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集 夫差伐越-《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姑蘇城內,長樂宮中。
伍子胥聞說吳王欲興兵伐齊,嚇一大跳,急忙諫阻。
伍員:既今齊、楚兩國交聘,大王若欲伐齊,楚國本是我宿仇,豈肯坐視?則一舉得罪兩個大國;再兼越國躡我之后,則吳國危乎殆哉!
吳王:若依卿計,則如何可破齊、楚之盟?其盟若破,我則可全力伐越矣。
伍員:大王若憂齊國與吳為敵,臣有一計,可以破之。今太子波元妃已歿,未有繼室,王何不遣使求婚于齊?如其許我,則為姻親之國,化敵為盟;如其不從,伐之未晚。
闔閭從之,便使大夫王孫駱往齊,為太子波求婚。
齊景公見吳國前來求婚,因思自己已經年老,止有幼女少姜未嫁,不忍遠適吳國。
大夫黎彌見此,恐因此得罪吳國,急以利害勸之,景公只得許婚。于是王孫駱還報,吳王甚喜,復遣其為使,納幣于齊,迎娶齊女歸國。
少姜當時尚在年幼,不知夫婦之樂。與太子波成婚之后,因思遠在千里之外,且又水土不服,只是想念父母,日夜號泣,不久便即抑郁成病。
吳王闔閭聞而憐之,乃命改造北門城樓,名曰望齊門,令少姜日游其上。少姜憑欄北望,不見齊國,悲哀愈甚,其病轉增危重。臨終之前,因密囑丈夫太子波:妾聞虞山之巔,可見東海,乞葬我于此,倘魂魄有知,庶幾可望見齊國!
當時囑罷,便即身死,香銷玉殞。太子波悲痛不勝,奏聞父王,乃依少姜所請,將妻葬于虞山頂上。今虞山有齊女墓,又有望海亭,便緣于此典。
太子波卻也是個情種,此后憶念齊女不已,未幾亦卒,死時正當壯年。
闔閭悲哀不勝,葬罷太子,欲于諸公子中另擇可立為嗣者,意猶未定。
太子波前妃所生長子夫差,年已二十六歲,聰明多智,人材英偉。因父親已死,欲繼立為嗣,便來私見國相伍子胥道:我乃嫡長孫,欲立太子,只在相國一言!
伍子胥入見吳王:立子以嫡,則亂不生。太子雖不永祿,見有嫡孫,可承王嗣。
闔閭猶豫:夫差愚而不仁,恐不能奉吳之統!
伍子胥:夫差信以愛人,敦于禮義。中原禮制,父死子代,經之明文,又何疑焉?
闔閭嘆道:寡人聽子,卿善為輔之!
遂納伍子胥之諫,終立夫差為太孫。夫差喜不自勝,為此再三感謝子胥。
周敬王二十四年,闔閭親自領兵出征,南下伐越。留國相伍子胥與太孫夫差守國,自引伯嚭、王孫駱、專毅諸臣,選精兵三萬,望越國進發。
越王勾踐聞報,亦親自督師出征,以諸稽郢為將,靈姑浮為先鋒,疇無余、胥犴為左右翼。兩軍遇于檇李,正是當年兩國交鋒之處。于是吳北越南,相距十里,各自安營下寨。
來日列陣交鋒,激戰十合,各有損折,不分勝負。勾踐望見吳陣隊伍整齊,戈甲精銳,乃使大夫疇無余、胥犴,督率敢死之士,各持長槍大戟,來往沖突吳軍。
吳軍戰陣堅如銅墻鐵壁,又有弩手射住陣角,越軍敢死之士沖突三次,俱不能入。
越王勾踐立于高阜觀陣,見吳師難勝,不由大憂,手足無措。
戰至天晚,雙方各有殺傷,不分勝負。
諸稽郢使人馳至陣前,向吳師帥旗下高叫:今日天晚,各自收兵,來日再戰若何?
吳王闔閭聞之,便使伯嚭派人上前答話:如此各自鳴金,不可偷襲!
于是雙方鳴金,各自收兵還營。諸稽郢安頓巡哨已畢,來至中軍大帳,見越王勾踐面布愁云,眉鎖重山。因上前參見:勝負未分,國君何憂?
勾踐:今日不能破壘,我軍士氣已衰,來日復當奈何!
諸稽郢:今營中有當死罪囚三百,既必死于陣后,可不使其死于陣前,為國立功?
勾踐聞言大悟,乃命諸稽郢連夜前去安排,當夜無話。
次日清晨,兩軍出營列陣,擊鼓傳命,預備決戰。
諸稽郢忽命傳令官:發出旗號,依計行事!
傳令官領命,遂登將臺,揮動令旗。只見旗門開處,越軍陣中忽奔出三百赤膊壯漢,至吳軍陣前二十步而止,分為三行站立。吳軍不知何意,只可注目呆看,觀其舉止。
越國赤膊軍列隊完畢,俱都自腰間各拔短刀,飛快雪亮。第一排百人隊齊聲叫道:越王得罪上國,我等愿死,以謝吳王!
話音剛落,鋼刀皆都自刺入腹,當即倒地。
吳兵甚以為怪,皆注目而觀,不知其何故。
第一排越囚尚未全死,各在地上輾轉哀號之際,次排百人跨步上前,離吳軍只有五步,齊聲大叫道:我等愿死,以謝吳王!
各將鋼刀自刺心窩,當即倒地便死,血流遍地,淹及吳軍腳踵。吳人大為驚恐,皆往回縮腳,陣角開始松動。
第三排越國死士再次跨步上前,距吳軍兩步立定,高聲大叫:我等愿死,以謝越王!
說罷各舉鋼刀,齊向頸中一勒。頸上動脈血管切斷,其血如箭,皆都噴到吳軍臉上,。吳軍五官皆被糊住,睜不開眼,皆都不由自主,往后便退,一時陣角大亂。
卻不知第三排越國死士臨終高呼,將“以謝吳王”改作“以謝越王”,便是進軍暗號。
越王勾踐聞之,便命擊鼓鳴號。
鼓角響處,疇無余、胥犴帥各率死士,呼哨而前,沖入吳陣。勾踐親統大軍繼進,右有諸稽郢,左有靈姑浮,沖開吳陣,左沖右突,直奔吳王闔閭王旗而至。
吳兵陣角已亂,復經越王引軍親自沖殺,便即潰亂,不復成陣。越將靈姑浮驅車在前,只望著對方王旗麾蓋奔至,卻好正遇著吳王車駕。
靈姑浮大喜,奮起神勇,只一戟刺倒吳王左御,復一戟刺倒車右。吳王大驚,急令御者調轉馬頭,預備逃走。靈姑浮撇卻大戟,抽出佩刀,踴身跳上吳王戰車,揮刀便砍。
闔閭叫聲啊呀,身子望后便倒。右足自然蹺起,正好迎著飛來利刃,被削個正著。
便聽嗤地一聲輕響,繼而一聲慘叫。原來那鋼刀來勢甚猛,早已斫下吳王兩根腳指,連帶半截腳掌。
靈姑浮一刀未中要害,暗叫可惜。剛欲再砍,耳邊有人大喝:越狗,休傷我主!
話音未落,一桿長矛伸將過來,將靈姑浮手中鋼刀磕飛。
吳王忍痛睜眼,見是愛將專毅到來,急叫:愛卿休要顧我,先殺此賊!
專毅應諾,回手一戟,來挑靈姑浮。
靈姑浮手中已無兵器,不敢支吾,急順敵刃來勢仰身,一個倒毛筋斗翻下王車,回到自己戰車,綽起大戟,復來擒殺吳王。
專毅一戟退敵,眼見主公身被重傷,急立住大戟,來扶吳王。
便在此時,靈姑浮大戟已到,戟尖只在專毅背心里弄影。
吳王驚叫:賢卿小心!
專毅將身一扭,躲開要害,肋下鎧甲已被掠開,戟尖入肉三寸,血染征袍。
經此瞬息耽擱,吳軍已自猝不及防中反應過來,開始反擊。
王孫駱見王旗傾倒,料知吳王有失,引領衛隊及時趕到,救出吳王及專毅。
靈姑浮見成混戰之局,己方大將皆未聚集,不敢緊迫,由是下車,揀起吳王所失半只腳掌,一只鞋屨,收兵回去獻功。
吳軍雖然善戰,但見國君重傷,群龍無首,于是四散而逃;復被越兵自后掩殺一陣,死者過半,經歷從來未有大敗。
闔閭被救回營,因傷重難耐,急命班師回國,留下重兵斷后,以御越國追兵。
勾踐聞報吳軍撤退,下令不許窮追,于是吳軍殘軍得脫。
吳王回至本國境內,因失血過多,死于行軍途中。臨終遺囑,命孫兒夫差為己報仇。可嘆一代雄主,只因窮兵瀆武,用兵不息,致有此禍。
伯嚭等人護喪而歸,與伍員共立太孫夫差即位。
夫差成服嗣位,為祖父治喪,卜葬于破楚門外海涌山。
于是穿山為穴,以專諸所用魚腸劍殉葬;并劍甲六千副,及金玉玩物充牣墓中。下葬已畢,夫差忽然下令,命盡殺修墓工人,為父殉葬;諸卿進諫求情,皆都不允。
伍子胥此時看破夫差本性,方才吃驚不小,就此悔恨不及,心中暗道:夫差意狠心毒,絕非常人可比。先王識人之能,我不及也!
三日之后,有人望見吳王下葬之處,有白虎蹲踞其上,因名其山曰虎丘。
專毅傷重亦死,附葬于山后,今不知其處。
夫差既葬其祖,乃命伍子胥練兵太湖,為報仇計。
又使侍者立于庭中,每見自己出入,必呼名問道:夫差!爾忘越王殺爾之祖乎?
夫差必流泣答道:誓不敢忘!
吳王矢志報仇之事,有人報入越國。越王勾踐聞報,問計于群臣。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陶县|
萨嘎县|
汝阳县|
宜章县|
广州市|
太仓市|
常州市|
繁峙县|
邢台市|
清镇市|
万盛区|
淄博市|
牙克石市|
太和县|
白沙|
开封县|
都兰县|
宁都县|
清涧县|
南昌县|
碌曲县|
四子王旗|
万州区|
甘肃省|
宜章县|
江达县|
虹口区|
平潭县|
上林县|
永靖县|
前郭尔|
朝阳市|
荥阳市|
陆河县|
四川省|
雅安市|
南岸区|
万载县|
东丰县|
新余市|
张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