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十四集 濟南大戰(zhàn)-《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秋高氣爽,艷陽高照。

    秦晉輔氏大戰(zhàn),晉國滅潞勝秦,舉國振奮。

    晉景公既嘉魏顆之功,封以令狐為邑,復鑄大鐘,以紀輔氏大捷,備載年月。因此種是為晉景公所鑄,因名曰“景鐘”。

    轉(zhuǎn)過年來,晉國乘勝而進,以士會為帥,北征赤狄,滅赤狄甲氏及留吁、鐸辰三國。

    士會班師凱旋,被升為中軍元帥,兼任太傅,開始執(zhí)掌國政。士會此前已得隨(今山西介休縣)為封邑,因此戰(zhàn)功又得范邑(河南范縣)。其后代子孫,就以隨、范為姓。

    畫外音:隨姓在隋代時去掉走旁,是為隋姓,從此又分隨、隋二氏,兩姓源流相同。范姓子孫便是永康范氏,郡望高平,又分為崗谷范氏、洪洲范氏和清江范氏三支。在士會治理之下,晉國日益強大,晉人悅之,因士會封于范,遂皆稱為范武子而不名。

    數(shù)年之后,晉國歲饑,盜賊蜂起。

    荀林父訪求國中能察盜者,有人推薦郤雍,于是用為捕盜吏。

    這一日,荀林父與郤雍同游市井。郤雍忽然手指街上一人,說道:此人為盜。

    使人拘而審之,果是盜賊。

    荀林父便問:此人并無特別,子何以知其為盜賊?

    郤雍答道:吾察其眉睫之間,見市中之物則貪,見市中之人則愧,見我二人身穿公服,而面有懼色,是以知之。

    荀林父:察顏觀色之能,子謂出神入化。

    于是專使郤雍緝盜,此后每日皆能捕獲盜賊數(shù)十人。因此市井悚懼,而盜賊愈多。

    大夫羊舌職見此,來見荀林父進言:公任郤雍緝盜,盜未盡獲,而郤雍死期至矣。

    林父驚問:卻為何故?

    羊舌職: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慝者有殃。恃郤雍一人之察,不可以盡獲群盜;而合群盜之力,反制郤雍有余。如此,郤雍不死何為?

    荀林父不信:先生此論,可謂危言聳聽。

    羊舌職見荀林父不信己言,嘆息告辭。此后未及三日,郤雍偶行郊外,被群盜數(shù)十人圍住聚攻,割其首級而去。

    晉景公聞知此事,遂召羊舌職入宮:子料郤雍必死,今果然。然弭盜當以何策?

    羊舌職奏道:夫以智御智,如用石壓草,草必罅生;以暴禁暴,如用石擊石,石必兩碎。故弭盜之方,在乎使民知廉恥,知盜為非。如擇國中善人,使其顯榮,彼不善者將自化。

    晉景公:卿試舉其善者,寡人必重用之。

    羊舌職:無如士會。其言依于信,行依于義,和而不諂,廉而不矯,直而不亢,威而不猛,君必用之!

    景公然之,乃以士會為上卿,替代荀林父之任。

    士會上任,將緝盜科條盡行除削,專以教化勸民為善,于是奸民皆逃奔秦國,晉國境內(nèi)期年內(nèi)無一盜賊。

    荀林父見此,愧恨而終。

    畫外音:當荀林父亡故之時,老子出生于陳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后為道家創(chuàng)派之祖,稱太上老君。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生卒年不詳,籍貫也多有爭議,《史記》等記載出生于陳國,曾任周王朝圖書館正。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鏡頭變換,周定王十五年。

    魯宣公采納公孫歸父之議,積極聯(lián)絡(luò)齊國為外援,以對抗三桓。

    晉景公平滅諸狄,自覺國勢復振,便命中軍佐郤克出使齊國,并召魯、衛(wèi)、曹三侯,同時至齊,參加會盟,以備共抗強楚。

    郤克東至臨淄,拜見齊侯頃公。魯上卿季孫行父、衛(wèi)上卿孫良夫、曹大夫公子首,三國使者亦先后皆至,俱都會于齊國館驛。

    說也湊巧,晉、魯、衛(wèi)、曹四國之使,各有殘疾:郤克眇一目,季孫行父是個禿頭,孫良夫跛一足,公子首駝肩。

    齊頃公聞?wù)f諸國使節(jié)皆至,乃于朝堂賜宴,諸卿共享。

    因見四國使節(jié)形容各異,頃公忍俊不禁;宴罷回宮大笑,便思一計,要戲弄四使一番,以博母親蕭太夫人一笑。

    于是下達詔命,來日在內(nèi)宮私宴四國使臣。又暗囑內(nèi)侍宮女,屆時必請?zhí)蛉顺鰧m,高坐崇臺,觀看好戲。太夫人聞此,不知兒子何意,只顧滿口答應。

    齊頃公甚好嘻鬧,要討太夫人開心一笑,便令近臣,于國中密選眇者、禿者、跛者、駝?wù)吒饕蝗?,使分為晉、魯、衛(wèi)、曹四位大夫御者,屆時自館驛接至宮中赴宴。郤克眇,即用眇者為御;行父禿,即用禿者為御;孫良夫跛,即用跛者為御;子首駝,即用駝?wù)邽橛?

    上卿國佐聞知此事,急入諫道:列侯相互朝聘,國之大事,關(guān)乎彼此體面。賓恭主敬,是為禮法,主公萬不可以此為戲!

    頃公興致正高,嬉笑不聽,即令照計而行。

    一夜無話。來日清早,御者往驛館去接四國使節(jié),馳往宮城。

    齊國臨淄國人駐足聚觀,見四輛馬車連貫行于街市通衢,車中各乘兩眇、兩禿、雙駝、雙跛。齊國人無不驚訝,掩口而笑。

    車入內(nèi)宮,行過崇臺之下。蕭夫人在臺上往下觀望,見此奇景,更是忍俊不禁,不由開懷大笑。左右侍女亦都指點嘻笑,鶯鶯燕燕,笑聲直達臺下,聞于四國使節(jié)。

    郤克等人坐在車中,聽聞臺上有婦女嘻笑之聲,未知何故。及各自觀看車上御者,皆與自己同樣殘疾,便即心中大疑。及赴宴會,又見齊頃主擠眉弄眼,忍俊不禁,毫不莊重;又不言結(jié)盟重事,只扯些風月閑事,便都著惱。

    當日宴罷,四國使節(jié)回至館舍,登時炸鍋。

    魯、衛(wèi)、曹三使皆來郤克房中:齊國使御者戲弄我等,以供婦人觀笑,是何道理?

    郤克:我等好意修聘,反受此奇恥大辱,若不報此仇,非丈夫也!

    行父等三人齊道:晉若伐齊,我三國必從!

    于是四位大夫定盟,約定共同伐齊。至天明不辭齊侯,竟自登車出城,各還本國。

    齊頃公聞?wù)f郤克等不告而去,反而大怒:小小玩笑,有何大礙,便如此對我不敬!

    其后未久,晉景公傳檄諸侯,舉行斂盂之會。齊頃公派高宣子出席,囑令以牙還牙,中途不告而去。

    郤克趁此機會,便以齊頃公對伯主不恭為由,鼓動晉景公伐齊,給予教訓。

    晉景公信以為然,由是率軍東征,并召衛(wèi)太子臧,聯(lián)手伐齊。但因路途遙遠,糧草不濟,又有楚國為救齊國,聲言將再次引軍北上,晉景公只得半途而廢,引兵班師。

    由此楚莊王聯(lián)齊制晉,取得極大戰(zhàn)略成功。

    鏡頭轉(zhuǎn)換,公元前591年,楚都上郢。

    楚莊王突然患病,預感不久人世。乃召令尹子重、司馬子反,申公巫臣等至榻前,以太子審托之。是年秋,楚莊王與世長辭,共在位二十三年。

    子重、子反依照莊王意志,擁立太子審為君,是為楚共王,歸葬莊王于紀南城郊。因共王年僅十余歲,公子嬰齊權(quán)攝君事,主理內(nèi)外軍政大權(quán)。

    楚莊王既死,貴族間新仇舊恨迅速暴露。以令尹子重為首王族,與申公巫臣為首屈氏卿族矛盾,立即激化。

    屈巫因知子重、子反素恨自己,預感危機來臨,便連夜單車流亡他國。臨走之時,猶不忘帶走寡婦夏姬。

    子重、子反聞?wù)f屈巫逃跑,引兵盡殺其同族,瓜分其家族財產(chǎn)。

    屈巫投奔晉國,景公任為大夫,命其前往吳國,教吳人以軍陣之術(shù),以共抗強楚。

    吳國得到中原軍陣戰(zhàn)術(shù)訓練,由此軍力迅速強盛,其后便令楚國后患無窮。

    與此同時,晉國正卿士會病逝,乃以郤克為正卿。郤克為復興晉國霸業(yè),便以其侄郤至專對楚國外交,與楚人盡力周旋。命郤至拖住楚人之余,復厲兵秣馬,欲乘楚國內(nèi)部重臣反目,無力北顧之際,尋機出動大軍伐齊。

    楚國為挽回霸主榮譽,子重輔佐楚共王出兵北上,攻至魯國,再次檄召諸侯會盟。中原十三國諸侯見檄大驚,不敢不從,遂各派代表匯聚蜀城,以應楚王。

    但楚國君臣心中無不明白,此會規(guī)模雖大,卻乃是小國蟻聚,并無大國在內(nèi);且諸侯各懷心機,不過是敷衍應付而已。楚共王大會諸侯已畢,回師南還,諸侯各散。

    其后未久,魯宣公突然暴薨,大夫季孫行父擁立世子黑肱繼位,時年一十三歲,是為魯成公。因成公年幼,季孫行父代行攝政,依周公輔成王故事。

    季孫行父聚集諸卿大夫于朝堂,與眾臣議道:今之伯主,南楚北晉,而我魯國是為姬姓諸侯之首,自應聯(lián)晉抗楚。昔使宣公媚齊絕晉者,東門遂所為。誤國大罪,非追治不可。

    眾卿聞此,皆都稱是,不敢反駁。季孫行父遂使司寇臧孫許,盡將東門氏逐出魯國。

    公孫歸父只得出奔于齊,東門氏族人俱都從之。

    齊頃公準納公孫歸父及東門氏之降,公孫歸父趁機進言,說魯成公欲與晉國合謀,聯(lián)手伐齊。齊頃公大怒,決定先下手為強,整頓車徒,躬先伐魯,由平陰進兵,直至龍邑。一面遣使結(jié)好于楚,以為齊助。

    齊軍兵臨龍邑城下,列陣已畢。齊侯未及下令攻城,嬖人盧蒲就魁為奪軍功,率本部軍馬輕兵冒進,結(jié)果反為龍邑北門軍士所獲。龍邑守將痛恨齊國,下令碎磔其尸于城樓。

    齊頃公大怒,令四面攻之。三日城破,命將城北軍民盡皆殺死,以報就魁被磔之恨。

    將要繼續(xù)進兵,忽接臨淄急報,說衛(wèi)國大夫?qū)O良夫統(tǒng)兵襲齊。齊頃公恐齊都有失,乃留兵戍守龍邑,親自班師向南,來救國都臨淄。

    兵至新筑界口,恰遇衛(wèi)軍,兩下各結(jié)營壘對峙,預備交鋒。

    衛(wèi)軍副將石稷見齊師威盛,便向主將孫良夫獻策:我乘虛侵齊,利于速戰(zhàn);今齊師已歸,則無虛可乘也。不如退兵,俟晉、魯合力并舉,可保萬全。

    孫良夫:今辱我仇人在前,奈何避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即墨市| 高陵县| 柳江县| 英超| 葵青区| 博湖县| 三台县| 安远县| 津南区| 武山县| 清新县| 大宁县| 什邡市| 开封市| 台中市| 信丰县| 瓮安县| 饶阳县| 枣阳市| 晋城| 安岳县| 曲阳县| 兴文县| 赤水市| 民丰县| 霞浦县| 五指山市| 外汇| 株洲市| 武功县| 印江| 苏尼特右旗| 施甸县| 军事| 白银市| 蓝田县| 梁河县| 宜宾市| 天长市| 泰宁县| 张家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