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八十八集 蔡澤相秦-《華夏真相集》


    第(3/3)頁

    自此之后,平原君由衷佩服,自甘名居信陵君之下。

    信陵君亦知竊符救趙,矯殺大將晉鄙,是為重罪,因此不敢歸國,便使副將率軍歸魏,自與三千門客,留于邯鄲客居。

    秦師敗績,消息傳回咸陽,范雎聞而大駭,自知罪責難逃,免冠徒跣上朝,涕泣叩拜。

    秦王驚道:相國因何如此?

    范睢:依照秦律,官員有過,舉薦者同罪。臣舉王龁、鄭安平為將,損師喪眾;鄭安平且降敵國,遺笑于諸侯。臣為薦者,應罪三族!

    秦昭王急下階扶起,撫慰道:一勝一敗,兵家常事,誰能保百戰百勝者?且賢卿有大功于國,區區一敗,不足以掩往日大德也。

    于是下令國內臣民:有敢于議論鄭安平之事者,一律與其同罪!

    詔命已罷,秦王猶恐范睢懷愧,反而加賞豐厚。

    范睢本謂就此躲過一難,未料此后未久,河東郡守王稽因罪被誅,由是愈加懊喪。

    鏡頭閃回,敘述蔡澤。

    蔡澤,燕國綱成人,鬼谷門第三代祖師樂毅弟子。極善縱橫之術,善辯多智。自樂毅死后,便未出仕,只在樂府中教導少主人樂間,并與樂毅族弟樂乘為友,時相往來。

    先聞秦師敗于邯鄲,鄭安平降趙,猶未上心;更聞王稽獲罪被殺,便大為吃驚。

    蔡澤:如此,師兄范睢危矣!我若不救,鬼谷門將至大損。

    于是辭別少主樂間,竟至咸陽。未見范睢,先在咸陽城中到處揚言:燕客蔡澤,天下雄俊弘辯智士也。欲來游說秦王,說并吞六國奇策,以奪丞相之位。

    范睢聞聽此言,心中恚怒:此蔡澤是何人耶,竟如此狂妄!

    便在此時,門官來報:府外有燕客蔡澤來拜。

    范睢:命其入見。

    蔡澤便隨門官入府,登堂來見范睢,長揖不拜。

    范睢見其形貌奇特,非常丑陋,便釋防備之心,敘禮命坐,問道:聞說卿自燕而來,欲說秦王,以代范某國相之位,此事有諸?

    蔡澤笑道:然也。

    范睢:便先說我,可乎?

    蔡澤:便請說之。夫四時之序,成功者去。人生質仁秉義,行道施德,得志天下,皆愿為君王。主圣臣賢,天下之福也;君明臣直,國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妻貞,家之福也。然比干忠而不能存殷,子胥智而不能完吳,申生孝而晉國亂,何者?

    范睢:在下不敏,愿聞高論。

    蔡澤:非為別故,因無明君賢父聽之也。今秦之商君、吳起,吳之文種,世稱三子,致功而不見德,豈慕不遇世死乎?夫待死而后方可立忠成名,是微子不足仁,孔子不足圣,管仲不足大也。人之立功,豈不期于成全邪?身與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閎夭事文王,周公輔成王,不亦忠圣乎?是因君主慈仁任忠,惇厚舊故,義不倍功臣故也。今秦主之親忠臣、不忘舊故,尚不若孝公、悼王、句踐;而君之功績,又不若商君、吳起、文種;而祿位貴盛,私家之富,過于三子。此事有諸?

    范睢:有也。又當如何?

    蔡澤:功既不如,爵祿過之,而身不退,恐禍患甚于三子,竊為君危之。俗語云,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數也。進退盈縮,與時變化,圣人之常道也。故國有道則仕,國無道則隱。今君怨讎德報,意欲至矣,而無變計,竊為君不取也。

    應侯聞而悚懼,連聲稱善,乃延蔡澤上座,引為上客。然后入朝,進言秦昭王道:有燕客蔡澤,明三王之事,五伯之業,世俗之變,足寄秦國之政。臣自愧不如,故以奏聞。

    昭王聞奏大奇,于是召見蔡澤,與語大說,拜為客卿。應侯因托病請歸相印,昭王留之再三,范睢辭之再四。秦王見其去意已決,遂拜蔡澤為相,準應侯榮身致休。

    范睢此時方覺一身輕松,于是收拾車馬行囊,還歸封邑養老。

    蔡澤來送,范睢再拜稱謝:若非先生一席話,喚醒我這夢中之客,則商君、吳起、文種,便為我前車之鑒矣。某之身家性命,子孫不絕,全拜先生所賜。

    蔡澤遜謝,自懷中掏出一物示之,問道:兄可認識此物?

    范睢觀之,倒身即拜,起而問道:此是我師門鬼谷令牌,先生何以有此?

    蔡澤揣起令牌,亦倒身下拜:師兄,我恩師便是鬼谷派三代掌門,樂毅祖師是也。

    范睢大悟,嘆道:未料救我出迷局者,仍是同門中人。

    于是揚長而去,就此不知所蹤。

    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蔡澤相秦。

    周赧王姬延命西周文公為將,約合六國諸侯,西向討伐秦國。

    六國聞之,皆都驚怪:天子食飽,今無事做,欲效頑童捅馬蜂窩巢,以為戲耶!

    于是只有楚、燕兩國派兵應之,其余四國皆都置若罔聞。

    秦王聞報,倒也不敢輕敵,于是出兵三十萬出關,以御天子之兵。周、楚、燕數萬兵馬束手無策,相持三月,無功而返,各歸本國。

    原來秦昭襄王并非小題大做,而是將計就計,借此東征。因見周天子兵還,遂命大軍緊躡其后,先克韓國陽城、負黍,斬殺韓軍四萬,然后直逼洛邑王城。

    周赧王大為震驚,欲逃往韓、魏避難。

    西周文公諫道:山東六國被秦國吞并,遲早之事。與其先寄食于人,后再為秦虜,何如就此降秦?

    周赧王贊道:卿真奇才,朕計不及此!

    遂將三十六邑全部獻給秦王,然后死去。西周國于是滅亡,周朝亦不復存在。

    鏡頭轉換,按下秦國滅周,復說趙都邯鄲。

    秦國王孫異人,秦昭王太子安國君中子。因生母夏姬早死,不受其父寵愛,故被舍質于趙。安國君最寵楚妃華陽夫人,惜無子嗣。呂不韋遂為異人設計,自出千金,西游咸陽,往說華陽夫人,終使安國君冊立異人為適子。

    呂不韋還趙,適逢趙姬生下一子。

    異人絲毫不疑,以為確系自己龍種。因見嬰兒豐準長目,方額重瞳,口中含齒,背生龍鱗,大喜道:應運之主,必有異征。是兒骨相非凡,又生于正月,異日必為政于天下。

    因自詡嬴姓趙氏,故取名曰趙政。

    秦昭襄王五十年,趙政三歲,秦兵圍邯鄲甚急。呂不韋盡出黃金共六百斤,以三百斤遍賂南門守城將軍,復以百斤獻于負責監守子楚將軍公孫乾,預教異人將趙氏母子密寄于其娘家。是日夜半,呂不韋舉家離趙,使異人微服混在仆人之中,出城而去,入于王龁大營。

    王龁問明來歷,即與王孫嬴異人更換衣冠,送歸秦昭襄王。

    秦王見孫脫困,不勝之喜,命還見生父安國君,以及華陽夫人。

    呂不韋知道華陽夫人乃是楚國之女,復又設計,使異人頭頂南冠,足穿豹舄,短袍革帶以入。華陽夫人問其何以如此裝扮,異人遂拜哭于膝下。

    異人泣道:不孝男日夜思想慈母,故特制楚服,以表憶念。

    夫人大喜:如此,吾兒可改名曰子楚。

    安國君問明異人脫困實情,即召呂不韋入內,慰道:若非先生,失我賢孝兒矣!

    遂將東宮俸田二百頃,及第宅一所賜之,并贈黃金五十鎰。

    呂不韋謝恩而出,子楚就在華陽夫人宮中居住。

    鏡頭轉換,復說秦將王龁。

    因質子王孫已逃回秦國,王龁攻趙益急。趙王無奈,只得再遣使至魏求援。

    客卿新垣衍獻策:秦所以圍趙,意欲求為帝也。若使趙王尊秦為帝,秦必喜而罷兵。

    魏王深以為然,即遣新垣衍至趙,說以此計。

    趙王議與群臣,眾議紛紛,平原君亦無主宰。

    時有齊人魯仲連,不屑仕宦,專好遠游,為人排難解紛。適在趙國,乃求見平原君。

    魯仲連:臣聞君謀帝秦,有之乎?

    平原君:此魏使新垣衍之議也。

    魯仲連遂見新垣衍,說道:聞先生欲使趙帝秦,某誠為不取。秦棄禮義,恃強挾詐,屠戮生靈。彼為諸侯,而猶若此;倘然稱帝,益濟其虐。魯連寧蹈東海,不肯為其民也。

    新垣衍:魏王豈甘為秦之臣下哉?誠畏其強耳!

    魯仲連:昔九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九侯有女獻之于紂,女不好淫,觸怒紂,殺女而醢九侯;鄂侯諫之,并烹鄂侯;文王聞之竊嘆,復拘于羑里,幾不免死。豈三公之智不如紂耶?天子之行于諸侯,固如是也。秦若稱帝,必責魏入朝,若行九侯、鄂侯之誅,誰能禁之!秦肆然稱帝,又必將變易諸侯之大臣,奪其所憎,樹其所愛,又使其子女讒妾為諸侯之室,魏王安能晏然而已,將軍又何保爵祿乎?

    新垣衍再拜謝道:先生真天下高士。衍請復吾君,不敢再言帝秦矣!

    魏、楚兵至,邯鄲之圍遂解。趙王欲封魯仲連,贈以千金。

    魯仲連固辭:與其富貴而詘于人,寧貧賤而得自由也。

    于是飄然而去,不知其蹤。其后未久,平原君卒,廉頗代為相國,封為信平君。

    燕王喜即立,使相國栗腹聘趙,約為兄弟之邦。栗腹希圖趙王厚賜,未料趙王只如常禮相待。栗腹不快,還歸燕國之后,遂向燕王喜獻計:趙國自長平之敗,壯者皆死,其孤尚幼;平原君新喪,廉頗已老。大王若出兵伐之,趙可滅也。(本集完)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南县| 林口县| 独山县| 高台县| 金塔县| 南漳县| 崇阳县| 含山县| 濮阳县| 曲阳县| 湛江市| 专栏| 商丘市| 大城县| 若尔盖县| 林西县| 松阳县| 博爱县| 临沂市| 仁怀市| 渭南市| 南宫市| 濉溪县| 定安县| 武威市| 徐水县| 邹城市| 罗江县| 吴川市| 明溪县| 浠水县| 崇左市| 通城县| 伊春市| 宁晋县| 延长县| 峨山| 宜君县| 富顺县| 孝感市| 红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