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十六集 五羖大夫-《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首止之盟,管夷吾相助齊桓公,將齊國霸業推至巔峰。

    即將成為春秋時期第二位霸主的晉文公,此時還只是一個落難公子,名字叫做重耳。

    晉獻公的三個兒子,申生此時已受驪姬陷害自殺。另有兩個公子,乃是夷吾與重耳,早被打發出京城,遠赴邊塞,一個在蒲,一個在屈。

    當初獻公曾派大夫士蔿為監工,為夷吾、重耳兩位公子在蒲、屈二地筑城,因士蔿敷衍塞責,城墻內皆充以木柴,并無磚石。這也是中國有史所載,第一件豆腐渣工程。

    夷吾到達蒲城,見到如此一個大規模豆腐渣工程,自然不忿,遂寫信給父親獻公,揭露此事。晉獻公大怒,親將士蔿召至殿上,厲聲責之。士蒍似乎早有對策,于是稽首而奏。

    士蒍:臣聞無喪而慼,憂必讎焉。無戎而城,讎必保焉。寇讎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廢命不敬,固讎之保不忠,失忠與敬,何以事君?《詩》云:‘懷德惟寧,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將尋師焉,焉用慎?

    意思就是,這種臨時邊塞之城,早晚還是會落在戎狄手中,干嘛要修這么堅固,留給敵人用?你要真對兒子好,不讓他們跑這么遠,不就得了嘛?獻公聽罷,竟然無辭以對。

    士蔿于是再拜而出,退而賦詠道:狐裘尨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所言一國三公者,乃申生、夷吾、重耳三位公子。是云自己不知奉誰為主也。

    晉文公二十二年,聞說申生自殺,夷吾與重耳皆都逃到封邑,深溝固壘以守。其后晉獻公派遣寺人披攻打蒲城,果然只恨墻高城堅。重耳聞說父親派軍來伐,便對手下將士囑道:君父之命,不可抗之。凡抗國君兵馬者,便即是我重耳之敵。

    于是越墻逃走,逃亡翟國。寺人披自后追至,舉劍砍來,斷其袖口。

    冬末十二月,北國之地,大雪紛飛。

    虞國大夫百里奚奔波于逃亡之途,比重耳愈加狼狽萬狀,窮困落迫。

    鏡頭閃回。百里奚出自姜姓,宋國宛人,名奚,字井伯,又字子明。身為庶長子,故又稱孟明。家境赤貧,窮困潦倒,年輕時替人養牛為生,直到三十多歲,才娶妻杜氏。

    宋國宗法制度森嚴,平民絕無希望入仕為官。杜氏很有見識,深知自己丈夫乃是曠世奇才,于是鼓勵百里奚離開故鄉,出游列國求仕。當晚計議已定,次日杜氏清早即起,宰殺家中惟一下蛋母雞,并劈門閂為柴,燉雞煮飯,給丈夫餞行。

    百里奚問道:將門閂為柴,則以何閂門?

    杜氏苦笑道:家徒四壁,門且無用,留閂何為?

    百里奚感動下淚。飯畢,杜氏乃將家中所有裝入行囊,打發丈夫離家上路。百里奚自感身世低微,在宗周諸國難有出頭機會,乃一路往東,歷經宋、魯,又至齊國。

    因朝堂無人,又兼時運未通,故此都未得到錄用。在齊國日久,百里奚陷入困境,一度沿街乞討,四處浪蕩漂泊。因見齊國不能為用,便欲還家,西行復至洛陽。放眼望去,只見洛陽大街上高車駟馬奔馳,就連車夫亦都衣著光鮮,氣勢軒昂。

    百里奚踽踽獨行,離開洛陽,不由悲從中來。尋思無顏回見發妻,于是止于宋國郅地,來至鳴鹿村,入一茅廬求乞。

    房主聞聽門首有人聲喚,開門出來,乃是一名中年壯漢,雖鄉農打扮,卻是骨格清奇,氣質不俗。那壯漢將百里奚相了一相,并不以其衣衫襤褸加以小視,反熱情款待。

    兩人敘禮入座,略談數語,各自驚喜異常,互相欽佩對方才學,皆都以為遇到知己。

    百里奚:宛人百里奚,字子明,至齊求仕不遇,無顏還家,落魄至此。斯文掃地,厚顏行乞貴府,實在慚愧無已。敢問尊主人貴姓尊氏,大名如何稱呼?

    農夫壯漢:小可乃商朝遺民,子姓,蹇氏,因平輩行三,故曰蹇叔。雖不似伯夷、叔齊恥食周粟,倒也淡泊名利、與世無爭、樂于農耕,留戀山水,故隱居于此。

    百里奚:原來卻是個林泉高士。更令小可愧煞,高山仰止。

    蹇叔大喜,于是命家人整治村蔬,殺雞置酒。席間縱論學問,二人情投意合,就此結為兄弟。蹇叔比百里奚年長一歲,是為兄長,百里奚便為小弟。蹇叔便留百里奚在家,掃榻安席,殷勤款留。百里奚總算安頓下來,結束流浪乞討生活。

    只因蹇叔家境也甚清貧,百里奚便即重操舊業,幫村里人養牛為生。

    齊國內亂,齊襄公被弒,公孫無知自立為君,懸榜招賢。百里奚聞知,欲往應聘。

    蹇叔卻道:無知得位不正,遲早敗亡,我弟休去。

    百里奚從之,繼續養牛。未過多久,蹇叔預言應驗,公孫無知被殺,公子小白回國為君,公孫無知黨徒多被清洗,死于非命。百里奚聞信,暗敬兄長先見之能。

    其后齊桓公再次懸榜招賢,百里奚便不敢前往,由此錯過仕齊。

    又過數年,復聞周王子頹極喜養牛,宮中牛倌皆都得寵,信任無比。百里奚復又心動,欲以養牛之技自薦于王子頹,再與蹇叔商量。蹇叔思考片刻,再次勸止。

    蹇叔:王子頹身為王室宗親,卻喜養牛低賤之業,難成大事,我弟還是休去!

    百里奚:弟在鄉間,實在難挨窮困。且仗養牛之技貨賣王室,有何不可?兄休阻我。

    蹇叔:既如此,賢弟先去,等我料理完家事,就去洛陽找你。

    百里奚于是告別蹇叔,往洛陽去見王子頹,說以養牛之道。子頹聞言大喜,便用百里奚為家臣,助己養牛。沒過多久,蹇叔果然來與百里奚會合,百里奚薦兄于王子頹,子頹不集結好歹,倒也大度,亦善待之。蹇叔觀察數日,私自勸謂百里奚。

    蹇叔:我看子頹志大才疏,性情浮華,身邊皆奸佞小人,必不長久,弟宜早去。

    百里奚:話雖如此,弟好不容易入仕,棄之豈不可惜?

    蹇叔嘆道:賢弟久困,饑不擇食。我有故友宮之奇在虞國為大夫,可薦賢弟于彼為官。

    百里奚喜道:如此妙極!弟若得官,便可償還母妻溫飽富貴。

    于是便索薦書,離開洛陽,北至虞國,來見宮之奇。

    宮之奇見有蹇叔薦書,又與百里奚交談,驚嘆大才,遂引見虞公,封為中大夫。其后蹇叔亦至,拜見虞公之后,回到館舍,再次勸阻百里奚。

    蹇叔:我看虞公剛愎自用,貪財短視,不似有為之君。賢弟乃烈烈大丈夫,豈可輕易失身于人?宜另尋明主事之。

    百里奚:兄所謂明主,究系何人?

    蹇叔:我聞晉公子重耳頗有賢名,日后必會發達,我兄弟可往投之。

    百里奚:兄言差矣!重耳只是晉國公子,且受驪姬排黜,早晚必遭陷害,雖賢何用?

    蹇叔:賢弟不可如此短視。豈不聞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

    百里奚:兄言雖是,但小弟如今年近半百,終得大夫高位,豈肯輕棄?此時弟托兄恩賜,已至河東,復再使我往河西苦熬三十年,亦恐歲月不容也。

    蹇叔嘆道:賢弟為生計所迫,甘愿屈身于小國暗主,愚兄不忍勸阻,就此告辭。他日若不得志,便來鳴鹿村尋我可也。

    百里奚苦留不住,知道兄長去意已決,遂置酒餞行,依依惜別。而兩人經此一別,果然就是三十年之久,正應今日之讖。

    送走蹇叔,百里奚乃向虞公請假,返鄉探親,欲將家人接到京城享福。虞公許之。

    百里奚還至鄉里,卻見一片殘垣斷壁,家中舊舍也已不見。詢問村民,方知真相。

    村民:自你走后,你妻杜氏生下一子,與你母一家三口,苦度時光。不幸五年之前,你家失火,老母一急之下病死;妻杜氏只有攜子出外逃難,不知流落何處,生死未卜。

    百里奚:如此,我母葬在何處?

    村民:就在村南,荒坡之上,松林邊上。

    百里奚依照村民指點,來到母親墳墓之前,長跪于地,淚流滿面,放聲痛哭。

    由是回到虞國奉職,不斷派人到處尋找家人,然而多年以來毫無信息。百里奚在虞國身居高位,自有達官貴人欲與結為姻親,只因惦念妻子,皆都不應。

    時光飛逝,光陰易過,轉瞬便過二十余年,百里奚已年屆七十古稀,妻子杳無音信,其亦不曾再婚。白發老翁形單影只,國內卿士大夫皆以為異。

    二十余年之后,蹇叔預言竟然再次應驗。周大夫邊伯作亂,趕走天子周惠王,將王子頹立為天子;但未過兩年,惠王又在鄭、虢二侯相助下還國復位,將子頹殺死,復辟成功。

    百里奚聞而大驚,自語道:若不從蹇叔之言,我此生休矣!

    其后未幾,蹇叔預言再次應驗。晉獻公借道伐虢,大夫宮之奇勸諫不從,虞公因貪寶璧良馬,應允晉國借道。百里奚深知虞君昏庸無能,為保官職,便即緘默不語。結果晉在滅虢之后,返回時順手滅虞,百里奚便被晉軍所俘。隨后秦晉聯姻,百里奚作為晉伯姬陪嫁奴隸,隨往秦國。百里奚歷經磨難,仕宦三十年之久,功名寶貴皆歸塵土,臨老來卻成奴隸。

    百里奚:兄長蹇叔算無疑策,實乃當世奇人!只嘆我年已七十,醒來已遲。此去秦國為奴,必然枉死異域,尸骨不得歸鄉。不由見機逃走,還去歸依我兄蹇叔。

    計議已定,便在途中扎營停宿之時,抽個不防,易服南下,逃奔宛邑。時值隆冬季節,大雪紛飛,道路泥濘,好不凄惶。途中路過楚國,身上盤纏全無,饑餓困頓,再也無力前行。因思自己還會養牛,便更名改姓,自薦進入楚宮,就此成為楚國牛倌。

    送親隊伍次日拔營起行,發現百里奚不見,遍尋不著,于是報告晉姬。

    晉姬:一個七十歲老奴,行將就死,走了也罷,倒還少個累贅。

    從人聞聽,也便不再追究,繼續護駕西行。

    晉姬嫁至秦國,甚受秦侯寵愛。忽一日晉國使節訪秦,使團中便有當初送親時隨從,奉晉侯之命赍禮前來,送進內宮,獻與晉姬。

    晉姬:我父母兄弟,如今安好。

    從使:回報夫人,皆都安好。只是申生自殺,重耳與夷吾兩位公子避走他國。

    晉姬:都中又有何見聞否?

    從使:無有。但聞陪嫁老奴百里奚,不知怎地逃去楚國,見為楚成王宮中牛倌。

    晉姬:也難為他,這般年紀,倒能跑這么遠。

    從使:正是。夫人若無甚吩咐,小人不敢久處內宮,就此告退。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水市| 龙泉市| 萨迦县| 甘南县| 行唐县| 原阳县| 南岸区| 望城县| 深州市| 修文县| 淮北市| 宕昌县| 顺义区| 利川市| 镇巴县| 兴城市| 鱼台县| 甘谷县| 赤城县| 鸡泽县| 城市| 文水县| 海城市| 宝清县| 库尔勒市| 德兴市| 曲阜市| 南昌县| 朔州市| 德阳市| 连平县| 连云港市| 霍林郭勒市| 萍乡市| 墨脱县| 普洱| 册亨县| 彭州市| 瑞金市| 芜湖县| 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