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集 趙氏孤兒-《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戰車隆隆,戈戟森森。兩軍相遇,勇者為勝。
魏锜驅車而進,先至楚營。預待沖擊,楚將潘尫帶兵圍裹上來,亂箭齊發。魏锜見不是頭,急調頭而逃,楚軍不追。其后未久,夕陽西下,天色昏黑,百步之外人影莫辨。
便在此時,趙旃引兵又至,并在楚軍營前停車,席地而坐。因見楚兵并不理會,又命部下襲入敵營,高聲吶喊,順風放火。
孫叔敖怒道:晉軍堂堂之師,竟如此頑皮!中軍勿擾,只命左廣迎敵。
晉軍見楚營擾而不亂,只得退走,楚兵追出營外。
趙旃啊呀一聲,跳起身來,棄車逃入林中躲藏,部下四散。
鏡頭閃回,晉軍大營之中。荀林父反復咀嚼士會之言,忽然大悟:不好!此二人是借求和為名,往楚營搦戰去矣!
于是急派部將軘車,帶戰車二百乘,步卒五千,隨后接應魏、趙二將。
軘車領命出帳,急整軍馬,殺向楚營。前行一個更次,只見一溜火光自遠而近馳至。
魏锜:前面是哪位將軍領兵,快來救我!
軘車:是魏將軍么?休要擔驚害怕,軘車前來救你。
楚將潘尫在后追擊,望見對面火光如龍,又聞車輪隆隆,便知晉國援兵大至,遂命調轉車頭,急奔回營。一面派騎候匹馬先行,往報令尹孫叔敖。
騎候:報元帥,晉軍至矣!
孫叔敖:來得好!全軍迎擊。
遂令全軍出動,在營前布成三個方陣:自率中矩,以衛楚王;工尹齊為右矩主將,唐侯為左矩主將,分作兩翼向晉軍攻擊。布陣已罷,便命擂鼓,激勵二將:
進之!寧我搏人,無人搏我。先人有奪人之心,搏之可也!
二將領命,迅速進擊,車馳卒奔,迎頭沖入晉軍。
潘尫奔至自家營前,見左右兩軍突入晉陣,復命掉轉車頭,加入唐侯右翼方陣。
軘車與魏锜正追,忽聽對面殺聲震天。黑夜之中,不知楚軍多少人馬,且又不知地理,哪敢對陣?只交手一個回合,便覺慌亂。
魏锜急傳令道:中敵埋伏矣!快走,快走!
部眾聞聽,回身便逃,迅如狂風。只半個時辰,便至晉軍大營。守營將士聞聽對面喊殺如雷,遠處火炬如海,便知楚軍大至,急入中軍:大帥,三路兵馬俱敗,楚軍至矣!
守營官說是魏、趙、軘三路兵馬已敗,卻被主帥荀林父聽成是“三軍已敗”,不由大驚道:前有強敵,后有黃河,如何是好?
荀林父慌亂之下,竟下令道:鳴金后退,先渡黃河者有賞!
營官應諾,于是鳴金,傳令北撤。
中、下兩軍聞令,不戰而逃,馬踩車軋,自相擠踏,死傷無數。混亂中皆都涌向河岸,幸有趙嬰齊提前備好戰船,方得渡河北還。
但因人多舟少,晉軍爭船搶渡,不得上船者皆都卸甲下水,手扳船幫,幾致舟覆。
黑夜之間,先上船者揮刀亂砍,只聽水中慘呼哭罵聲不斷,船中斷指可掬。
擾攘一夜,楚軍追上河岸。晉軍又被擠落水中,溺死者無數,由此終至全線潰敗。只有士會所率上軍,因有七道埋伏戰備,反而擊敗追軍,隨后全師從容退去。
畫外音:晉楚此役,便是春秋史上著名戰役,稱為邲之戰。此戰楚勝晉敗,晉國三軍之中,下軍損失過半,大夫荀首之子智罃被俘;中軍未經交鋒,但溺死于水者超過三成;僅上軍未敗,全師而退。
荀首在敗退途中,忽見部族家兵趕來,拜倒車前。
荀首:你等因何到此?我兒智罃何在?
部將:少公爺沖入重圍,被楚人擒去矣。
荀首聞說兒子失陷,殺氣頓生。于是立即停止逃跑,收攏所部族兵,命由魏锜駕車,反身便向楚軍反攻。
楚軍未料晉軍潰敗之余,竟使出回馬槍絕技,反又轉勝為敗,被殺死無算。
荀首在反擊之中,射殺楚大夫連尹襄老,并俘虜楚莊王弟公子谷臣。也正因此反車一擊,晉師中、下兩軍終得渡河,保住主力,未致覆沒。
因在夜間,天色未明,楚軍遭此反擊,以為陷入晉軍埋伏,故而反奔潰散。
便在此時,天上一個炸雷,稍頃大雨傾盆而下。楚軍以為晉軍追至,自相驚擾,逃跑更急。因戰車陷入泥坑,無法前進,眾軍愈加亂成一團。
孫叔敖見此,使人高聲傳令:抽去車前橫木!
于是抽去橫木。馬陷四蹄,仍舊盤旋不進。
孫叔敖又使人高聲傳令:拔去車上大旗,拋棄轅前橫木!
楚軍依令而為,戰車這才沖出陷坑,繼續向南狂奔。
晉軍未渡河者,聽到楚人叫喊傳令,便立于岸上跌足鼓掌,沖楚人叫道:我晉國之師,實不如大國之軍,善于逃奔之術也!
由是楚軍此戰雖勝,但損折之重,亦頗與晉軍對等。
兩軍混戰一夜,各自奔逃,至次日天明,云散雨止。
楚軍進駐衡雍,輜重到達邲地。
楚莊王在衡雍祭祀河神,修筑楚先君宗廟,向先君告捷,然后下令掩埋楚、晉雙方陣亡將士,凱旋班師。
還至都城,楚莊王升朝坐殿,論功行賞。敘論伍參主戰之謀為頭功,用為大夫。
自此之后,伍家便為楚國世家大族,伍舉、伍奢、伍尚、伍員等一眾名將,都是伍參后代。惟有令尹孫叔敖見嬖人得勢,心中不喜。
鄭襄公及許昭公見楚國與晉爭戰獲勝,乃至郢都參拜莊王,再次結盟,愿為附庸。
楚莊王大喜,設宴以待,飲酒至醉,得意非常,乃問鄭襄公道:賢侯可知,寡人伐陳之后,師老兵疲之余,因何又忽發重兵,征伐貴國乎?
鄭襄公:實在不知,又不敢動問。
楚莊王:引發此次伐鄭,并致楚晉大戰罪魁禍首,實乃貴國大夫石制。是其企圖分割鄭國,且立公子魚臣為君,故遣使寄書寡人,請我出兵伐鄭,其好趁便聯合貴國眾卿,迫使賢侯,讓位于公子魚臣。未料賢侯竟拼死以抗,終招至晉軍來救,石制陰謀遂敗。
說罷哈哈大笑,鄭襄公唯唯。
七月二十九日,鄭襄公返回鄭國,立命誅殺公子魚臣,以及大夫石制。
鏡頭轉換。殘陽如血,朔風陡起。
荀林父率殘兵回國,自請死罪。晉景公暴怒之下,便欲下令斬之。
大夫士貞子出諫:主公不可!
晉景公:兵敗者死,向為晉國舊制,因何不可?
士貞子:城濮之役,晉師大勝楚軍,文公猶有憂色。左右皆問:“主公有喜而憂,如有憂而反喜乎?”文公答曰:“成得臣猶在,我憂未歇也。困獸猶斗,況國相乎!”及楚殺子玉,文公方才喜形于色道:“莫馀毒也已。”是謂晉再克,而楚再敗也。楚國自誅子玉,兩世不復強盛。今晉敗于邲,是上天未警于晉,使我奮發圖強而已;若殺林父以重楚國之勝,其無乃正如楚殺子玉,亦使晉國久衰不盛乎?荀林父久事先君,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若何殺之?夫其兵敗,如日月之食焉,何損于明?
晉景公大悟,乃恕兵敗之罪,仍用荀林父為中軍元帥。
雖不追究主帥之責,但諸將罪責,必不可免。戰后論過,只因趙穿之子趙旃違命出擊,挑戰楚營,導致全軍大敗,便被司寇屠岸賈抓住把柄,大做文章。
屠岸賈并由此追究當年晉靈公被趙穿弒殺一案,借題發揮,欲滅趙氏家族。
大夫韓厥是趙盾舊部,得此信息,因念故主舊恩,便冒險透風給少主趙朔,勸其逃走。
趙朔說道:天地雖大,并無我趙氏藏身之處。當年先父因得罪靈公逃亡,復歸國時尚被史官記為‘趙盾弒其君夷’,況于我乎?公其有心,不使趙氏香火斷絕,則我死亦無恨。
韓厥允其所請,自此便謊稱有病,足不出戶。
屠岸賈以趙穿當年弒君為由,更不請奏晉景公,直率本部諸將進攻趙氏所居下宮,殘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并滅趙氏滿門,史稱下宮之難。趙朔之妻莊姬,乃是晉景公親姐,當時懷有趙朔遺腹子。因趁亂出府,奔至兄長景公宮內躲藏,由此幸免于難。
趙氏門客公孫杵臼欲為少主趙朔報仇,便來尋趙朔友人程嬰商議:某曾受趙氏大恩,公又為公子趙朔摯友。今趙氏被屠岸賈滅門,你我當為報仇,共死于趙氏,可乎?
未料程嬰答道:不可!今莊姬有孕,藏于宮中待產。若幸而生男,我則奉其為主,助他來日報仇,復興趙氏;若是生女,再死不遲。徒死何益?子姑待之。
公孫杵臼信以為然,告辭而去。
其后不久,莊姬十月孕足,一朝分娩,生下一個男嬰。
屠岸賈獲悉,便帶人入宮搜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阴县|
锡林郭勒盟|
康乐县|
莲花县|
金湖县|
陈巴尔虎旗|
调兵山市|
垦利县|
辽中县|
康乐县|
新余市|
辽中县|
桦甸市|
平远县|
河北省|
蕲春县|
桦甸市|
三穗县|
建湖县|
耒阳市|
玉田县|
罗山县|
探索|
上蔡县|
儋州市|
广宗县|
乌兰浩特市|
临沧市|
北辰区|
元朗区|
武川县|
库伦旗|
巴里|
滨海县|
丰都县|
白朗县|
商南县|
安岳县|
武定县|
禹城市|
兴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