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五集 平王東遷-《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申侯與犬戎結成聯盟,向鎬京進軍,戰于驪山,幽王被殺。當周幽王出京迎敵之時,衛武公、魯侯、許男、鄭子等許多諸侯都曾帶兵勤王,但在得知申后及太子宜臼冤枉之后,故此并不出力。犬戎攻破鎬京,大肆殺掠,諸侯又皆對申侯不滿。

    犬戎乃西北諸戎之一部,與白狄、赤狄等活動于甘隴、陜北。在不斷遷徙過程中,周族與隴東、陜北乃至晉西戎狄部落交往接觸,甚至聯姻。由此周室與犬戎等西北戎狄關系,并非世仇夙敵,劍拔弩張。西周王室即便與犬戎僅隔數道山梁,也并未嚴陣以待;西北諸戎強勢較晚,也一直未對西周形成威脅?!赌绿熳觽鳌酚涊d穆王西游,西戎首領“西王母”對穆王熱烈歡迎,一團和氣,又可說明周與西戎之間,關系比較和諧。

    幽王繼位之后,王畿地震,天災頻仍,無力支持西邊防務;更兼周幽王重用虢石父、寵幸褒姒,故使犬戎變生肘腋。申國原本是周室屏藩,負責抵御西戎入侵第一大諸侯,今反為其帶路,故此輕易攻入豐鎬。則周幽王驪山之敗,純屬犬戎趁隙取利,申侯里應外合,一次軍事行動而已。實因事發突然,周幽王經此一戰,便導致身死國滅。

    周幽王死于亂軍之中,在位共十一年。自從老宮女生下妖女褒姒,因被拋棄清水河,回宮報仇;此事本與幽王無干,卻報在他的身上,也可謂張冠李載,李代桃僵。昔年宣王時童謠所云:“月將升,日將沒,弧箕箙,實亡周國。”天數早定,至此方應其兆。

    事件懸疑:周幽王死亡之迷,以及犬戎攻破鎬京原因。宜臼被廢太子之位,逃奔外公申侯,并借申國兵馬回到鎬京,以討伐伯服為名,實為反對幽王,欲圖篡位。曾國與申國是表親盟國,因此支持太子;鄭伯桓公因是周幽王叔父,故此支持幽王。其子掘突當時主持成周八師,卻不發兵救援,其實也是支持太子宜臼。當此之際,宜臼勾結犬戎,襲擊生父幽王,將其殺死在驪山腳下。追根究底,應是叛軍明確知道周幽王此時定在驪山,便即準確打擊,突襲幽王近衛部隊,迅速將幽王斬首。否則以宗周六師之眾,裝備戰車,配以青銅武器勁旅,何至被申國、曾國、犬戎部族破城?況晉、秦勤王之師隨后即至,叛軍必敗無疑。

    歷史真相:申侯發兵鎬京之時,太子宜臼便在軍中。因其知父親周幽王出巡驪山,故派人通知犬戎,使其突從山區殺向驪山,對父親一劍封喉。戰后又請犬戎入都,并將豐、鎬二京財物以贈;而犬戎先從國庫拿錢,后至搶劫城中富戶,洗劫豐鎬二京。后世唐朝黃巢之亂,請回鶻平叛,并以洛陽財物答謝,造成洗劫,同是一理。

    犬戎進入周都鎬京,大加燒殺,申侯制止不住,忙引本國之兵入宮,先將申后放出。

    褒姒因聞幽王已死,自請歸附西戎之主。庫中寶玉,亦被西戎搬取一空。

    申侯故作不知,又斂聚金繒十車為贈,望其撤軍歸國。不料戎主人馬盤踞京城,終日飲酒作樂,縱容部軍掠劫四野,絕無還軍之意。鄭伯時在鎬京,死于亂軍之中。

    周都百姓陷入水深火熱,罹受刀兵之苦,由此皆都歸怨申侯,恨其為報私仇,勾引犬戎胡兵入境,以至周室山河破碎,國人遭此荼毒。

    申侯至此后悔不迭,乃寫密書三封,發往三處,約會北路晉侯姬仇,東路衛侯姬和,西路秦君嬴開,請來鎬京勤王。

    又遣人到鄭國,將鄭伯姬友死難之事報知世子掘突,教他起兵前來復仇。鄭國眾臣聞說桓公被戎兵殺死,便立掘突為國主,史稱鄭武公。

    鄭武公掘突年方二十三歲,生得身長八尺,英毅非常。接到申侯之書,遂素袍縞帶,帥車三百乘,星夜奔馳,麾軍直逼鎬京城下,要與父親報仇。

    早有探馬報知犬戎國主。戎主大怒,乃與部將定計,派一支精兵出城預作埋伏。

    掘突軍至城外列陣,見城上偃旗息鼓,全無動靜,喝教左右攻城。便在此時,忽聞叢林深處鼓角震天,一枝軍沖出,分為左右兩翼,從后面殺來。掘突大驚,急搶至陣后,挺槍來戰。忽聞城上號角長鳴,城門大開,犬戎國主親引一枝軍馬殺出。

    兩下夾攻,掘突抵當不住,大敗而走。戎兵追趕三十余里,收兵回城,自去慶賀勝利。掘突收拾殘兵,派人聯系申侯,計議再戰。

    兩日之后,無數兵車自東揚塵而至,衛國兵馬來援。掘突大喜,出帳迎接,見營外威勢赫赫,為首一位諸侯,錦袍金帶,蒼顏白發,正是衛武公姬和,時已八十二歲。掘突早聞此翁大名,乃上前施以后輩之禮,訴說犬戎厲害。衛武公下車,以禮相見。

    衛武公:世子放心,孤今傾國而來,秦、晉之兵不久亦至,可敗犬羊,為你父報仇。

    掘突再拜相謝,乃命本國軍馬重回鎬京,離城二十里,與衛武公分作兩處下寨。

    到第三日,秦、晉二侯引軍來至。由此四侯聚會,軍威大壯。

    四路諸侯會師于鎬京城外,升帳聚議破敵之計。

    晉侯:常言道,人無首不走,蛇無頭不行。我等四國軍馬,當舉一主帥,統一號令。

    秦襄公:此言甚是。我等四侯,以衛武公年高德劭,愿惟其馬首是瞻。

    鄭公掘突:愿尊武公為首。

    衛武公:我年高是實,德劭不敢。我等凡事可先眾議,取其計高者可也。

    秦襄公:若依我計,來日兵分三路圍攻鎬京,只留西門,放犬戎遁走,再自后追殺。

    衛武公:此計甚妙。

    鄭掘突:三公皆為我父報仇而來,仗義相助,小子自請為攻城先鋒!

    衛武公:世子其志可嘉,便許你做先鋒。

    來日清晨,三通鼓罷,四侯皆出列陣。掘突先往東門挑戰佯攻,直到日落西山方退。

    城內犬戎守軍見掘突引軍遠去,報告國主,戎主于是不復介意。

    申侯聞說鄭公不勝而退,便知是計,于是暗中做好里應外合準備。

    是夜定更,萬籟俱寂,衛武公下令三軍盡起,乘夜攻城。一時金鼓動地,火光燭天,三面喊殺,只西門無甚動靜。犬戎主自夢中驚醒,正欲親上城頭,卻見哨馬來報。

    哨馬:報主公,申侯造反,率本部人馬直向王宮殺來,聲言要活捉大王。

    犬戎主:中國人背后捅刀,忘恩負義!速往西門退走,再引大軍,來報此仇。

    眾將聽令,急引全軍而出,一路向西引退。

    衛武公:傳我將令,軍馬不要進城,合力追擊!

    犬戎盡驅戰利軍資而行,更無戀戰之心,亡命西遁。

    走出五十余里,忽聞前方喊殺聲起,卻是掘突早就埋伏于此,候個正著,一聲吶喊,從側翼殺入。片刻之間,犬戎便被殺得狼奔豕突,盡棄所得,保護國主輕騎逃走。

    犬戎國主一邊策馬遠遁,一邊于馬背上大罵,只恨損師喪眾,空忙白回;又悔不聽申侯之請,未能于前番完勝之際撤兵。

    掘突在后追了半天,奪取金帛輜重無數。于是回師,在半路遇著衛、秦、晉三國人馬,互道祝賀,合兵返回鎬京。申侯在西門外迎接,豎指大贊。

    申侯:四侯義薄云天,傾舉國之力,匡扶周室于危難之間,令人敬佩!

    四侯:份所當為,申侯謬贊。

    申侯:衛武公以八十二歲高齡,竟能橫刀立馬,老當益壯,尤其令人感佩萬分。自古以來,以如此高齡而親征沙場者,除卻太師姜尚子牙公,便是衛武公耳。

    衛武公:老朽無能,愧不敢當。

    諸侯在郊野相見,客氣一番,皆隨申侯返回鎬京。

    周公聽聞捷報,率群臣奉請諸侯進宮。

    褒姒來不及跟隨犬戎國主西行,聞說申侯勝利凱旋,知道走投無路,只得嘆息一聲,淚落兩行,將一條絲巾懸于梁下,自縊而亡。

    群臣及諸侯登殿,姬周公與衛武公商量。

    周公:賴諸公之力,犬戎被逐,著實可賀。然國中不可一日無君,公議若何?

    衛武公:天子雖然死難,太子宜臼尚在申國,可以請來,再為天下共主。

    諸侯:衛公所言甚是,我等附議。

    周公:既然如此,便請王后下旨,往迎太子還都。

    申后:旨令鄭伯掘突,引軍驅車百乘,至申國迎請太子至京。

    掘突:喏,臣遵命。

    掘突率軍離京,來至申都,面見太子宜臼,宣讀申后懿旨。太子聞說幽王已被犬戎所殺,佯作感念父子之情,放聲大哭。掘突奏請啟駕,不一日到了鎬京,命人飛騎入城傳報。

    周公指揮內侍掃除宮殿,國舅申侯引著衛、晉、秦三國諸侯,同一班在朝文武,出郭三十里,迎接太子進城。宜臼在車上只見到處房倒屋蹋,宮室殘毀,不由凄然淚下。

    太子入宮,先拜見母親,再登金殿,與諸侯眾臣相見。周公及眾臣敬上袞冕,參拜新君,齊聲稱賀。宜臼率眾前往祭告祖廟,復歸殿接受百官朝賀,是為周平王。

    周平王:此番驅逐犬戎,舅父申氏有匡扶之功,可進爵為公。

    申侯:因臣之故,不能禁戢犬戎,致京都毀敗,國人罹受兵災,獲罪先王,罪當萬死,豈敢領賞?鎬京亡而復存,乃諸侯勤王之功,王不殺臣,已足見厚恩。

    周平王:既是如此,朕不敢相強,舅父復為侯爵可矣。

    申侯:臣領旨,謝恩。

    傳旨官:天下太平,王命敘功。衛侯姬和舉國全力勤王,進爵為公;晉侯姬仇,加封河內附庸之地;鄭伯姬友歿于王事,追封公爵,賜謚為桓,世子掘突襲爵為伯,加封祊田千頃;秦君原是附庸,加封秦伯,自此名列于諸侯;周公姬咺,拜為太宰。

    眾臣:臣等領旨,謝主隆恩。

    傳旨官:天子正位,尊生母申后號為太后。褒姒與伯服已死不罪,廢為庶人;虢石父、尹球、祭公諂事先王,皆都死于戰亂,念其先世有功,止削本身爵號,仍許子孫襲位。

    眾臣:陛下圣明,臣等恭賀太后圣安。

    周平王大喜,下旨出榜安民,撫慰京師被害百姓,然后在宮中大宴群臣。

    周平王:我大周經此戰亂,朝中重臣凋零,再封衛武公為司徒,鄭伯掘突為卿士,留在朝中,與太宰周公姬咺一同輔政。申、晉二君,許其歸國鎮守屏藩,御敵拒寇。

    眾臣:臣等領旨,謝主隆恩。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江县| 岑巩县| 施甸县| 客服| 改则县| 湖口县| 锦州市| 武宣县| 洪泽县| 仲巴县| 池州市| 平凉市| 巴东县| 永宁县| 乌兰浩特市| 安顺市| 屯留县| 洛宁县| 西林县| 海晏县| 华宁县| 伊通| 通化市| 衡阳市| 湖南省| 会泽县| 渭南市| 庆城县| 剑河县| 原阳县| 滨州市| 古丈县| 通山县| 定远县| 昔阳县| 休宁县| 隆化县| 银川市| 高唐县| 新河县| 云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