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十八集 孫武演兵-《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吳王欲霸,建都姑蘇。訪師鑄劍,匠門深谷。

    畫外音:歐冶子,春秋末期越國人。相傳為中國古代鑄劍鼻祖,龍泉寶劍創始人。曾為越王允常鑄造五劍,一名湛盧、二名純鈞、三名勝邪、四名魚腸、五為巨闕;專諸刺王僚之劍,乃為其一。歐冶子少年時代,從母舅學會冶金技術,先開始冶鑄鐵鋤、鐵斧等生產工具。因勤苦耐勞,并具非凡智慧,發現銅、鐵性能異同之處,冶鑄出首把純鐵之劍,名曰龍淵,后改稱龍泉劍,由此開創中國冷兵器先河。

    《越絕書》載,歐冶子曾應楚昭王之邀,與干將一起鑿茨山,泄其溪,取鐵英,作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并說楚王曾用泰阿之劍,大破晉鄭王三軍。而據世間通行傳說,則謂其所鑄湛盧劍最為有名,稱為“天下第一劍”者。

    歐冶子受命鑄劍,乃至閩浙一帶名山,遍尋適宜鑄劍之處。因見湛盧山中薪炭易得,更兼礦藏豐富;又山泉清冽,并無雜質,極其適宜淬劍。歐冶子于是大喜,遂結舍于此,帶領徒弟,用時三年,方才鑄就湛盧之劍。

    劍成之日,只見精光貫天,日月斗耀,星斗避怒;又聞鬼神悲號,雷擊長空。

    歐治子:此劍可使毛發及鋒而逝,銅鐵近刃如泥,舉世無可匹者。

    自此而后,湛盧山稱為天下第一劍山。

    畫外音:湛盧劍幾經輾轉,唐朝時為薛仁貴獲得,后傳到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手中。岳飛父子遇害后,湛盧劍不知下落。越王勾踐之劍出土之后,可見湛盧劍傳說,并非全然無稽。后至戰國時期,先秦諸子百家形成,匠門祖師冶鑄家歐冶子,卻漸被后人淡默遺忘。

    鏡頭閃回。歐冶子有一師弟,名曰干將,妻名莫邪。

    干將作劍,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陰陽同光,百神臨觀,天氣下降,而金鐵之精不銷淪流。于是干將不知其由。

    莫邪:子以善為劍聞于王,使子作劍,三月不成,其有意乎?

    干將:吾不知其理也。

    莫邪:夫神物之化,須人而成。今夫子作劍,無得其人而后成乎?

    干將:昔吾師作冶,金鐵之類不銷,夫妻俱入冶爐中,然后成物。至今后世,即山作冶,麻服,然后敢鑄金于山。今吾作劍不變化者,其若斯耶?

    莫邪:師知煉身以成物,吾何難哉?

    乃斷發剪爪,投于爐中。

    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陽曰干將,陰曰莫邪。

    若依此說來,以人投入洪爐其劍乃成,則便成為神話,詭異而不可解。

    尤為詭異者,更出自《搜神記》記載。

    干將、莫邪夫婦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欲殺之。

    夫干將知己將死,遂語妻莫邪:吾為王作劍,往必殺我。

    莫邪:若果如此,我與子同死!

    干將:不可,以待后者。汝若生男,可告之曰: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

    于是藏其雄劍,只將雌劍往見楚王。

    楚王使人相之,相者說道:其劍有一雄一雌,雌來,雄不來。

    楚王聞而大怒,即殺干將。然后派人去尋其妻莫邪,卻遍尋不見。

    莫邪遁入深山,十月懷胎之后誕生一子,見其眉間疏闊,遂取名為眉間尺。

    眉間尺此后漸漸長大,乃問其母:人皆有父,我獨有母。則吾父所在?

    莫邪見問,不由淚如雨下,放聲大哭。難過半晌,因對其子說道:汝父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殺之。去時囑我語汝: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

    其子出戶南望,不見有山。

    回至家中,復睹堂前松柱立于石砥之上,恍然大悟。即以利斧破其松背,因而得劍。

    鏡頭轉換,干將、莫邪寶劍另一版本,載于《拾遺記》。

    東海邊昆吾山上,生有一種異獸,大如野兔,毛色如金。

    常以土下丹石為食,又深挖地穴為窟。更喜嚼食銅鐵,因此膽腎皆如玄鐵一般堅硬。

    此獸又分雌雄,結對而居,其雌者色白如銀。

    這一日雌雄雙獸無意中進入吳國武庫之中,便將庫中兵刃鐵器俱都嚼食干凈,而武庫門戶封署依然,毫無損壞現象。

    武庫守吏見庫存已空,魂飛膽裂,急忙報入宮內。

    吳王闔閭甚為驚異,令檢其庫穴,獵得雙兔,一白一黃。于是下令殺之,剖開其腹,發現鐵膽鋼腎,方知兵刃之鐵皆為雙兔所食。吳王乃招劍工,令將雙獸膽腎鑄為雙劍,一雌一雄,雄劍號為干將,此劍名曰鏌铘。其劍鑄成,可以切玉斷犀。

    吳王深為鐘愛,并仗此雙劍稱霸諸侯。功成名就之后,遂將雙劍裝入石匣,擇地埋藏。

    畫外音:八百年后,西晉平滅三國,一統華夏。豐城境內山中,夜間忽現紫色光電,上沖斗牛。丞相張華使雷煥為豐城縣令,往紫光所現之地展開挖掘,得一石匣,匣中便是干部將、鏌铘,雌雄雙劍。雷煥將雌劍上交張華,自留雄劍,以華陰之土進行擦拭,抹去塵銹之后,依舊光耀射人。其后張華遇害,雌劍失其所在。雷煥之子佩其雄劍,乘船過延平津時,寶劍忽在鞘內轟鳴,然后飛出劍鞘,自投入水。但見雙龍交纏于潭下,目光如電。

    事件懸疑:有野史記載,干將鑄劍之地,是在今之江蘇省儀征市胥浦鄉胥浦里干將坊。又說干將坊乃今之上海市金山區干巷舊名,亦是著名古跡。

    據上海《干巷鎮舊志》記載:相傳春秋時冶煉家干將居此,冶煉之水流成溪河,故有干溪之稱,又名干將里,亦稱干將坊。長期以來,干姓者雄居村落,后地名曰干巷。如今干巷車鏡公園所在地,就是春秋時代江南青銅冶煉中心。古人常以職業為姓氏,“干”為當時軍中常用兵器,制造武器工匠,便多以干為姓。“干將”者,其實乃是“干匠”訛傳。

    其實以上諸說,皆非準確。

    歷史真相:吳國有相劍大家,名叫風胡子,與伍子胥及專諸交情莫逆。風胡子知道伍子胥欲借助吳國兵力消滅楚國,以報父兄之仇,遂將鑄兵名家干將推薦給子胥。伍員將此奏報吳王闔閭,遂以厚幣請來干將,為吳軍監造干戈,同時鑄成雌雄二劍。

    鏡頭回轉,便說鑄劍之事。

    干將夫婦接受吳王所下達鑄劍任務,遂至姑蘇匠門,在眾軍相助下支起熔爐。

    于是走遍吳山浙水,采五山鐵精,并六合金英,與金鐵皆都煉成液汁。復以龍泉水淬火,遂鑄成二劍,先成者為雄,即名干將,后成者為雌,即名莫邪。陽作龜文,陰作漫理。

    雙劍鑄成,干將匿其雄劍,止以莫邪雌劍獻于吳王。

    闔閭得劍大喜,試以斬石,應手而開,如今虎邱試劍石便是當年遺存。

    吳王喜不自勝,賞賜干將百金,以為酬謝。

    干將還家,取出雄劍觀賞,不料其劍自匣中躍出,化為青龍。干將與妻便乘青龍,升天而去,此后再無蹤跡,世人懷疑已成劍仙。自此人間只余莫邪雌劍,被吳王視為珍寶。

    吳王闔閭得莫邪劍,眾卿大夫皆來賀功。

    吳王便問:若以此為兵,對付越人如何?

    伍子胥道:我謂不可。

    吳王又問:卻是為何?

    伍子胥答:劍者,貴族之器也,諸侯及卿士大夫佩之,不可多得。且劍為越國之長,我吳國不可以此為兵,以短擊長。若持兵以戰,吳人當用鉤。便是長身窄刃彎刀也。

    吳王贊道:此言甚善!

    于是下令:命舉國鑄冶之匠造鉤,以為兵器;若有人造出上品吳鉤,賞黃金一百斤。

    吳國之匠聞令,皆都開始制作吳鉤。有一名工匠鉤師,心貪百金重賞,又聽說莫邪身入爐鑄劍之事,竟忍心將自己二子殺之,取其熱血釁金,遂成二鉤,獻于吳王。

    鉤師:大王,臣鑄此雙鉤,請求上賞。

    吳王:舉國為鉤者眾,爾獨求賞,則有何異于他人之鉤?

    鉤師:臣殺二子,取血釁金以成鉤,豈他人之鉤可比哉?

    吳王不信,命將雙鉤混入眾鉤之中。在場眾卿及鑄鉤諸匠,皆都不知其意。

    吳王:卿可當場尋出雙鉤,如若不能,以欺君之罪論處。

    眼見吳鉤成堆,鉤師亦不能辨,于是大急,乃高呼二子之名。

    鉤師:吳鴻、扈稽,為父在此,何不顯靈于王前?

    叫聲未絕,兩鉤忽然自眾鉤堆中飛出,交叉貼于鉤師胸前。

    吳王大驚:卿言果然不謬!

    將那雙鉤試于金石,如切糜糕。吳王果以百金賞之,遂以吳鴻、扈稽命名雙鉤,與莫邪俱都佩服于自身,不離左右。

    畫外音:此事典出《吳越春秋》,讀來便知是假,但彼時取血祭鑄之風,可見一斑。

    鏡頭轉換,復說公子慶忌。

    慶忌自江邊走脫,逃奔艾城,招納死士,結連鄰國,每欲伐吳報仇。早有細作偵知此事,星夜還都,報于吳王。闔閭聞報大驚,因知慶忌武勇難敵,便再向伍員求計。

    伍子胥道:臣弟專諸雖死,但又結識細人要離,有萬夫之勇,且心硬如鐵,動心忍性,無所不能。可再施專諸刺僚之計,使刺慶忌。

    闔閭:要離何許人哉,賢卿因何識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海县| 无极县| 威信县| 崇仁县| 永兴县| 丁青县| 万安县| 全南县| 阜宁县| 江西省| 尤溪县| 衡水市| 拉萨市| 息烽县| 无锡市| 博客| 峨眉山市| 岳西县| 仁怀市| 朝阳区| 涟源市| 陆丰市| 邵武市| 孝昌县| 南皮县| 湄潭县| 织金县| 舟曲县| 嘉荫县| 石门县| 横山县| 襄垣县| 巴彦淖尔市| 咸阳市| 深泽县| 五台县| 山丹县| 得荣县| 银川市| 澎湖县|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