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集 飯牛高歌-《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齊桓公奉周王之命,在齊國北杏(山東省東阿縣北)大會諸侯,成為諸侯盟主。
遂國不至與盟,桓公即刻發兵滅之。周武王封舜后裔于遂(山東寧陽、肥城一帶),稱虞遂,本是魯國附庸,至此為齊所滅。
齊國伐遂,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遂,而在于魯。在此之前,齊國數度與魯國交戰,均未占到上風。此番齊桓公便以遂國不參與盟會為由伐之,并滅其國,其實是為了殺雞鎮猴。
周釐王二年春,齊桓公聯合陳、曹二國,聯軍進攻宋國,并請求周釐王出兵。周釐王派單伯帶兵前往,約會諸侯,并與宋國講和后回國。
由是齊桓王霸主地位終得諸侯認可,齊國稱霸中原時代正式開始。
遂國宗室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合謀,誘殺齊國占領軍,欲圖復國。齊桓公聞報大怒,出兵血腥鎮壓,遂氏復國運動迅即失敗。遂氏各部遭到屠戮,由是滅族,天下諸侯大驚。此乃春秋爭霸初期首次滅族屠殺,永載史冊。
周釐王胡齊在位五年去世,子姬閬繼位,是為周惠王。
周惠王元年,晉武公逝世,在位三十九年。子姬詭諸即位,是為晉獻公。
詭諸即位之后,便用大夫士蒍之計,盡滅曲沃桓公及莊伯子孫,鞏固君位。又追隨齊桓公尊王攘夷政策,先后攻滅驪戎、耿、霍、魏等國,又擊敗狄戎。
同年,秦德公自平陽(陜西眉縣)遷都雍邑(陜西鳳翔),深入關中,進逼中原。
齊桓公稱霸諸侯,志得意滿,遂開始怠政,盡委國政于管仲,托軍事與鮑叔牙,自己日與婦人飲酒為樂。又寵幸孌童豎貂,以及雍邑巫者易牙。
雍巫為人多權術,工射御,又精于烹調之技,故為齊桓公所喜。衛姬得疾,易牙調和五味美饌進獻,衛姬食之而愈。
齊桓公戲謂易牙:寡人遍嘗天下美味,惟不知人肉滋味。
易牙既退,次日進獻蒸肉一盤,嫩如乳羊。桓公食盡,認為其味甘美至極。
齊桓公:此何肉耶,美味至此?
易牙跪答:臣之長子,年方三歲。昨聞主公聲言,平生未嘗人肉之味,臣故殺子,以奉饗主公。
齊桓公淚下:卿休再言,且請退下!
自此以為易牙愛己,勝于父子,愈加寵信。自此豎貂、易牙內外用事,權傾當朝。
鏡頭切換,轉向荊楚大地。
周惠王元年,巴國大舉伐楚,攻克那處(湖北荊門)。
巴族夏朝時稱巴方,商朝時稱巴奠。因不甘商朝壓迫,參與周武王伐紂。武王克商,巴氏被封為子國,為姬姓宗族。地域北至漢水,南及大巴山,西抵益川,東至襄陽,與楚國為鄰。因不愿受楚人挾持,故此來攻。
那處城守將,乃是楚國大夫閻敖,因被巴人打敗,只得棄城游水而逃,來投楚王。
巴國乘勝而進,大軍直至楚國郢都之下,由此江南驚震。
楚文王大怒,先命斬殺閻敖,然后引兵來討巴國。
閻敖被殺,族人不服,紛紛起兵作亂。借楚文王平叛之機,巴國加緊攻伐楚都。楚文王倉促出戰,由于準備不足,大敗于長江渡口,率領敗軍回國。
見楚王敗退回來,郢都大閽鬻拳下令守城之軍扯起吊橋,緊閉城門,拒絕開城。
楚文王:是本王退兵還師,何故不開城門?
鬻拳:據楚國先王法令,敗軍一律不得入城。大王雖為國君,因喪師而回,臣故不敢開城,尚請大王恕罪。
楚文王:卿不開城,本王如何還都?
鬻拳:除非大王鼓勇再戰。不論與何國開戰,若能得勝,則臣必開城恭迎。
楚文王萬不得已,只好轉兵往北,進攻淮河上游嬴姓黃國,并在踖陵擊敗黃國軍隊。
巴國本欲乘勝攻打郢都,聞說楚文王在敗退之余尚能力克黃國,便即收兵還國。
楚文王奏凱回國,行至湫地,因見天晚,下令安營扎寨。庖人以腌制菖蒲之根進獻,楚文王送入口內品嘗,只覺味道甚為獨特,卻不認識是何食品,于是便問庖人。
楚文王:此乃何物?其味甚奇。
庖人:稟大王,此是菖蒲之根,名曰昌歜。
楚文王開懷大嚼,不料卻因暴食過量,以致中毒。當晚忽覺腹痛如絞,暴病而亡。
隨征諸將見此,不由大慟,于是便將庖人定以弒王之罪,亂刀分尸。楚師掛孝載尸歸郢,命人報入都城,聲名國王雖死,卻是凱旋而歸。鬻拳聞報,急引眾出城,迎喪歸葬,并扶文王長子堵敖繼位。拜舞稱賀已畢,鬻拳乃向新王上奏。
鬻拳:臣下冒犯先王,拒其敗兵入城,故致先王喪于征途,其罪在于不恕。
堵敖:先王系誤食昌歜過量而亡,與卿無干,何必過于自責?本王不怪。
鬻拳:縱使王不加誅,臣又豈敢觍顏偷生?請從先王于地下!
于是引劍自刎。堵敖憫其忠貞,命陪葬于文王墓前。
鏡頭切換,復轉齊魯大地。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勵精圖治,國勢日強,遂下令討伐魯國,以報長勺之恥。
魯莊公聞說齊軍再來,遂命曹沫為將,領兵抵御。曹沫與齊軍對壘,三戰三敗,盡失汶陽之地。曹沫羞愧,主動向魯莊公請罪。魯莊公不但不怪,反而出言安慰。
魯莊公:此是齊魯國力強弱懸殊,又眾寡不敵,非戰之罪也。
曹沫再拜而起,感激涕零。魯莊公自忖不敵,于是遣使前往齊營,約請割地求和。
齊桓公應其請和,約在柯地會盟。
魯莊公雖然心中懼怯,但齊國既許重修盟好,只得硬起頭皮前往。于是設朝召集眾臣,說明欲往柯地與齊桓公會盟之事,求問階下,誰愿護駕前往。曹沫聞言,越眾上前。
曹沫:微臣不才,愿隨主公前往!
魯莊公:將軍前曾三敗于齊,不懼齊人當面嘲笑乎?
曹沫:惟有前番三敗,所謂知恥而后勇,方有其后無往而不勝者。
莊公甚壯其言,許以同行。于是曹沫護駕,只率兵車十乘,昂然而進,至于柯地。
齊桓公使人筑土為壇,四方布列雄兵,仲孫湫掌之;階級七層,俱有壯士把守,王子成父掌之;壇上布設香案,排列歃盟之器,隰朋掌之;反坫設有金尊玉斝,寺人貂掌之;壇西烏牛白馬,司庖易牙掌之。東郭牙為儐,管仲為相,氣象整肅。
安排已畢,門軍來報:魯侯來到!
齊桓公:傳本侯命令,只許魯君帶領一個隨從上臺,余人息屏壇下執候。
門軍跑出轅門,沖外高喊:方伯齊公有令,魯君獨自登臺相會,許帶一個隨從。
曹沫聞罷,援甲按劍相隨魯莊公,將次升階。東郭牙見此,上前攔阻。
東郭牙:今日兩君盟會,兩相贊禮,安用兇器?請去劍。
曹沫冷笑:即是兩君好會,你齊國重兵圍臺,劍拔弩張,卻為何故?某肋下佩劍,若用于沙場,是為兵器;但用于會盟,禮儀之器也。公若令齊人全部釋兵,某便去劍!
說罷上前兩步,目眥盡裂。東郭牙見此氣勢,不敢相強,只得倒退幾步,讓開道路。
莊公君臣拾階而上,兩君以禮相見,互致寒暄,各敘通好之意。
儐相宣布會盟開始,三通鼓畢,齊魯二君各宣盟誓,插香行禮。
當時齊卿隰朋身為盟右,便將玉盂滿盛牛血,過二國之君,跪而請歃。
魯莊公先歃,以血抹唇,說道:若違盟誓,有如此日。
次至齊桓公,亦歃血于唇,說道:盟誓如約,人神共知。
曹沫見齊國文武皆都列于臺下,只有管仲立在齊侯身側,乃大步上前,左手按劍,右手已攬住桓公衣袖。齊桓公略顯驚慌,管仲急上前以身相蔽,已自來之不及。
魯莊公在旁看得清楚,卻是大驚失色,不知所為。管仲見狀,反而退后兩步。
管仲:今日會盟,是應魯侯所請,齊侯應之。大夫劫持我主,意欲何為?
曹沫:魯國連次受兵,國將亡矣,屈從今日之盟,不得已也。齊侯向以濟弱扶傾為號,尊王攘夷為任,則齊魯二國,哪個為強,何者為弱?對于周室,又誰為宗室,誰為蠻夷?天下凡具耳目者,誰不知齊侯姓姜,魯侯姓姬!
管仲:然則大夫何求?
曹沫:齊國屢次恃強欺弱,奪我汶陽之田。今日請還,便即約盟,別無多說!
管仲:我若不從而何!大夫自忖以你君臣二人,今日能下此臺乎?
曹沫哈哈大笑:怕者不做,做即不懼!若齊國不應我請,玉石俱焚而已。
說罷,將左手扯住齊桓公衣襟,騰出右手,嗆啷一聲,已抽出肋下寶劍。
齊桓公驚魂已定,哈哈大笑:曹將軍果然毫氣沖天,可謂古往今來,刺客第一。大夫休矣,適才汶陽失地之請,寡人許還你魯國便是。
曹沫知道此時是在會盟臺上,每人出口之言便是盟誓,一諾千金。于是放開桓公衣襟,還劍入匣,代隰朋捧盂以進。
齊魯兩君再次歃血,高宣誓言,曹沫稱謝下臺,面不改色,態度從容。
會盟事畢,齊國王子成父諸人憤憤不平,俱都請命桓公,欲劫魯侯,以報曹沫挾君之辱。
齊桓公:寡人已許曹沫,上天已知,人神共鑒。匹夫尚不失信,況上邦大國之君乎!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康县|
重庆市|
张家口市|
安阳县|
株洲市|
景德镇市|
大丰市|
伊金霍洛旗|
高邮市|
秦安县|
常宁市|
个旧市|
平湖市|
城口县|
泗洪县|
马关县|
潼关县|
金寨县|
福泉市|
汽车|
林甸县|
安顺市|
佛教|
滨海县|
呼伦贝尔市|
常山县|
金乡县|
雷波县|
阜阳市|
义马市|
固始县|
都昌县|
怀远县|
宽甸|
朝阳区|
玛沁县|
四川省|
五河县|
富锦市|
拉萨市|
城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