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八十集 討逆復燕-《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陳軫下山,初仕齊國。

    楚國令尹昭陽率軍伐魏,連破八城,進而攻打齊國。兵鋒所向,魏、齊皆都不敵,兩國君臣皆驚。便在此時,陳軫自請為使,往說昭陽退軍。

    齊宣王半信半疑,姑使其前往一試。

    陳軫遂至楚營,來見令尹昭陽,賀其戰勝魏軍。

    昭陽:齊與魏結盟,我今勝魏,卿有何可賀?

    陳軫:譬如舊君駕崩,新君即位,先賀后吊,禮之常也。

    昭陽:我既獲勝,又有何可吊?

    陳軫:依楚國之法,覆軍殺將之功,官爵何也?

    昭陽:官為上柱國,爵為上執珪。

    陳軫:貴于此者何也?

    昭陽:唯令尹耳。

    陳軫:令尹貴矣!則若遇征伐,楚王非置兩令尹不可也。

    昭陽:卿此言何意?

    陳軫:公不聞乎?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乃左手持卮,右手畫曰:“吾能為之足。”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昭陽:此言又是何意?

    陳軫:今明公相楚攻魏,破軍殺將,并得八城,又移兵攻齊。是為名居足矣,官爵之上非可重也。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歸,猶為蛇足也。

    昭陽聽聞陳軫“畫蛇添足”高論,沉思片刻,深以為然,解軍而去,齊國由此得安。

    此事之后未久,陳軫見在齊國不得重用,遂去齊至秦,西投秦惠文王,得與師兄張儀同事。未料張儀深忌陳軫之才,便向秦王獻諂,奏說陳軫欲背秦投楚。

    秦惠文王信之,立刻找來陳軫,問其可有此事。

    陳軫一口承認:臣欲棄秦投楚,其實不僅張儀知道,并秦國路人皆知也。

    秦王由怒而奇:此為何故?

    陳軫答道:容臣說之,大王便明其中緣故。昔伍子胥忠于吳,天下皆知,諸侯皆望得此忠臣;曾參奉母至孝,天下皆知,人之父母皆望得此孝子。倘陳軫不忠于秦,楚王豈欲得我為臣?故賣仆妾不出閭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婦嫁于鄉曲者,良婦也。今陳軫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軫為忠乎?忠且見棄,軫不之楚何歸乎?故此臣欲投楚,非但我師兄張儀知之,并秦國路人皆知也。

    秦王聞而釋然,笑道:是我聽信諂言,錯怪賢卿。

    于是便欲重用陳軫,而不責備張儀,且拜其為相。

    陳軫見此,惟恐造成同門相殘,于是終于奔楚。

    楚王見陳軫自秦國來投,以為間諜,故不予以重用,反命其出使秦國,以觀其行。

    陳軫回至秦國,秦王便問:卿離我而去,可曾思念寡人相待之恩?

    陳軫答道:大王曾聞越人莊舄乎?因在楚國為官,楚王不知其是否思念越國,問于眾官。便有人進言道:“此事易為判斷也。莊舄此時正在患疾,王可使人前往探視。病人最易泄露思念之情,只聞其所云,是楚言或是越語,便可知其心念何國也。”楚王稱善,遂遣使往探,莊舄所言果是越語。臣雖被師兄趕到楚國,可依然口操秦語;則思君之情,尚何疑哉!

    秦王聞而大喜,遂不計陳軫背秦投楚之過,并向其問計:今韓、魏兩國交攻,將近一年。寡人欲出兵以勸,奈文武意見不一。若依卿計,則當如何?

    陳軫答道:大王未聞卞莊子刺虎之事乎?卞莊欲殺二虎,館豎子勸曰:“今二虎爭食一牛,必一死一傷。彼時只殺傷虎,則得殺二虎之名,豈不妙哉?”卞莊子依其計行之,人果云其一人能殺二虎。今韓魏相爭,不亦似此二虎乎?

    秦王稱善,待韓魏兩敗俱傷然后出兵,果然大獲全勝。

    陳軫出使秦國,事畢歸楚,因無害于楚,便得楚王重用。

    秦國因出兵攻韓,大敗韓軍于濁澤,俘其二將。韓大夫公仲遂向韓王獻計:大王可一面遣使向楚國求救,一面以五城為餌,使秦國南伐楚國,此謂移禍江南之計也。

    韓王從之,于是分遣使節,說于楚、秦二王。楚王見韓國求救,議于眾臣。

    陳軫進言:此移禍江南之計也。我可將計就計,當即告示全國,調兵遣將,揚言救韓;并遣使者赍禮前往韓國慰撫,以阻止秦、韓合兵攻我,此緩兵之計也。

    楚王喜而從之。韓王果然中計,聽信楚國將要發兵救援韓國,便派人與秦國斷交宣戰。于是秦、韓復又大戰,韓國再敗。楚國坐山觀虎斗,陳軫計策運用成功。

    周慎靚王五年,巴、蜀二國相攻,都向秦國告急求救。

    秦王欲助巴伐蜀,但顧慮道路險遠,又恐韓國躡足己后,故而猶豫不決。時有大將司馬錯,少梁人氏,亦是鬼谷門縱橫派門徒。于是向秦王進言,自請為將,出兵伐蜀。

    師兄張儀不從,說道:何必舍近以求遠?不如征討韓國。

    秦惠王道:請道其詳。

    張儀:若依臣之見,秦國當親魏善楚,去除兩面后顧之憂,然后下兵三川,攻取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則據其九鼎,索按圖籍,挾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乃王霸之業。且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今三川與周室者,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翟,去王業遠矣!

    司馬錯:師兄之言不然。臣聞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我秦國地小民貧,故臣愿先從事于易。蜀乃西僻之國,而居戎翟之長,今有桀紂之亂,我趁機攻之,如使豺狼以逐群羊也。

    張儀:若使不勝,一旦傾軍喪師,則其奈何?

    司馬錯:我若得蜀,足以廣國;取其財資,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焉。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而天下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今若攻韓,劫持天子,先得惡名,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

    秦惠王:何謂乎其危?

    司馬錯:臣請論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齊,韓之與國也。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將二國并力合謀,以因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謂其危,故不如伐蜀也。

    秦王贊道:卿言甚言。

    乃從司馬錯之計,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貶遷蜀王,降其封號為侯;以蜀地為秦郡縣,并使陳莊相蜀。蜀既屬秦,秦國更加富庶強盛,由此威壓諸侯。

    公元前315年,周慎靚王在位六年駕崩,其子姬延即位,是為周赧王。

    是年秦國攻奪韓國石章,韓國向秦國求和請成,并遣太子韓蒼到秦國為質子。

    秦國復向西北,奪取義渠二十五城,使后方陣營大為穩定。

    秦惠王:善之善哉,司馬錯之計也。我今欲東征韓國,未知可否?

    司馬錯:今巴蜀已均為秦國所有,更下義渠二十五城,再無后顧之憂。則或順江而下,直襲荊楚;又或東出,以征五國。秦統六合,有何不可?

    張儀聞此,面現慚愧之色。

    鏡頭轉換,按下秦國,復說燕齊。

    燕國易王噲在位,崇信儒家禪讓學說。蘇秦之弟蘇代時留燕國,與國相子之結為兒女姻親;客卿鹿毛壽亦附子之門下,便即一齊鼓動易王,使罷廢太子姬平,禪位于國相子之。

    燕王噲樂而從之,便即禪位國相,自己北面稱臣,出居別宮。復將國內俸三百石以上官印收回,以便使子之重新任命各級官員,從而行使國王權力。

    將軍市被不服,率本部軍馬攻打子之,激戰十余日,死傷數萬之眾;勝負未分,又轉攻太子姬平。

    子之由此抓住把柄,便以平叛為由,聚集舉國兵力,一戰擊潰叛軍,擒殺市被。然后下令通緝叛黨,捉拿太子。姬平微服逃往無終山,庶弟公子姬職流亡韓國。

    燕國內亂長達數月之久,死者數萬,由此眾人恫恐,百姓離志。

    齊宣王聞說燕國大亂,便欲趁火打劫,因而問計于群臣。

    客卿孟軻進言:今討燕國,是武王伐紂之機,不可失也。

    眾將欲借此機建功,皆都附和孟子。

    齊王聽從眾議,遂派人前往無終山,尋到燕太子姬平,接來齊都臨淄,對其說道:我聞太子正義,齊國雖小,不足以為輔翼,亦愿聽從太子差遣,討逆復燕。

    太子姬平聞此大喜,當即應允。齊宣王遂命匡章為將,率領五都之軍,連同邊境士卒,共起兵十萬,由渤海進兵,北伐燕國。

    匡章出兵,凡五十日,兵不留行,長驅而入,直達燕都。

    燕人因恨子之入骨,士兵不戰而降,百姓簞食壺漿,城門大開,以迎齊師。燕軍見齊兵眾盛,皆聳懼奔竄;惟子之自恃其勇,與鹿毛壽率兵拒戰于大衢。

    戰未數合,燕軍兵士漸散,鹿毛壽戰死,子之身負重傷,力竭被擒。燕易王噲聞而哀嘆,自縊于別宮。蘇代煞是機靈,單車奔周,逃回故鄉。

    匡章既占燕都,搗毀燕王宗廟,掠奪燕國重器,盡收燕府財寶,將子之押赴臨淄。燕地由此大半屬齊,匡章留屯燕都。

    中山君見獵心喜,乘機發兵,攻占燕國城池數十座。

    燕相子之被押至臨淄,聽候齊王發落。齊宣王便當眾臣及諸侯來使之面,親自歷數子之諸項罪狀,下令凌遲處死,以其肉為醢,遍賜群臣食之。

    齊宣王既殺子之,便問孟子:伐燕之時,眾卿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然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岫岩| 海门市| 英德市| 宝山区| 望奎县| 盘山县| 招远市| 通山县| 淅川县| 安陆市| 阿尔山市| 通化县| 迁西县| 台南市| 富宁县| 淅川县| 天峻县| 陆丰市| 藁城市| 东兰县| 涿鹿县| 江门市| 温泉县| 淅川县| 眉山市| 益阳市| 定西市| 牙克石市| 茶陵县| 毕节市| 赤峰市| 北票市| 巴林左旗| 阿鲁科尔沁旗| 禄劝| 泊头市| 互助| 巍山| 淳化县| 昌吉市| 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