為己,陳平獨讓周勃。
陳平奏道:當高祖之時,臣六出奇計,周勃功不如我;今滅諸呂,臣功不如太尉。
于是主動要求辭去右丞相位置,讓予周勃。漢文帝聽罷大為感動,就封周勃為右丞相,陳平做左丞相。此乃陳、周二人第三度合作,建立不世奇功,力挽乾坤,結局皆大歡喜。
漢文帝留下二位丞相問政,陳平早已看出,天子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看不慣周勃恃功自傲,欲罷其相位而已。故此一面任其先受一番尷尬,以順天子心意,再輕輕數語妙答,以救周勃之危,替其解脫。此是二人最后一次配合,皆得保全官職富貴。
閃回結束,書歸正本。
陳平謝世,文帝重新起用周勃,命其為相。
十個月后,因當時列侯都住在長安,京城糧食供應不足。文帝于是下詔,命令列侯各歸封國,不得滯留長安。列侯貪戀朝中權位,各尋借口留在京城,不肯歸封。
文帝發怒,復命免除周勃相國職位,使其帶頭表率,回歸封地絳縣。
周勃回到封地年余,每當河東郡守、郡尉巡行到達絳縣,便想起當年高祖偽游云夢,借機擒拿楚王韓信之事。因畏懼被誅,便常身披鎧甲,命家兵衛護,才敢來見郡守、郡尉。
此后便有人借此上書,告發周勃想要謀反。
漢文帝覽奏,半信半疑,遂詔命廷尉前往絳縣,審明回奏。廷尉又將此事交給長安令處理,于是捕捉周勃,下獄拘審治罪。
周勃恐懼異常,兼又拙于言辭,不知怎樣答辯。
獄吏漸漸欺辱,周勃以千金賄賂獄吏,請其開恩。獄吏知道周勃為人忠厚,不會謀反,意欲救之,就在牘板背面寫上一行字,相隔監門示之。
牘板之上寫道:請公主出面,向太后求情。
獄吏所說公主,乃是漢文帝之女,嫁給周勃長子周勝。周勃一見大喜,恍然大悟。由是待長子周勝前來探監之時,命其還家說與公主,令其入宮見其祖母,為自己作證未反。并命將多年來朝廷增封及賞賜財物,都送給國舅薄昭,同時請其上奏美言。
案件審至緊急關頭,薄昭果然替周勃出力,連夜進宮,向姑母薄太后進言。太后也早自孫女口中得知此案,認為周勃沒有謀反情事。
來日文帝臨朝之前,來向太后請安。薄太后忽發暴怒,抓起頭巾,向文帝身上擲去,厲聲喝罵:絳侯周勃,乃三世老臣,功高蓋世。又身掛皇帝賜給印璽,在北軍率領十萬鐵騎,不在那時謀反;如今身居小縣封國,反倒要謀反不成!
漢文帝此時已經看到絳侯在獄中供辭,知其被屈含冤;又見母親暴怒,急忙拜倒謝罪:太后休怒。獄吏也是剛查清楚此事,上報絳侯無罪,孩兒這就馬上放他出獄。
于是立派使臣,持節前往刑獄,釋放絳侯,復其爵位封邑。
絳侯出獄,謝恩還府,對家人嘆道:我曾領百萬大軍,怎知獄吏尊貴如此!
于是回到封國絳城,安度晚年。乃于孝文帝十一年去世,謚號武侯,落得善終。
劉恒為帝,一面與民休養生息,一面鞏固皇權。除重封周勃、陳平、灌嬰等先帝舊臣,跟隨自己由趙國入朝官員,皆都官至列卿。除保留舊有諸王,為張威勢,又封宗室。
文帝詔命:立帝妃竇氏為皇后,長子劉啟為太子。原趙幽王劉友之子劉遂,立為趙王;徙封原瑯邪王劉澤為燕王;立劉遂之弟劉強為河間王;朱虛侯劉章為城陽王;東牟侯劉興居為濟北王。皇子代王劉武,徙為淮陽王;太原王劉參,徙為代王;皇子劉揖,立為梁王。
賜封已罷,乃大力推行無為而治,休養生息。
文帝三年,濟北王劉興居發動叛亂,開啟同姓王武裝反抗漢廷先例。漢文帝派兵鎮壓,叛軍土崩瓦解,劉興居被俘自殺。
三年之后,皇弟淮南王劉長又舉叛旗;尚未行動,即被朝廷發覺。文帝派人傳訊劉長入京,罷其王位,發配蜀郡。押送途中,劉長絕食而死。
兩起叛亂雖被平息,但朝廷中有識之士,認為諸侯王已成為對抗朝廷分裂勢力,非解決不可。太中大夫賈誼,就是其中突出代表。
鏡頭閃回,敘述賈誼來歷。
賈誼生于洛陽,少有才名,師從荀況弟子張蒼。能詩善文,聞名于世。河南郡守吳公將其召致門下,非常器重。在賈誼輔佐下,吳公治理河南郡,成績卓著,時評天下第一。
漢文帝聽聞河南治理有方,擢升吳公為廷尉,位列朝班。吳公重義,因勢舉薦賈誼。漢文帝征召賈誼入朝,當面策試,甚喜其才,委以博士之職。
當時賈誼年僅二十一歲,在朝廷所聘博士中年紀最輕。出任博士期間,每逢皇帝出題命論,賈誼每有精辟見解,應答如流,獲得同儕一致贊許。
漢文帝非常欣賞,因而破格提拔,一年之內便升任為太中大夫。
賈誼極喜針砭時弊,初任太中大夫,就開始為朝廷獻策。文帝元年,賈誼上《論定制度興禮樂疏》,以儒學與五行學說設計一套漢代禮儀制度,主張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興禮樂,以代替秦制。由于當時文帝剛即位,因此沒有采納。
文帝二年,針對當時棄農經商、淫侈之風日長現象,賈誼又上《論積貯疏》,提出重農抑商經濟政策,主張發展農業生產,加強糧食貯備,預防饑荒。漢文帝采納,以為賈誼才能突出,欲拔任公卿之職,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等人群起反對,進言誹謗賈誼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漢文帝為安撫舊臣,逐漸疏遠賈誼,外放為長沙王太傅。
賈誼因貶離京,長途跋涉。途經湘江,寫下《吊屈原賦》,抒發怨憤之情。
漢文帝疏遠賈誼同時,得一男寵,名喚鄧通,蜀郡南安人氏。
鄧通之父名叫鄧賢,家道殷實,連生三女,終得一子。當兒子降生之時,因見村北南陽郡到汝南郡官道方通,車馬輻輳,故為嬰兒起名鄧通。
鄧通幼年讀經習文,弱冠時讀書并無起色,專會弄水撐船。
西漢初年,讀書人家有中產者,自備車馬服裝資費,可到京師做郎官,等候朝廷使用。鄧賢頗有資財,于是置辦車馬服飾,送鄧通前往京師長安,尋求光宗耀祖之路。
鄧通因其性情誠謹,擅長劃船,不久就被征召到皇宮為黃頭郎,專職掌管行船。
忽一日,文帝做夢升天,百計難登;卻有黃頭郎自后推之,終至天上。文帝回頭看時,見那黃頭郎穿件橫腰單衫,衣帶系結在背。
夢醒之后,文帝至未央宮西邊蒼池中漸臺,看到鄧通衣帶從后面穿結,正如夢中所見。及至召問姓名,姓鄧名通,音近“登通”。文帝由是寵之,前后賞賜累計億萬錢。
又有一日,驪山老母許負扮作相面婦人,進入長安,每相奇準,轟動朝野。
文帝聞之,命其入宮,令為鄧通相面。
許負細觀鄧通面相,搖頭說道:此人命蹇,當會窮困餓死。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阳县|
广南县|
靖宇县|
阿瓦提县|
兰州市|
榆中县|
阿瓦提县|
彩票|
宿松县|
十堰市|
永清县|
新余市|
佛坪县|
肇东市|
大田县|
沅江市|
泸定县|
汾西县|
昔阳县|
辉南县|
南乐县|
大石桥市|
乳源|
读书|
尼勒克县|
通辽市|
峨山|
桓台县|
华池县|
彭水|
庆云县|
娱乐|
大名县|
海晏县|
和政县|
新安县|
客服|
旺苍县|
尼木县|
南开区|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