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集 楚宮驚變-《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黃河無言,波濤嗚咽。
孟明視渡河登岸,向河心凝望良久,思及漁翁為己中箭而死,不由潸然淚下。
公孫支迎回三帥,還至秦都,止于城外,使人報入城去。
秦穆公聞?wù)f秦師敗于崤山,全軍盡沒,三帥皆為晉軍所獲,本來寢食俱廢。忽聞報三帥被公孫支接回,不由轉(zhuǎn)憂為喜,對眾臣道:若非百里奚與蹇叔提前巧計安排,安得三位將軍復(fù)還?其止于城外而不入,是懼我問其敗軍之罪,眾卿可隨寡人出城去迎。
話音未落,早有數(shù)臣奏道:孟明視等喪師辱國,依法當(dāng)誅,何當(dāng)主公親自出迎?
秦穆公嘆道:此番兵敗,是寡人不聽蹇叔、百里奚之言,純屬自招,且累及三子。罪在于孤,豈可委過他人?千金易得,一將難求,若我殺帥以掩己過,徒遺天下之笑。
乃命群臣皆換素服,出迎孟明視、西乞術(shù)、白乙丙三人于城郊。三人見國君親自來迎,頓首大慟,請求治罪。穆公雙手一一扶起,命眾臣哭唁,設(shè)壇祭奠陣亡三軍,然后還城。復(fù)用孟明視等三帥主掌兵馬,愈加禮待。
諸侯聞?wù)f晉國大勝秦軍于崤,俱來朝拜晉侯,承認(rèn)襄公可繼其父文公霸主之位。
惟有衛(wèi)成公姬鄭念及前仇不朝,并以大夫孔達(dá)為將,引車百乘攻鄭,兵伐綿、訾二城,大軍及于匡邑。
晉襄公聞報,遂寢伐秦之謀,命先軫會合諸侯,引軍攻衛(wèi),占領(lǐng)戚邑。
便在此時,北邊忽然來報,說翟狄之主白部胡引兵犯界,已過箕城。
襄公聞報大驚,急命召回先軫,班師還都。先軫還師絳城,脫去戎裝,換上官服,上殿面君,問召兵還師之故。襄公說以翟狄來犯之故,然后當(dāng)面問計。
晉襄公:翟與晉國無隙,且為姻親之好,向來各安其境。今無故來犯,我以何策應(yīng)之?
先軫冷笑道:何謂無故來犯?先君文公出亡之時,翟君以親女二隗妻之,一配文公,一配趙衰。寄居十二年間禮遇甚厚,并無虧代;及文公返國得繼君位,翟君又遣使前來拜賀,并送二隗先后還晉。先君與翟君乃是翁婿之親,未以厚禮還報翟君大恩,也倒罷了;翟君亦常念先君之好,故而隱忍不言。今先君去世許久,主公即位經(jīng)年,卻妄自尊大,只以中原方伯自居,并不與翟國遣使通好,將姻親之情全部斷絕;又恰逢翟君謝世,其子白部胡嗣位。此位新主也是妄自尊大之輩,且自恃其勇,故乘喪來伐,又有何奇怪?
襄公聽其口氣,知道前番私放秦將之事,心中氣惱未消。于是陪個小心,起身施禮。
晉襄公:先君勤勞王事,雖未暇報恩于翟,但翟君并未見怪。此是先君仁德布于天下,故不為人仇之。今其主來伐我喪,是寡人德薄寡義,故招仇也。子載先生乃先君舊臣,寡人不敢以臣下視之;然卿乃晉國六軍統(tǒng)帥,兵權(quán)在握,璽印在手,寡人故以軍事相詢。賢卿若還顧念先君情誼,則寡人幸甚。翟兵即來,便請大帥不憚勞苦,引兵拒敵如何?
先軫咀嚼國君話中意思,便如五雷轟頂。由是自降三階,伏地再拜,淚落如雨。
先軫:微臣因不忿秦帥釋歸,怒激之下,面唾君席,出殿不辭,實無禮之甚!無禮之人,豈堪為帥?臣愿交出元帥兵符璽印,讓出職權(quán),請主公別擇良將!
晉襄公聞此,下階撫慰:卿激于忠心義憤,唾席而已,有何不可?至若出殿不辭,卿為長輩,孤乃小子,有何不宜?今御翟人入侵,乃國之重事,卿其勿辭!
先軫萬不得已,再拜而出。未出殿門,便即仰天嘆道:“將者不能立于朝堂,死于戰(zhàn)陣之上,有何不可?不料未死于秦,誰知卻死于翟也!
話音激越,滿殿皆聞。襄公及眾臣聞之,皆不知其意所指。
先軫點起三軍,用己子先且居為先鋒,欒盾、郤缺為左右隊,狐射姑、狐鞫居為合后,發(fā)車四百乘,出絳都北門,直望箕城進(jìn)發(fā)。
兩軍相遇于城北平野,先軫見天色已晚,便令安營扎寨,一夜無話。
來日五鼓,傳餐已畢,擂鼓聚將,出營列陣。
雙方各自三鼓,翟主白部胡親自出戰(zhàn)。先且居迎戰(zhàn)數(shù)合,便即引車而退,將翟軍誘入深谷。左右伏兵俱起,先且居回車再戰(zhàn),一戰(zhàn)而勝,斬斬胡騎百余。
白部胡恃勇殺出重圍,將至谷口,已是筋疲力盡,渾身帶傷。忽見一支人馬殺出,為首之將正是晉國下軍大夫郤缺,迎面一箭,直射中白部胡咽喉,自腦后穿出,登時身死。
先軫正在中營,軍士來報:白部胡所部皆被圍殲,翟主亦被郤缺將軍斬首。
先軫喜道:翟狄授首,此戰(zhàn)既勝。我當(dāng)入敵陣自討,以罰面唾君席之罪!
說畢頂盔貫甲,親援長戟,驅(qū)車殺入翟軍右陣,便如劈波斬浪,直至垓心。
右陣主將乃是翟主白部胡之弟,名曰白暾,尚不知兄長之死。忽見敵軍中有單車馳入己陣,并無后繼,傳令迎敵,并調(diào)弓箭手前來圍射。
先軫奮起神威,往來馳驟于陣,殺敵將三人,騎士二十余人,自己身上并無點傷。
翟軍被其神勇所懾,無不驚呆。再過片時,號角聲起,翟軍忽退,閃出一大片空地,原來是弓箭手到,將先軫戰(zhàn)車團(tuán)團(tuán)圍住。
此時已有人認(rèn)出此位單車將軍,報與白暾:啟稟頭領(lǐng),陣中所困敵將,卻非別個,乃是晉國上卿,中軍大帥先軫是也。
白暾聞報大吃一驚,暗道:先軫身為三軍主帥,因何輕入重圍,自取其死?
于是高聲喝道:對面老將,可敢報上名來?
先軫長戟平端胸前: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晉國中軍之帥,先軫是也。
白暾:人言晉帥多智,未料乃是匹夫之勇。公雖驍勇,入我重圍,插翅難飛。若棄兵下車投降,我必勸說我家大王,便似晉侯釋放秦帥孟明視,放你歸晉。
先軫大笑:翟狄王白部胡,已被我下軍大夫郤缺射死,又何能釋放我歸國?自古以來,只有戰(zhàn)死將軍,焉有投降元帥!
說罷摘下頭盔,運足力氣,直向白暾擲來。
白暾避過,喝罵道:老賊,你自尋死,某又何必客氣?
就馬上引弓發(fā)矢,只一箭,射向先軫前胸。先軫看見箭至,稍稍側(cè)身,以肩受之。噗地一聲,利箭刺入肩窩,射個對穿。先軫痛哼一聲,復(fù)哈哈大笑。
白暾:利箭至身,不避為何?
先軫:我為三軍之帥,若不于陣上親自殺敵,無以證明吾雖年邁,但猶勇不可當(dāng)。爾翟狄既知老夫之勇,又多所殺傷何為?速命弓手,亂箭齊發(fā)可也。
說罷自裂上衣,竟然身無片甲,露出一腔胸毛。復(fù)推御者下車,自以左手控馬,右手執(zhí)戟,驅(qū)車上前。
白暾贊道:勇哉,此翁!
遂將長戟一揮,代替軍令,命弓手放箭。
一時之間,矢如飛蟥,先軫以身受之,箭集如猬,尸立不仆。
白暾便命刀手上前,以旗角蒙住先軫之首斬之。
正在此時,先且居率領(lǐng)晉軍大至,來救父親。白暾便命收軍,退后十五里扎營。先且居收父尸以還,起箭盈斗;晉軍無不大哭,聲震云宵。
便在此時,郤缺提著白部胡首級,到中軍獻(xiàn)功。眼見元帥無頭尸體,不由大哭,說道:我等拼卻戰(zhàn)功不要,愿以白部胡之頭,換回元帥首級。
先且居:若是如此,便謂與敵議和;當(dāng)先奏國君,方可行之。
郤缺、欒盾、狐鞫居、狐射姑獲勝歸來,畢集營中,共舉少帥先且居為首,聯(lián)名上奏國君。說明元帥不知何故,單車赴敵求死,首級被翟人斬去,要求以白部胡首級交換。
正在此時,有守衛(wèi)中營帥帳軍士,持簡來報:元帥單車出營,沖陷敵陣之前,已寫下奏章,命末將轉(zhuǎn)呈少帥。
先且居接過,觀其父遺表略云:
臣中軍大夫先軫,自知當(dāng)面唾席,無禮冒犯國君,大不敬罪也。既國君不加誅討,臣能安之若素耶!此番與翟狄之戰(zhàn),仗主公威靈,諸將用命,已期必勝。臣為三軍之帥,若歸而不受君封,是遺主公有功不賞之譏;若歸而受賞,是云無禮君主之臣,可因戰(zhàn)功以贖己罪。則有功不賞,何以勸功?無禮論功,何以懲罪?功罪紊亂,何以為國?臣不能自解,故將馳入翟軍,死于敵陣。既主公不討臣罪,臣便假手翟人,以代君主之討可也。
讀至奏簡末尾,卻見一幅絹帛夾在其中。乃將奏章交給諸將,自觀其帛書云:
遺囑我兒且居:為父侍晉,從文公在外流亡一十九載,只有苦勞,不敢言功。至奉主復(fù)國,便掌軍權(quán),馳聘沙場半生,計有兩次大戰(zhàn),一為城濮,再為崤山。此二戰(zhàn)為父皆以詭計,不依古法,則一戰(zhàn)滅楚軍大半,子玉死之;二戰(zhàn)覆秦軍精銳,孟明視等三帥擒之。夫楚與秦,皆當(dāng)世大國,足可與晉國一較上下者;若二國懷恨聯(lián)合,則晉之大禍至矣。父若不死,二國復(fù)仇之日,是我先氏滅族之時。為父不檢,又面唾君席,主公豈不以我全族性命,以免舉國之兵禍耶?故為父甘愿死于戰(zhàn)陣,并以戰(zhàn)功免我闔族之禍。我死之后,晉侯必不復(fù)恨先氏。你兄弟伯叔,宜傾力扶保晉國,不可懷怨,更不可懷有貳志。切切,至囑!
先且居覽罷,心情激蕩,勉強忍住。遂納書入懷,與眾人商議:未知誰愿為使,去見主公,奏請交換我父首級,休兵罷戰(zhàn)?
正說至此,營門忽報:翟主之弟白暾,差人前來下書,要求彼此交換首級,并說已將大帥首級送去晉都絳城,交付襄公。
未幾,絳城使者亦至,下達(dá)襄公指令:準(zhǔn)予與白暾議和,交還翟主白部胡首級給白暾,就便班師回都,將先軫元帥首級與尸體合葬。
先且居再拜領(lǐng)旨,遂命來使帶回翟主首級,自與諸將及三軍舉哀,為父發(fā)喪,班師回京。是夜白暾亦潛師回翟,為兄白部胡合尸殯葬;因白部胡無子,白暾遂嗣位為君。
晉師還都,襄公親迎至郊,命開匣請出先軫首級,與尸身縫合入殮。
當(dāng)打開半幅旗角之際,襄公、且居及諸將觀之,見先大帥須發(fā)戟張,目光炯炯,竟如生時一般無二。
襄公撫尸慟哭道:將軍死于國事,英靈不泯,遺表所言,足見忠愛,寡人不敢忘之。晉國六軍璽印,就交付公子先且居執(zhí)掌,君臣誓不相負(fù),公其放心瞑目!
言罷,乃于柩前拜先且居為中軍元帥,以代父職。
說也奇怪,當(dāng)先且居拜印之時,先軫雙目遂瞑。
先軫喪事已畢,襄公復(fù)獎諸將克敵大功。郤缺射殺白部胡,因?qū)⑵涓膏S芮先前食邑冀城賜還,并嘉慰道:卿能贖父之罪愆,故還爾父之封邑!
又以先茅縣封賞胥臣,并嘉慰道:若非卿當(dāng)初力排眾議,薦舉郤缺,亦不能成今日大功,得此干國良將。故封茅縣,以獎舉賢之功。
諸將見襄公封賞得當(dāng),無不悅服。先軫舊部,皆歸少帥先且居統(tǒng)轄,各無異辭。
畫外音:先軫半生流亡,半生征戰(zhàn),于治國并無特別建樹,只在軍事活動中大放異彩。其主要軍事成就,便是親自指揮并贏得城濮及崤山之戰(zhàn),皆是春秋時期著名戰(zhàn)例。在城濮之戰(zhàn)中,先軫屢初奇計,最終大敗楚軍,創(chuàng)下誘敵深入、使用間諜、集中優(yōu)勢兵力各個擊破敵軍戰(zhàn)例,首開古之未有戰(zhàn)術(shù)。后于國喪之際輔助襄公,又與秦軍進(jìn)行崤之戰(zhàn),全殲秦軍,俘其三帥,復(fù)創(chuàng)中國軍事史上首個伏擊殲滅戰(zhàn)例。兵行詭道,其實始創(chuàng)于此人。亦正因其“兵不厭詐”思想,《史記》不為其列傳,《左傳》更是寥寥數(shù)筆,以至名不見于經(jīng)傳。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峻县|
新田县|
石家庄市|
景泰县|
山丹县|
鄂托克旗|
陆河县|
娱乐|
安吉县|
南充市|
河间市|
宁津县|
张掖市|
嵩明县|
旬阳县|
闸北区|
陆河县|
静宁县|
鄯善县|
达尔|
垣曲县|
勃利县|
瓦房店市|
奉贤区|
出国|
乌苏市|
武定县|
西昌市|
琼海市|
平果县|
镇平县|
镶黄旗|
闽清县|
贺兰县|
枣庄市|
红桥区|
榆中县|
浮山县|
淅川县|
昂仁县|
化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