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十五集 子胥奔亡-《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老聃處其中為吏,如蛟龍入海,鷹翱藍天,如饑似渴,博覽泛觀。于是漸臻佳境,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旨。又三年后,遷任守藏室史,就此名聞遐邇,聲播宇內。

    閃回結束,孔子來拜。

    老子亦早聞孔子博學之名,見其千里迢迢前來洛邑,并專程拜見自己,由是大喜,遂作徹夜長談,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二子盤環(huán)數(shù)日,孔丘問禮詳盡,然后問樂。

    老聃笑道:子若問樂,則非我所長。今師曠、師涓已絕,可薦子以萇弘。

    于是親引孔子,前往拜訪周大夫萇弘。

    萇弘本愛君子學者,又見是老聃親自引來,遂傾囊以贈,盡授孔子樂律、樂理;并引其觀看祭神之典,考查太學之址,參加祭祀禮儀。

    孔子感嘆不已,自覺獲益不淺,遂拜老聃、萇弘二人為師,一為教禮,一為授樂。

    鏡頭閃回,補說萇弘來歷。

    萇弘又稱萇叔,蜀地資州人氏,自少年時便入洛陽求官,以方術奉事周王,并為公卿劉文公家上大夫。《淮南子》載:萇弘,周室之執(zhí)數(shù)者也。

    是說萇弘長于觀測天象、推演歷法、占卜兇吉,以精于天文術數(shù)聞名天下。

    據(jù)司馬遷《史記·天官書》,更命萇弘為天文學家。

    萇弘為周王室效力長達五十年,故雖為蜀人,但與洛陽有著不解之緣。萇弘學識淵博,天地之氣,日月之行,風雨之變,歷律之數(shù),無所不通。

    周靈王時,王室衰微,諸侯莫朝。萇弘明鬼神事,設射貍首,依物怪欲以致諸侯,責其不來朝貢天子者。因以巫術,震懾諸侯。

    閃回結束。孔子在周都洛陽羈留十數(shù)日,完成使命,欲回魯國,先拜別周天子及眾卿,復向老子辭行。

    老子送至館驛之外,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愿以數(shù)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所以遇難而幾至于死,在于好譏人非也;善辯而通達者,所以招禍而屢至于身,在于好揚人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慎而重之,切切戒之。

    孔子恭敬答道:弟子定謹記在心!

    于是依依道別。

    孔子與弟子營敬叔自京師洛邑返魯,回到曲阜,眾弟子皆出城外迎接。

    子路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

    孔子:見之!

    閔子騫問:老子是何模樣?

    孔子:鳥者,我知其會飛;魚者,吾知其善游;獸者,我知其能走也。走者可以網罟縛之,游者可用曲鉤釣之,飛者可用弓箭取之。至于龍者,可乘風云而上九天,吾不知其何以擒也!吾所見老子,其猶龍乎?

    眾弟子從未見師父如此贊美一人,聞此不由皆都大驚。

    周景王在位,財政窘困,以至宮室器皿用具不足,都要向各國乞討。

    晉國大夫荀躒來朝天子,景王設宴招待,乃指魯國所送酒壺,借題發(fā)揮。

    周景王:各國都有寶器以供王室,何獨晉國卻無?

    荀躒無語以對。隨員籍談接口答道:常言說道,禮尚往來。初晉國受封時,王室未賜禮器;今鄙君又忙于應付戎狄,故不能入貢天子也。

    景王怒甚,當場列數(shù)自從武王分封以來,王室歷代所賜給晉國土地器物,最后諷刺籍談道:卿稱籍為氏,是因世代掌管典籍之故也。今數(shù)典而忘祖,不亦所謂尸位素餐乎?

    (成語“數(shù)典忘祖”,來源于此。)

    畫外音:景王太子名壽,自幼聰明睿智。可惜先于景王病卒。依兄終弟及之制,故立次子姬猛為太子。至景王晚年,卻溺愛庶子姬朝,不喜姬猛。以至病重之時,竟謀于大夫孟賓,命廢太子,復立王子朝為嗣。但王子朝未及冊立,周景王已死,便即引發(fā)諸子爭位。

    周景王駕崩,大夫單旗、劉狄為首,于景王柩前擁立太子猛即位,是為悼王。孟賓卻依照景王臨終遺命,堅執(zhí)擁立王子朝。一時二王并存,各自爭立。

    王子朝依仗勢大,在孟賓及其家族支持下,率百工及靈王、景王族人,攻擊王城,擊敗王師。悼王姬猛出奔,遣使告急于晉。

    晉頃公欲復先祖霸業(yè),以為有利可圖,遂遣大夫籍談、荀躒為將,率軍護送悼王返歸王城。然而可惜姬猛命短福薄,此后未及半載,當年十一月便即壽終。

    晉侯復立悼王之弟子姬匄,是為周敬王。

    周敬王即立之后,為消除爭位之患,晉軍與周師聯(lián)合進攻王子朝及其黨徒。

    王子朝迎戰(zhàn)受挫,退守于京(洛陽西南)。周室王城局勢因此稍緩,晉軍便于周敬王元年正月班師撤走。

    半年之后,王子朝之勢復振,復發(fā)兵來襲,擊敗敬王之師,占據(jù)周都王城。周敬王不敵子朝,只得退居狄泉。

    由此重現(xiàn)二王并立之局。狄泉在東,故稱敬王為東王;王子朝占據(jù)王城,便稱西王。

    鄭定公出使晉國,勸說頃公復承伯主之責,請聯(lián)合諸侯出兵救周,晉頃公從之。

    敬王三年夏,晉、魯、宋、衛(wèi)、鄭、曹、邾、滕、薛、小邾等國會盟于黃父(今山西沁水),商議平定王室之亂。晉卿趙鞅主盟,號召與會諸侯,各向周敬王輸送糧草,籌派戍卒,商定次年出兵勤王。敬王四年七月,荀躒、趙鞅率軍入周,聯(lián)合諸侯進攻王城。

    十一月,晉軍攻克鞏邑。王子朝兵敗,乃攜帶周朝典籍、禮器,引召、毛、伊、南宮四大家族,逃出洛陽王城,沿宛洛古道南行,兼道奔楚,尋求庇護。

    畫外音:此戰(zhàn)之后,王子朝便率四族遺民寄居楚境,苦度春秋。十數(shù)年后,吳國滅楚,王子朝被周敬王派人刺殺。然其出離王城時帶走大批周典,就此神秘失蹤,下落不明。中華歷史及華夏文明,亦便自此形成斷崖,給后世炎黃子孫留下諸多謎團,至今無解。

    只因王子朝去周奔楚,便留下三大千古文化之謎,至今爭論不休,無有定論。哪三大謎團?其一,周室圖書檔案典籍失蹤之謎;其二,老子李耳辭周退隱之謎;其三,上古奇書《山海經》作者之謎。而三謎之間,皆有內在聯(lián)系。

    鏡頭閃回。王子朝退出成周,率四族遺民一路往南,進入楚國境內。

    王子朝一行之中,既有王室成員、世襲貴族,也有周王室圖書檔案館官吏學者。保護歷代典籍投奔有道之國,乃是圖書管理官員神圣職責。因此老聃時為守藏室史,亦即周王室圖書館館長,于是率其屬吏押送典籍,隨行南下。

    然而此時恰逢楚平王死,國內動蕩不安。王子朝一行不能按原計劃前往楚都,只得滯留在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zhèn))。

    畫外音:王子朝流亡朝廷在南陽安定下來之后,老子以其大能,率眾弟子將所有周室典籍分頭埋藏,妥善保管。此后數(shù)千年來,通觀中國現(xiàn)存史籍,再無明確載其下落者。此批無價之寶,就此人間蒸發(fā),神秘失蹤。在以后歷代出土文物中,也不曾見其蹤影。

    王子朝出周奔楚之后,周敬王在位長達四十四年。此后史冊典籍,竟也再無關于老子任何記載,由此便成第二千古迷案。老子此后終身隱居不仕,至有騎青牛出函谷,一去不回傳聞,則應與其曾主持秘藏周室典籍,此一絕秘行動有關。

    據(jù)《莊子·天道篇》記載,周室經歷王子朝之亂后,周敬王曾重新向天下征集圖書,以重建王室圖書館,并請孔子相助。

    子路便對師父提出建議:老聃如今免官歸居,夫子欲求藏書,何不試問此公?

    孔子稱善,往見老聃。

    老聃雖予接見,但聞孔子追問周室典籍之事,便斷然拒絕其請。于是孔子乘興而來,失意而歸。自此之后,兩位文化先驅、儒道鼻祖,再也未曾謀面。

    畫外音:此后未久,便有傳說,老子乘騎青牛,西出函谷關而去。莫非是為躲避孔子再來求討秘藏典籍,由此揚言自己已經離開中原,以使孔子死心?世人皆知,老子除為周朝守藏室史之外,更無出仕記載,可謂終生隱居,并傳說為神,道家之祖。則老子既要隱居,又何必非要撰寫五千言《道德經》,并大張旗鼓,通過關尹喜以告世人?《道德經》雖僅五千余字,但在當時堪稱長篇巨著,內中卻又絲毫不提特定事物,皆以隱語敘述。

    無獨有偶,于此后未久后便即問世之奇書《山海經》,也回避現(xiàn)實事件人物,皆以傳說及鬼怪代指。后世學才認為,其二書之彰,是皆欲流傳后世;其二書之隱,則必有所指,以待世出奇才,解其奧秘。二書一曰大道,一曰地理,是否便如今之加密保險庫門,必須兩道鎖鑰,同時運作;并兼以密碼指令,方能開啟周室秘藏典籍之寶藏呢?

    孔丘往見老子,并非完全空手而歸。臨去之時,老子贈其一部奇書,便是《周易》。

    據(jù)《論語》等相關經典記載,皆都明說,孔子至五十歲甚至更晚些時,方才得以讀到《周易》一書,并視為奇珍異寶,譽為六經之首。

    《周易》成書于周文王時,或經周公撰成,彼時已存世五百余年。

    孔子因何至五十歲時方得見到?只因其書原為周王室秘藏典籍,且具預測王朝興亡成敗神奇功能,故嚴禁使外人得見。老子攜周室典籍奔楚,不愿此部奇書永遠埋沒,因而悄悄贈予孔子。經過孔子數(shù)年披閱刪減,再與門人弟子加以編纂,《周易》方得流傳后世。

    事件懸疑:孔子最后一次拜見老子,對外宣說碰壁而歸,并親傳老子已經騎牛出關而去,其實是為掩人耳目。因自其還至曲阜之后,圖書傳抄之業(yè)便即出現(xiàn),繼而私學教育大興,終至諸子百家學術繁榮,這些奇怪現(xiàn)象,如何解釋?所謂孔子學《周易》,刪定《詩》、《書》,皆是在老子“騎牛出關”之后方才發(fā)生,又是何故?

    歷史真相:孔子去求老子之時,并未被其完全拒絕,而是得以取經歸來,而不愿宣之于口,公之于眾。亦由此可知,中國最原版《西游記》,乃是老子與孔子師徒兩人聯(lián)手導演,由孔子與其門人傾情演繹,以成千古佳作。取經之人自然不是唐僧,而是孔子本人。

    以此而論,因王子朝寄居楚境,故將《山海經》相贈楚國王室,使在公族上層流傳,終被屈原讀到,并據(jù)此創(chuàng)作出千古絕唱《天問》,亦便順理成章。此后秦滅楚,漢又滅秦,《山海經》為蕭何所得,至西漢末年劉向編校古書,《山海經》方得公開士林,為世人所知。

    王子朝亂周之后,自周敬王始,周天子權威非但一落千丈,而是已經淪落到可有可無。王子朝既死,老子李耳自此亦鴻飛冥冥,再無音訊,只留下《周易》、《山海經》及《道德經》三部真經,流傳后世,成為華夏文化根源主脈,熠熠生輝。

    鏡頭轉換,按下孔子問禮,復說伍員逃亡。

    伍子胥一箭嚇退武城黑,撥回馬頭,回望西邊天際,只見長河落日,殘陽如血。

    因知武城黑此去,楚平王及費無極必定不會就此甘休,由是打馬狂奔,向東北而行。

    這一日,忽聽水聲如雷,前臨大江,攔住去路。

    伍子胥放眼遠望,見并無一艘舟船,恐追兵將至,不由憂急如焚。

    又恐追兵將至,因見江邊有一片柳林,乃心生一計,遂將身上所穿白袍脫下,掛于柳樹之上。又自行囊中取出一雙芒鞋,換下足上所穿舊履,棄于江邊,然后沿江直下。

    半日之后,馬蹄聲急,車輪滾滾,楚將沈尹戍追至江口。

    沈尹戍駐馬江畔,游目四顧,忽見柳枝掛袍,江邊遺履,于是說道:此必是伍子胥走投無路,自投水而死,尸首早被沖到下游去也。

    眾將皆都不欲深究,齊都應道:將軍所言是也,必是如此。

    沈尹戍于是得其袍履,自回郢都,還奏楚王:臣等日夜追趕,在江邊得此袍履。伍員不知去向,想是投江自盡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邵县| 贞丰县| 白水县| 南川市| 石城县| 黑山县| 甘德县| 武穴市| 冀州市| 南安市| 崇信县| 辉南县| 中方县| 江孜县| 晋中市| 晋江市| 长丰县| 全州县| 峨眉山市| 定州市| 闸北区| 大丰市| 葫芦岛市| 柘荣县| 涡阳县| 桂林市| 赤城县| 林西县| 石嘴山市| 区。| 英吉沙县| 治县。| 太康县| 徐水县| 易门县| 西充县| 获嘉县| 闽侯县| 永善县| 高邑县| 乌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