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六集 智擒韓信-《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都城洛陽,汝陰侯府。朱家話入正題,詢問漢王因何對季布窮追不休。

    夏侯嬰道:因其多次窘迫漢王,天子怨恨,故必擒而誅之。

    朱家又問:公謂季布何等樣人?

    夏侯嬰道:有才者也。

    朱家便道:忠事其主,奉上差遣,分內事也。項羽舊臣,豈可全都殺盡?今陛下剛得天下,僅憑私怨追捕一人,何器量之狹耶!以季布之能,陛下購急,則非北逃匈奴,則南竄百越,永為漢敵。忌賢資敵之行,乃伍子胥鞭尸之本。公何不言之?

    夏侯嬰聞此,猜想季布定是藏其家中,應道:敬諾,便依公言。

    次日上朝,果依朱家之意,向漢帝奏明。

    漢高祖聽聞夏侯嬰之奏,深以為然,于是宣布赦免季布。朱家見到赦令大喜,遂使季布進京,朝見高祖,主動降服。

    季布乃進洛陽,化剛為柔,求見高祖,表示服罪。

    劉邦大喜,當眾表示不計前嫌,任命其為郎中。

    朱家聞說季布得為高官,遂不復再與其相見。

    高祖既封季布為郎中,便問虞子期及鐘離眛下落。

    季布奏道:垓下之戰時,臣與虞子期護送項王逃出重圍。親見子期復回,自剄于其妹虞姬埋骨之所,被其部下草葬。鐘離眛并未殺出,若無其尸,當是被大將軍韓信所俘。

    高祖聽罷,沉吟不語良久。暗使人以頒旨賞功為名,到下邳城中,打探鐘離眛下落。

    鏡頭閃回,敘述鐘離眛來龍去脈。

    鐘離眛,朐縣伊蘆人氏,向為項羽帳下大將。當韓信在項王帳下為執戟郎時,為楚軍將士輕視。惟有鐘離眛謂其高才,常折節相交,韓信于是引為知己。

    漢王四年,楚軍被漢軍圍困于滎陽東,項羽往救,漢軍退走。

    項羽乘勝追擊,斷漢軍糧道,劉邦被困求和,項王不許。

    陳平向劉邦獻計:項王帳下忠臣,惟亞父范增、大將鐘離眛、龍且、周殷數人。若大王肯以萬金買通說客,離間其君臣關系,再出兵攻打,項王必敗。

    劉邦遂納其計,出府庫萬金,盡付與陳平,使其行間于楚。

    陳平使人到至楚營,盡散其財,買通項王左右,制造傳播謠言。項羽果對忠臣疑忌,以致諸將先后紛紛離去,鐘離眛也因此失去信任。

    垓下之戰時,四面楚歌響徹軍營,諸軍一夜之間皆散。鐘離眛便引數十親信逃離楚軍,隱于山澤之間。及聞韓信被封楚王,前至下邳就國,鐘離眛便往投奔。

    劉邦稱帝后,曾命韓信追捕鐘離。

    閃回結束。韓信接到漢帝旨意,陽奉陰違,反派兵保護鐘離眛,任其出入。

    使者到至下邳,不得鐘離眛任何消息,只得以此還報漢帝。

    劉邦將信將疑,也只得先將此事放下,暫作罷休。因當時剛剛平定中原,又聞說冒頓單于一統匈奴諸部,勢力倍增強大,恐其侵邊,乃詔命將韓王信改派到代地,使建新都馬邑城。同時征發國內壯勇民夫,前往屯戍隴西,以防西北邊地。

    時有齊人婁敬,應征戍守隴西,路過洛陽。因聞同鄉虞將軍在朝為官,頗受漢高祖信任,乃與帶兵校尉請假半日,脫其挽輅,身穿羊裘,前往虞府拜訪。

    虞將軍:多年不見,老婁一向音訊皆無,焉得忽然到此?

    婁敬:聞說故友被天子重用,特來拜見,并有一事相求。

    虞將軍:未知何事?

    婁敬:不求借貸金帛,只求看在同鄉面上,引薦當今皇上,欲獻治國之策也。

    虞將軍深知婁敬才能,欣然許之,請其更換華麗衣裳,隨己入宮。

    婁敬辭道:臣衣帛而來,便衣帛見駕;衣褐而來,便衣褐而見,不敢以外表求榮。

    虞將軍便即由他,因入宮來見高祖,進薦婁敬之才,說其有治國大策獻之。

    劉邦大奇,便許婁敬覲見,問以治國之道。

    婁敬見駕,反先問道:陛下建都洛陽,是欲與周室比隆哉?

    漢高祖道:然也。先生以為不可乎?

    婁敬奏道:果然,臣以為不可。只因陛下奪取天下之道,與周室大異故耳。

    劉邦:周取天下,其因為何?

    婁敬:周之先人,自后稷封于邰,積德累善,十有余世,至于太王、王季、文王、武王,諸侯歸之,遂滅殷商,終為天子。及成王即位,周公相焉,乃營洛邑,以為此乃天下之中,諸侯四方納貢,取其四方遠近道里均平。然洛陽為都,有德則易以王,無德則易以亡。故周之盛時,天下和洽,諸侯、四夷莫不賓服,效其貢職。及其衰落,天下諸侯莫朝,周王便不能制。非唯其德薄,亦形勢弱也。

    劉邦:善。朕以洛陽為都,因何不可?是因德薄,或由勢弱?

    婁敬:今陛下起自豐沛,席卷蜀漢,還定三秦,與項羽戰于滎陽、成皋之間,大戰七十,小戰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腦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勝數,哭泣之聲未絕,傷夷者未起。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時,臣竊以為不可相提并論也。非因德薄勢弱,王氣衰也。

    劉邦:則卿謂何處,王氣正盛?

    婁敬: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立具也。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謂天府者也。臣請陛下入關而都之,則山東雖亂,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與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若能聽臣,西入關中,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當時殿中,皆是衣錦繡縉紳之輩;婁敬獨自衣褐,侃侃而談,旁若無人。

    漢帝聞而不決,乃問群臣:眾卿以為,婁敬之論如何?

    群臣皆乃山東諸國之人,聞言不悅,爭相駁斥婁敬之論。

    曹參率先言道:此腐儒之言也。周王據洛,延祚數百年之久;秦據關中,則二世即亡。洛陽東有成皋,西有崤、澠,背依黃河,南臨伊、洛,其固亦足恃也。

    諸卿聞此,紛紛附和,擾攘不休。漢帝猶豫,又問張良。

    張良笑道:依臣觀之,諸公所言有私,非為國計。洛陽雖固,不過數百里,田地瘠薄,四面受敵,非用武之國。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則以河渭漕挽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亦可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謂天府之國,天子之都也。婁敬之說甚善,惟愿陛下聽之。

    張良分析全面深刻,加之素負重望,又深得劉邦信賴,故此眾臣再無異言駁之。

    漢高祖意決,頒令擇日車駕西向,命百官文武攜家眷以隨,就此遷都長安。又拜婁敬為郎中,號曰奉春君,賜姓劉氏,又厚賞虞將軍。由此劉敬只為一策,便即平步青云。

    張良素日好道,自滅秦之后,便延請道家高士赤松子在府,與其研討養生之術,并習辟谷升舉之術。因恐駭人聽聞,故自稱多病,延請道派郎中煉制丹藥,以助自己祛病延年。

    今見天下大事已定,不愿再隨漢高祖入關,即就此辟谷絕食,杜門不出。又佯作病危之狀,故使百官同僚來探,以達于天子。高祖聞此大驚,果派陳平前往府中探疾。

    張良見陳平前來探病,遂摒退家人,請至內室,就枕邊拿過一只木匣,遞予陳平:此乃我鬼谷門治世寶典,用兵秘要。今奉我師黃石公遺命,以此授卿,代領本門第七代掌門之職,卿其勿辭,且宜珍重。興漢扶民,制衡天下,底定漢家江山,其權皆在于卿。

    陳平再拜恭領,啟匣視之,見內中有一卷古書,名曰《鬼谷子秘籍》,又附一卷帛書,乃是《鬼谷門歷代掌門譜系》,上有六十四代掌門名冊,第七代掌門,赫然上書己名。

    張良:此乃江湖秘事,非關廟堂,切勿輕泄。

    陳平領命,知道張良歸隱之意已決,遂不再勸,告辭而去。

    畫外音:張良手中本有三卷天書,一曰《太公兵法》、二謂《鬼谷子秘籍》,三是《黃石公六略》。三卷天書,只有《鬼谷子秘籍》乃是鬼谷門秘傳,其余二卷實乃兵家要術,不敢妄傳;再據張良素日觀察,陳平雖然智計百出,但為人貪鄙,故此不肯盡授。

    陳平辭別張良,回府藏好鬼谷秘籍,復再入宮,向漢帝奏說留侯病危。

    高祖大驚,親至留侯府宅探病。因見張良精神萎頓,面色蠟黃,不由下淚。

    劉邦:寡人自遇先生,屢蒙指教,方得還定三秦,奄有天下。今先生若棄我而去,則干戈方息,四方未寧,誰與我治理天下!

    張良:臣僅乃韓國一介亡虜,何足道哉!若論調和鼎鼐,權衡群下,蕭何為之;用兵機要,平定諸侯,韓信用之;屢出奇計,治國安邦,陳平亦勝臣百倍,何謂無人?陛下終勝項王,掃平天下,漢室必興,萬勿以臣為念。

    劉邦:先生勸我遷都關中,寡人焉敢不從。然山東鞭長莫及,一旦為亂,將如之何?

    張良:陛下自思平生之中,最恨者誰?

    劉邦:自誅暴秦以來,平生勁敵乃是項王,然我二人只爭天下,并無私恨,且曾約為兄弟。今彼身死,猶常懷念。若論平生恨者,莫若故人雍齒,臨事而叛,幾陷我于絕地!

    張良:然。速封其為王,則天下再無叛者。

    劉邦:先生因何而作是言?

    張良:陛下不聞,燕昭王千金市骨之事乎?燕國大敗之余,四野凋敝,民不聊生。昭王繼位,向郭隗問興邦之道,郭隗諫以欲求良馬,先自馬骨開始。馬且如此,何況人乎?

    高祖聞言大悟,說道:敬諾,惟先生之言是聽。

    張良甚喜,自枕邊拿過一面鐵牌:此乃我鬼谷門中信物,天下縱橫之士,皆奉為神明,不敢有違,名曰伏龍令。陛下若憂天下復有反者,或朝中出現趙高般權臣,則此令一出,江湖中百家門派并皆奉令群起,以討逆賊。臣將大行,愿以此牌與陛下為約。

    劉邦接過看時,見那鐵牌黑黝黝地,入手沉重,光滑如鏡,年深日久。陽面鐫刻一個仙翁,乘跨白龍,兩側各有四字,右為“鬼谷仙師”,左為“萬法玄門”。陰面又有八個篆字:“共扶漢室,天下聽命?!眳s是張良手筆。

    高祖問道:此乃何意?

    張良反問:陛下猶記當年,博浪沙擊秦之事乎?

    高祖:先生壯舉,天下何人不知?未知鐵錐壯士何在,真乃神龍只見其首,未見其尾。

    張良:鐵錐壯士,名喚滄浪子,力大絕倫,輕功卓絕,來去無蹤。鬼谷門下,如蘇秦、張儀縱橫之徒,代有數十之眾;龐涓、孫臏善兵者,亦有百余。滄浪子輩,更是車載斗量,不可勝數。若遇漢室傾危,伏龍令出,天下便知是鬼谷掌門之命,誰敢不從?只漢室不失其道,愛護其民,則保陛下江山,千世無憂。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西县| 芜湖县| 石河子市| 内黄县| 抚顺市| 彰化县| 瑞昌市| 彭山县| 双辽市| 景泰县| 金坛市| 定西市| 开原市| 石阡县| 博乐市| 北安市| 开封市| 阿图什市| 三都| 久治县| 清原| 屯门区| 台湾省| 博湖县| 错那县| 泰顺县| 茶陵县| 扶沟县| 清水河县| 沁源县| 宁陕县| 康定县| 绥阳县| 清丰县| 新沂市| 徐水县| 景泰县| 建阳市| 大宁县| 会泽县| 肃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