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集 周失九鼎-《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戰(zhàn)國中期,儒墨學(xué)派勢衰,道家學(xué)派興起。代表人物,乃是宋國蒙人莊周,稱為莊子。
莊子繼承老子思想觀點,使道家思想真正成為學(xué)派,并得流傳,自己也成為道家重要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道家之祖。
莊周終生不仕,窮于治學(xué),依老子之言,著書十余萬字,名曰《莊子》,多以寓言喻理,辨明老子主張。將“貴生”、“為我”理念引向“達生”、“忘我”,歸結(jié)為道我合一。
莊子周游列國,以光大道家學(xué)派,嘗與魏相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臨淵觀魚。
莊子贊道: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駁道: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反駁: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不知魚之樂是矣。
莊子: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此謂濠梁之辯,乃是中國哲學(xué)史上重要命題,不可以詭辯之術(shù)視之。
其后不久,莊子在濮水釣魚,楚王遣使來訪,請其出仕做官。
莊子執(zhí)竿不顧,對來使說道:我聞楚有神龜,死時三千余歲,王裹以錦緞,置于竹匣,藏于宗廟。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楚使答道:寧生而曳尾涂中。
莊子遂道: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
楚使方知莊子之意,只得告辭,還報楚王。
莊子猶恐楚王再來啰唣,將欲離家遠行,再去看望惠施。
有人聞此,便對惠子道:莊子既辭楚王之聘,前來大梁,是將欲取代明公為相也。
惠施大懼,命人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必要驅(qū)逐莊子出境,方才安心。
莊子聞此,遂喬妝躲過搜捕,竟至相府求見。惠施聞?wù)f莊子登門,不得不見。
莊子登堂,開門見山道:南方有鳥,名叫鹓鶵,子知之乎?
惠施:未知也。其鳥如何?
莊子:鹓鶵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見鹓鶵過之,便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惠施聞此,面紅過耳,急離席謝罪,令人擺酒,為莊子洗塵接風(fēng)。
莊子與惠施出游,行于山中。只聞林中叮叮作響,入而觀之,見是匠人正在伐木。
兩人甚有興味,觀之半晌。惠施忽見不遠處有棵大樹,枝葉盛茂,參天直立,而伐木者視若不見,繞行不取,只伐旁側(cè)之樹。
于是上前,問其伐木工人:此木高而且直,何不見伐?
伐木工頭也不回,順口答道:無所可用,故而不伐。
惠施聽罷,目瞪口呆。
莊子上前,喟然嘆道:此以不材,得終其天年矣。
惠施:先生此言何意?
莊子:正因無用,方是有用。此間道理,兄不知耶?
眼見日色近午,二人攜仆出山,至于鄉(xiāng)邑,來訪故人之家。故人喜而相迎,命家人盛具酒肉,并令豎子為客殺雁饗之。
豎子請問家主:家中共有兩雁,其一能鳴,一不能鳴,殺哪一個?
主人笑罵道:這還用問?殺其不能鳴者。
時有莊周弟子在傍,聞此一問一答,忽然若有所悟,便問師父莊子:山中之木,以不成材得終天年;主人之雁,以不善鳴而死,先生將何以處?
莊子笑答:我將處于材與不材之間。
惠施問道:我兄此言何謂?
莊子: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道德則不然:無訝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禾為量,而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此神農(nóng)、黃帝之所法。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成則毀,大則衰,廉則銼,尊則虧,直則骫,合則離,愛則隳,多智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
當(dāng)日便以雁肉為饌,佐以家釀美酒,賓主盡歡。
莊子微醉,臥于涼棚之下,酣然入睡。直到日薄西山,這才醒來,睜眼看時,惠施正與主人在院中喝茶,相談甚歡。
惠施聽到動靜,見莊子醒來,于是笑問:賢兄一睡半日,有何好夢?
莊子:果然有夢,果然有夢!
惠施:未知夢到何人,何景,何情?
莊子:并未夢到他人,亦無他景,只夢到我莊周本人,化為蝴蝶。
惠施:化為蝴蝶,其情狀為何?
莊子: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也。
便在莊周做夢化蝶之時,西北風(fēng)云漸起。
時有西羌義渠,是為諸戎部族中一支,據(jù)今陜西省北部、甘肅省北部及寧夏等地。至此逐漸改變游牧方式,擇地而居,筑有城邑。
秦惠王三年,義渠部族向秦國進攻,在洛水流域打敗秦軍。
趙肅侯聞而驚懼,遂大發(fā)民工,開始修建固關(guān)長城,以備義渠敗秦之后,再來侵趙。
畫外音:固關(guān)長城,位于漳、滏二水之間,地勢險要,后與娘子關(guān)、舊關(guān)共成鼎足之勢,為歷代軍事要塞。明萬歷十七年再次修復(fù),即現(xiàn)存之河北長城。南段新關(guān)經(jīng)將軍塔到白灰村,長十五里;北段固關(guān)經(jīng)嶺后底到娘子關(guān)嘉峪溝段,長二十六里,是為現(xiàn)存遺址。
鏡頭快進,風(fēng)云突變。
楚威王七年,圍齊徐州,大敗齊將申縛;
韓昭侯薨,子宣惠王立;
燕文公薨,子易王立;
齊國趁燕國之喪出兵,攻取燕國十城。
秦惠文王拜犀首為大良造,張儀為客卿,并依其連橫親秦策略,親燕盟魏。至此楚齊相伐,齊燕互攻,便使六國合縱抗秦聯(lián)盟,徹底煙消云散。
趙王召來蘇秦,責(zé)問道:六國相攻,合縱渙散,秦若伐我,如其奈何?
蘇秦謝罪道:臣請為大王出使燕國,且必有以報魏。必破秦國連橫,請大王放心。
趙王從之,蘇秦于是去趙至燕。
燕易王在位,聞?wù)f蘇秦到來,大為驚喜,待若上賓,復(fù)又拜為相國。然后問道:先君以舉國聽命先生,終成六國合縱。今先君之骨未寒,而齊兵取我十城,如洹水之誓何?
蘇秦答道:臣請為大王使齊,必奉十城還燕。
燕易王信之,便請出使齊國。
蘇秦于是南趨臨淄,來見齊宣王道:燕王者,大王之同盟,而秦王之愛婿也。大王利其十城,結(jié)燕、秦兩國之怨,非善計也。大王聽臣,不如歸燕十城,以結(jié)燕、秦之歡。則齊為方伯,復(fù)興桓、威霸業(yè),號召天下不難矣。
齊宣王聞言大悅,乃以所奪十城還燕,并遣使重新修好。
秦惠王聞?wù)f蘇秦復(fù)出,只三言兩語,便使齊燕結(jié)盟,不由大懼,遂問計張儀。
張儀:其能盟之,我能破之。大王只需結(jié)好燕相國子之,與其結(jié)為兒女之姻;又使蘇秦兩位同胞兄弟蘇代、蘇厲,再與子之結(jié)為兄弟,便可重固秦燕之盟也。
秦王大喜,照計而行。由是燕國內(nèi)部便分兩派,燕易王與蘇秦一派,持合縱之政;相國子之與蘇代、蘇厲同黨,奉連橫之策。
蘇秦自齊還燕,載譽而歸。易王因見十城失而復(fù)得,大喜若狂,連日擺宴以待蘇秦,對其奉若神明,侍之如父。易王生母文夫人正當(dāng)徐娘半老,風(fēng)韻猶存,因素慕蘇秦才能,遂使左右召入宮內(nèi),與其私通。
易王漸漸聞知,但思家丑不可外揚,于是隱忍不言。
蘇秦恐怕因此獲罪,乃思脫身之計,入說易王道:以燕、齊之勢,今雖暫時釋怨結(jié)盟,終當(dāng)相并為仇。臣愿為大王江山社稷,行苦肉反間之計。
燕易王:何謂苦肉反間之計,其功如何?
蘇秦:臣偽作得罪于燕,出奔齊國,齊王必重用臣。則臣可居中設(shè)計,敗齊興燕。
燕易王正欲蘇秦離去,以斷其與母親奸情,當(dāng)即許之,乃借故收回蘇秦相印,并欲問罪。蘇秦遂奔齊國,齊宣王果然不疑,用為客卿。
蘇秦見用于齊,果然想方設(shè)法,暗行弱齊興燕之策。齊宣王好樂,蘇秦說以田獵鐘鼓;宣王好貨,蘇秦因使厚其賦斂;宣王好色,蘇秦因使妙選宮女。
客卿孟軻當(dāng)時在齊,看出此中蹊蹺,于是屢次上書切諫,說以其中利害,無奈齊宣王正信蘇秦,皆不肯聽。反而引起王后鐘離春警覺,出面問政,蘇秦才不敢十分放肆。
楚威王熊商在位十一年去世,子熊槐即位,是為楚懷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枞阳县|
巫山县|
福海县|
汤原县|
盐山县|
南乐县|
文水县|
武冈市|
泊头市|
修水县|
施甸县|
原平市|
缙云县|
从江县|
英超|
宁波市|
浦北县|
栾城县|
阿鲁科尔沁旗|
阿拉善左旗|
开阳县|
永新县|
吴川市|
简阳市|
岳普湖县|
铁岭市|
什邡市|
张家界市|
临沧市|
肥西县|
凤台县|
新巴尔虎左旗|
高平市|
斗六市|
綦江县|
江孜县|
金平|
阜平县|
陆良县|
呈贡县|
阿勒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