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集 飯牛高歌-《華夏真相集》
第(3/3)頁
管仲:偉哉我主,自此信義著于天下!
眾人乃止。于是齊桓公置酒公館,與莊公歡飲而別。隨后即命南鄙邑宰,將原侵汶陽田土城邑,盡數(shù)交割歸還魯國。
畫外音:世人評論此番齊魯柯地之會,贊為“要盟可犯,而桓公不欺;曹子可仇,而桓公不怨。”只因齊桓公言出必踐,故使諸侯臣服,獨霸天下。曹沫因恃勇劫持齊桓公一事,便被后世稱為俠客之祖。另有一說,曹沫與三年前長勺論戰(zhàn)之曹劌,乃是同一個人。
諸侯聞?wù)f齊魯盟柯之事,皆服齊桓公信義過人,齊國反而聲威大震。周釐王二年春,衛(wèi)、曹二國遣人請盟于齊。齊桓公遣使前往洛陽,朝拜周天子,告以宋侯不尊王命前來赴會,請王師同往問罪。周釐王便使大夫單蔑為將,率師會齊伐宋。
于是齊國發(fā)兵,陳、曹二國引兵從征,并自請愿為前部先鋒。
齊桓公大喜,大起三軍,使管仲率軍先行,會同陳、曹二侯;自引隰朋、王子成父、東郭牙等諸將,統(tǒng)領(lǐng)大軍繼進,約于商邱取齊。
時有衛(wèi)人甯戚,雖為平民,但滿腹經(jīng)綸,欲往臨淄求見齊桓公,以圖仕進。只因家貧,缺少盤資,只得求為商賈驅(qū)牛趕車,數(shù)經(jīng)輾轉(zhuǎn),終得抵達齊國。
時已暮昏,臨淄城門關(guān)閉,不納商旅行人。商隊只得露宿于城門之外,并在樹林之中搭起帳篷,升火為炊。
飯尚未熟,甯戚正在拔草喂牛,忽聞馬蹄聲響,見一輛華車駛過身旁,停在城門之下;又見從車上下來二人,公子模樣,衣著華美,向上叫城,說要求見齊侯。
城上軍士問清來人身份,轉(zhuǎn)身下城,飛馬去報。不一時,便聞人聲喧嘩,見城門大開,火光如龍,一隊馬車駛出,原來是齊桓公出迎賓客。
甯戚見狀,再看自己衣衫襤褸,冠履全無,不由吁聲長嘆,感喟身世落魄。又望見車蓋幢幢,知是齊桓公親出,登時心生一計,于是便將手中木棒敲擊牛角,按節(jié)高歌:
南山燦,白石爛,中有鯉魚,長有尺半。生不逢堯舜,短褐單衣至骭。從昏飯牛至夜半,長夜漫漫,何時將旦?
聲音激越,直沖云宵。
齊桓公正在接見遠來之客,忽聞此歌,又細品歌詞,不由大驚,急對仆從下令。
齊桓公:異哉!此歌者必非常人,速速與我尋來,不可有誤。慢,須以禮待之!
仆從奉令,循歌聲而去,自牛車之后尋著甯戚。見其衣服破爛,面色蒼桑,不由愕然。
桓仆:是你擊角高歌乎?
甯戚:誠然,是也。
桓仆:我家主仆命我有請先生。
甯戚:你家主公何人?
桓仆:便是齊國之君。先生請隨我來,需要小心回話,或有富貴機遇。
甯戚聞言大喜,知道計策已售,遂扔下手中木棒,隨仆從來見齊桓公。因為時已天黑,又有貴客在旁,桓公也未加細觀,便命將甯戚載于后車,一同進城。
齊桓公返回宮中,命鮑叔牙等眾臣,往迎賓館招待安置來客;復還殿上,喚過仆從。
齊桓公:將適才擊角長歌賢士請至,寡人要親自問話,以探其才。
從者答:此人衣衫不整,恐不便見君。
齊桓公:廢話。賜之衣冠,沐浴來見!
從者應(yīng)聲而去,于是安排甯戚沐浴更衣,入見桓公。甯戚衣冠加身,神采飛揚,于是從容進見桓公,說以治理境內(nèi)之道,平定天下之略。桓公聞而大悅,由衷夸贊。
齊桓公:卿之大才,不在管夷吾之下!
當日天晚,命從人安排甯戚至客館住下。次日早朝,便喚上卿鮑叔牙至前,說欲將委以甯戚重任。群臣聞此,議論紛紛,鮑叔牙也感訝異。寺人貂當時侍立桓公身側(cè),低聲進言。
寺貂:甯戚既是衛(wèi)人,主公不若使人前往彼國,問其底細。若固系賢者,用之未晚。
桓公搖頭:不然。凡有大才之人,皆都不拘小節(jié),亦必與俗人不合。若問之非人,患其有小惡,必加倍詆毀,所言不實。我若以人之小惡,亡人之大美,必失天下之士。
于是不聽寺人之言,亦不顧眾卿議論,當場便令傳喚甯戚上殿,當眾拜為大夫。
齊桓公力排眾議,勇于任人,果然復得一個治國大才。此后甯戚擔任齊國大司田,管理農(nóng)事,獎勵墾種,薄取租賦,使齊國很快富裕,對齊桓公完成霸業(yè)起到重大作用。
關(guān)于甯戚飯牛高歌典故,便出于此。唐李白曾作《秋浦歌》,其第七首詠道:
醉上山公馬,寒歌甯戚牛。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
來日糧秣齊備,齊桓公揮軍南行,至于宋界。
管仲聞報主公引軍到來,遂引陳宣公杵臼、曹莊公射姑上前迎接,相互見禮。隨后周單子兵亦至,相見已畢,商議攻宋之策。甯戚當時隨征,為展己才,主動出班獻策。
甯戚:主公奉天子之命,糾合諸侯,威勝不如德勝。臣雖不才,請去說宋公行成入盟。
齊桓公聞言大悅,傳令扎寨,就命甯戚為使,入宋勸降。甯戚乃乘華軒,與從者數(shù)人,至商丘來見宋公,遞上名刺。門官轉(zhuǎn)呈齊使名刺,宋桓公看了半晌,便問群臣。
宋桓公:此甯戚未聞其名,卿等可知,是何許人也?
戴叔皮:據(jù)臣所知,其乃衛(wèi)國牧牛村夫,必是新見用于齊侯,恃其口才,前來游說。
宋公點頭:吩咐武士伺候,嚴陣以待。復置油鼎于廊下,敕命齊使入見。
武士聲諾,安排已畢,殿頭官傳宣齊使入見。甯戚昂然而入,向宋公長揖不拜。
宋桓公:齊侯率四國之兵壓境,卻不見陣;先生此來,何以教我?
甯戚:天子失權(quán),諸侯星散,篡弒日聞。齊侯恭承王命,以主夏盟。明公列名于會,卻又背之,不與北杏之盟。天子赫然震怒,特遣齊公驅(qū)率諸侯討宋不臣。明公既叛王命于前,又抗王師于后,不待交兵,已卜勝負。以外臣愚計,勸明公勿惜一束之贄,當主動與齊會盟。則上不失臣周之禮,下可結(jié)盟主之歡,兵甲不動,宋國安于泰山。
宋桓公:孤一時失計,不終會好。今齊公加兵于我,安肯受吾之贄,就此罷戰(zhàn)?
甯戚:齊侯寬仁大度,不錄人過,不念舊惡,天下孰人不知!魯國不在北杏之會,前盟于柯;我主本乘三勝之威,尚舉汶陽侵田而返之。況明公在會之人,焉有不納?
宋公:將何為贄?要寡人質(zhì)子于齊乎?
甯戚:豈有此理!齊侯以禮睦鄰,厚往薄來,即束脯可贄,豈必質(zhì)子?
宋公聞言大悅,乃離座以禮相待,并立遣使節(jié),隨甯戚至齊營請成。
宋使往見齊侯,獻白玉十玨,黃金千鎰,謝罪請盟。
齊桓公:天子有命,寡人安敢自專。須煩王臣轉(zhuǎn)奏周王天子,方可約成。
即以宋使所獻金玉轉(zhuǎn)送給單子,煩其向周王致宋公取成之意。
單子遜謝:宋公若蒙君侯赦宥,某藉此復于天子,敢不如命?取成之事,惟君侯自專。
齊桓公客套一番,乃使宋公修聘于周,然后再訂會期。單子辭別齊侯歸于洛陽,陳、曹二君各回本國;齊公歸齊,重賞甯戚。
鏡頭轉(zhuǎn)換,復說昔日東方小霸鄭國。
鄭子嬰及魯莊公十二年,亦即公元前682年,鄭國一代治世能臣祭仲去世。
祭仲自鄭莊公時便深受信任,成為鄭國重臣。從政五十余年,先后輔佐鄭國五位國君,并三次依據(jù)己意迎立新君,威勢赫赫,可謂是“春秋第一權(quán)臣”。
鄭厲公姬突聞?wù)f祭仲已死,便打算返國奪位,遂從櫟邑發(fā)兵,往攻鄭都。
鄭子嬰姬儀命大夫傅瑕為將,引兵迎敵,未料一戰(zhàn)而敗,傅瑕亦被子突所俘。
厲公深恨鄭國卿士,當即下令:此等叛賊,不必再問,拉出去,開刀問斬!
傅瑕急叫:且慢!君侯亦為傅瑕舊主,何太無情如此?
厲公冷笑:十五年前,高渠彌射殺鄭昭公,爾等不迎我復位,而改立公子亹為君。齊襄公在衛(wèi)國首止會盟諸侯,殺鄭子亹,將高渠彌五馬分尸。爾等復到陳國,迎接子亹幼弟子嬰回國即位,又不來迎寡人。今日既落寡人之手,正宜千刀萬剮,有何面目說我無情!
傅瑕:冤枉!鄭國諸事,皆在祭仲之手,與臣何涉?今祭仲既死,為臣方能上下其手。若主公肯放微臣一條生路,臣必設(shè)法,使主公兵不血刃,回國繼續(xù)為君。
鄭厲公:如此,你且發(fā)個誓來。
傅瑕:今有傅瑕,指天為誓,愿助公子突還國復位,若口不應(yīng)心,天誅地滅!
厲公見其出言惡毒,這才放心,便命松綁,當場定下盟約,其后赦其歸國。傅瑕去后,厲公退兵十里扎營,等待城中消息。
姬子突出兵伐鄭之事,很快有探馬報入齊國。管仲聞報,乃獻計于齊桓公。
管仲:周自東遷以來,鄭滅東虢而都,前嵩后河,右洛左濟,虎牢之險,聞于天下;諸侯之強,莫過于鄭。昔莊公伐宋兼許,抗拒王師;今鄭子嬰又結(jié)楚為黨,與周為敵。主公若欲屏王室而霸諸侯,非攘楚不可;欲攘楚,則必先得鄭。昔日祭足以臣逐君,子嬰以弟篡兄,犯分逆?zhèn)悾援斅曈憽=褡油辉跈灯鸨u鄭奪位;祭足已死,鄭國無人。主公何不命將領(lǐng)軍往櫟,送突入鄭?則子突必懷主公之德,北面而朝齊矣!
齊桓公深以為然,遂命上將賓須無為將,引兵車二百乘,往助公子突。
賓須無率兵而往,一直來至子突營外,遣人往見鄭厲公,告知齊侯相助復位之意。鄭厲公聞而大喜,出營遠接,親請賓須無到至大帳,讓至上座,盛情相待。
鄭帥傅瑕引兵敗回都城,只說寡不敵眾敗歸,不提被俘之事。鄭子嬰姬儀正在用人之際,不好埋怨,只安慰數(shù)語,復使其帶兵守城。
上大夫叔詹見傅瑕言語閃爍,又聞櫟城之軍既不攻城,亦不退兵,心懷狐疑。此日正在府中悶坐,忽有門客入內(nèi),報說奇異之事。
門客:主公,國內(nèi)發(fā)生一事甚奇!
叔詹:未知何事?
門客:便在今日,都城南門之內(nèi)忽有一蛇出現(xiàn),長八尺,青頭黃尾;門外又有一蛇,長丈余,紅頭綠尾。二蛇相遇,激斗于門闕之中!城內(nèi)青蛇力不能敵,終被城外赤蛇咬死。那赤蛇得勝,竟奔入城,竄至太廟之中,忽然不見!(本集完)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荣昌县|
淅川县|
岱山县|
克拉玛依市|
洪洞县|
浦县|
锡林浩特市|
正蓝旗|
陕西省|
马尔康县|
延边|
新密市|
疏勒县|
广丰县|
久治县|
塔河县|
乐昌市|
区。|
秦皇岛市|
无为县|
古田县|
嘉鱼县|
贵州省|
湘潭县|
东安县|
盱眙县|
屏东市|
长阳|
香格里拉县|
博湖县|
永顺县|
清徐县|
剑川县|
建水县|
桃江县|
株洲县|
曲阳县|
丘北县|
株洲县|
马边|
蕲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