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十二集 樂羊子妻-《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公元前432年,楚惠王薨逝,在位五十七年,是楚國在位最長君王。

    楚惠王名章,羋姓熊氏,楚昭王之子,母為越王勾踐之女。重用子西、子期、子閭等人,改革政治,與民休息,發展生產,使楚國被吳國重創后得以迅速復蘇。

    又先后平定白公勝之亂,滅亡陳國、蔡國、杞國,將楚國領土擴至東海、淮海、泗水一帶,復又成為南方強霸。至此去世,其子楚簡王繼位。

    墨子聞而嘆息終日,欲親往楚國吊喪,只因山水迢迢,終未成行。

    楚惠王薨逝之際,周天子貞定王亦于同年駕崩,在位四十九年。

    周貞定王共有四子,長子去疾,次子叔,三子嵬,四子揭。遺命長子姬去疾繼位,是謂周哀王。三個月后,次子姬叔弒兄篡位,史稱周思王。

    又五個月后,三子姬嵬又弒次兄篡位,史稱周考王。

    姬嵬篡位之后,憂慮以弟弒兄前事重現,次劃王畿河南之地為邑,封四弟姬揭于王城,再建西周國。其疆域為瀍水以西、洛河以南,史稱姬揭為西周桓公。

    此時越國日益強大,滅亡滕國,開始向中原發展。

    周考王二年,乃是晉哀公十八年,秦躁公四年,楚簡王元年。

    晉哀公封鄴城與執政正卿魏斯,作為魏氏邑陪都。

    魏斯居心叵測,勵精圖治,招募李克、吳起、西門豹等一批人才,且拜儒家孔氏門徒子夏為師,自立卿府,與晉公室分庭抗禮。

    次年,晉哀公薨,子姬柳繼立,是為晉幽公。

    韓虎與魏、趙合謀,只以絳州、曲沃二邑留為幽公俸食,余地皆由三家分有之,號曰三家分晉。幽公較其父更為懦弱,反以公室之尊,往三家卿府朝見,晉國君臣之分倒置。

    三家分晉之事傳入齊國,齊相田盤聞而仿效,亦使兄弟宗人盡為大夫,瓜分齊國公室;并遣使致賀魏、趙、韓三晉,私下通好,不復以公室名義。自是齊、晉兩國外交,皆由田氏及趙、韓、魏四家遣使出國往來,齊、晉之君拱手,便如木偶而已。

    是年周考王再封其弟揭之子姬班于鞏,因在王城之東,號曰東周公,而稱姬揭為西周公。此乃東、西二周并立之始,周天子考王成為垂拱傀儡之君。

    周考王五年,魯悼公三十二年,儒門弟子曾參病死,享年七十一歲。

    曾參乃是夏禹后代,出于姒姓曾氏,字子輿,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嘉祥)人。

    其父名曾點,字皙,父子二人同拜孔子為師。

    曾參乃儒家學派重要代表人物,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后世尊為“宗圣”,配享孔廟前四,僅次于“復圣”顏淵。孔子臨終,曾將孫子思托付曾參,命其擔起教導之責

    子思者,乃是孔子之子孔鯉遺孤。遂拜曾參為師,成就子思之儒一派。曾參臨終,想起身下臥席乃是季孫氏所贈,說道:我一生未做大夫,不應鋪此席!

    遂命諸子撤換,然后寢終。

    《論語》在曾參主持之下得以編纂成功,開始結集發行。

    曾參在孔門弟子地位原本不高,直到顏淵配享孔子之后,才升為“十哲”之一。中唐以后,隨其再傳弟子孟子成為“亞圣”,曾參作為師祖,地位方才隨之步步高升。到明世宗時改稱“宗圣”,至此曾參得與孔子、顏子、子思、孟子比肩,共稱為儒家五大圣人。

    鏡頭閃回,補敘曾參。

    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其父病故之時,曾參淚如涌泉,水漿不入口者七日,以后每讀喪禮,則泣下沾襟。其后事母,愈加孝順。

    曾子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無措止,望兒不還,乃嚙咬自己手指。便當此時,曾參在山中忽覺心痛,遂負薪以歸,跪問其故。

    曾母道:我聞母子連心,因家中有急客至,故嚙指以悟汝爾。

    此事載于《二十四孝》,曾參也因此而成為中國古代孝子典范,傳頌至今。

    齊國欲聘曾參為卿,其因家有老母之故,辭而不就。

    聘使:則若母在,先生便不出仕乎?

    曾參:然也。世人對待父母先祖,宜慎終追遠,則民德歸厚。

    曾妻往市中交易,幼子隨后,哭泣不止。

    妻為止子哭,遂哄之曰:你若止哭,回家之后為你殺豬吃肉。

    其子大喜,果然止泣。

    妻自市中歸來,將此事當作笑話,訴于丈夫。曾子聞聽二話不說,便欲捕彘殺之。

    曾妻大驚,急勸止道:特與嬰兒相戲,以阻其哭鬧,緣何就此當真?

    曾子:雖是嬰兒,亦不能謊言相戲。嬰兒雖非有智,然待父母而學,并聽父母之教。今以戲言欺之,是教子以后以此戲言欺人也。母欺其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曾妻聞此,遂不再言。曾子終于殺豬烹彘,以飼其子。

    曾子侍坐,孔子問道: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弟子不敏,何足以知之?

    孔子授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汝今知之乎?

    曾子施禮:弟子受教。

    周孝王七年,燕成公薨逝。晉上卿魏斯擊秦,敗秦兵于注城。

    函谷關尹喜于此年完成《老子》一書,遍傳于道家門徒,影響力堪與《論語》比肩。

    次年晉哀公薨,幽公繼位。隨侯姬乙亦薨,壽止四十三歲。隨侯乙又謂曾侯乙,繼父隨侯之位,重建曾國,故為曾國之君,稱曾侯乙。

    楚惠王不忘隨國當年相助父親楚昭王復國之恩,聞曾侯之死,遂賜贈曾國鎛鐘器皿萬余件,皆隨葬于曾侯墓中。

    因曾侯乙生前酷愛音樂,故其子即位,命將其樂隊及八個侍女陪葬。另有大量珍貴文物殉葬,包括曾侯乙編鐘、尊盤、編磬、懸鼓、建鼓、枹鼓、排簫、笙、箎、瑟等,又有大量兵器、漆器、青銅器等,共一萬五千余件。

    尤其曾侯乙編鐘六十五枚,分三層懸掛于鐘架,精減絕倫,價值無法估量,出土后是為一級國寶。上層鈕鐘十九,中、下層甬鐘四十五,镈鐘一。編鐘音域可達五個八度,中部音區有三個八度,十二律齊備。鐘上還刻有銘文二千八百余字,以載律音樂理。

    曾侯乙死后次年,楚惠王亦即薨逝,子熊中繼位,是為楚簡王。

    楚簡王元年,出兵北伐,滅亡莒國,以莒為邑,自此以后,天下諸侯之國又少一個。楚國撤兵后不久,莒邑便為齊國所有。

    此時越國之史斷載,中原諸侯國之間亦無戰事。

    推其原因,當是墨子率其徒眾游說列國,提倡兼愛,阻止攻伐之故。

    周考王十四年,乃為公元前427年,歲在甲寅。古天文學家根據是年實際天象,完成歷譜《歷術甲子篇》,是謂四分歷。同步啟動“六十甲子”紀年法,以代替歲星紀年。

    周威烈王元年,晉國上卿趙獻侯浣繼承父趙襄子位,遷都于中牟(今河南鶴壁市西),由此趙氏勢力進入中原。

    與此同時,晉正卿魏斯遷都大梁,亦入中原。

    魏斯遷都之后,聽從謀士翟璜之薦,求賢納士,分別委以重任。乃使屈侯鮒為太子傅,吳起守西河之地,西門豹治理鄴邑;又派樂羊為將,李悝副之,率兵北伐中山。

    鏡頭閃回,便說樂羊。

    樂羊子者,宋國商丘人。

    樂羊有妻甚賢,不知何氏之女。

    羊子嘗行夜路還家,于路畔拾得遺金一餅,樂不可支,歸家與妻,情甚得意。

    樂羊子妻: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

    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外出未足一年,樂羊歸來,妻跪問還家之故。

    樂羊子道:久行懷思妻子,并無它故。

    樂羊子妻聞而大怒,乃引剪刀趨向織機,言道: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

    說畢,毅然將所織之布剪為兩段。

    樂羊子感其妻言,既佩且愧,遂復還終業,七年不返。

    樂羊子久不還家,妻子及婆母素食度日,倍嘗艱難。時有鄰家之雞誤入樂氏院中,婆婆擒而殺之,于廚下整治燉熟,端與兒媳同食。樂羊子妻對雞不餐,卻潸然而泣。

    婆母怪問:賢媳有肉不食,卻對之落淚,卻是何故?

    兒媳答道:自傷居貧,不能供養姑婆,竟使盜食別家之雞,為媳羞愧,故而流涕。

    樂母大慚,竟棄雞肉不食。

    當時商丘城郊有伙盜賊,聞說樂羊子妻美貌,欲搶為壓寨夫人。但又知其貞烈難服,遂先劫持其姑婆。樂羊子妻聞之,立操柴刀出城,來向盜賊要人。

    盜首見其敢獨身前來,頗感訝異,遂道:只要你放下柴刀,并肯服從于我,事可兩全。若不從我,則先殺你姑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尔夫| 平阴县| 仙居县| 民勤县| 砚山县| 申扎县| 南江县| 宁阳县| 漾濞| 富源县| 金川县| 赤城县| 策勒县| 内黄县| 舟曲县| 尤溪县| 乐都县| 侯马市| 静宁县| 湾仔区| 睢宁县| 南澳县| 扎鲁特旗| 铁力市| 茂名市| 武平县| 眉山市| 曲麻莱县| 双辽市| 甘肃省| 曲水县| 揭阳市| 长阳| 板桥市| 中西区| 阿拉尔市| 巴中市| 和平县| 扶绥县| 文昌市| 广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