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集 平王東遷-《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犬戎國主逃回塞外,心懷憤恨,此后便常起戎兵,侵占周疆。由是岐豐之地半為戎有,漸漸逼近鎬京,烽火不絕。平王不勝其擾,又見鎬京宮闕頹敗,遂召聚群臣,商議遷都。
周平王:昔成王先祖,既定都鎬京,又營建洛邑,此何意也?
群臣齊奏:因洛邑為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適均,故命召公相宅,周公興筑,號曰東都。每遇大朝會盟,天子于東都接見諸侯,亦為便民之政。
周平王:前因三川地動,又遭兵患,我西都鎬京宮闕大都崩塌焚毀,再要營建不易。且西戎乘釁而起,逼近鎬京,禍且不測,卿等以為如何防御?
太宰姬咺:遷都于洛邑,實為至便。
群臣附和:太宰之言是也,遷都洛邑,居天下之中,實為上策。
司徒衛武公:諸公是何言也,以此蠱惑天子圣聽!夫鎬京左據崤函,右攜隴蜀,披山帶河,沃野千里,天下形勝,莫過于此。洛邑雖天下之中,其勢平衍,四面受敵。故先王并建兩都,然宅于西京,以振天下之要,留東都以備一時之巡。大王若棄鎬京而遷洛,恐王室自此而衰,不能復振!犬戎豺狼之性,申公開門揖盜,使其焚燒宮闕,戮及先王,此不共戴天之仇也。大王今宜勵志自強,節用愛民,練兵訓武,俘彼戎主,以獻七廟,可雪前恥,并揚先王之威。若隱忍避仇,棄此適彼,恐蠶食之憂,不止于岐豐。昔堯、舜在位,茅茨土階,禹居卑宮,不以為陋。京師壯觀,豈在宮室?惟吾王熟思之!
平王聞言不悅,沉吟不語。
太宰姬咺:老司徒乃安常之論,非通變之言。先王怠政滅倫,自招寇賊,其事不足深究。今大王僅正名號,府庫空虛,兵力單弱,百姓畏懼犬戎,如畏豺虎。一旦戎騎長驅而來,則民心瓦解,復至天子于危殆。則誤國之罪,誰能任之?
衛武公剛欲回言,傳旨官入報,國舅申公告急表文來到。
周平王:讀來。
傳旨官:犬戎侵擾不已,申國將有滅亡之禍。伏乞大王憐念,發兵救援。
周平王:如此我西藩休矣!東遷之事,孤意已決,諸公休得再阻!太史擇日東行。
衛武公:臣職在司徒,若主上東行,民生離散,臣請宣之于眾。
周平王:準奏。即刻出榜,示諭百姓。
傳旨官:天子駕幸洛邑,國人如愿隨駕東遷者,作速準備起程。
祝史作文,將遷都緣由祭告宗廟。于是便棄鎬京東行,大宗伯抱著七廟神主,登車先導。秦伯嬴開得聞此訊,親自領兵前來護駕,百姓攜老扶幼,相從者不計其數,號哭于途。
畫外音:至此,當年周宣王所做夢兆,以及伯陽父所得卜辭,便即全部應驗。宣王當年夢見美貌女子入于寢宮,大笑三聲,又大哭三聲,將七廟神主捆著一束,望東而去。則大笑三聲,應褒姒驪山烽火戲諸侯之事;大哭三聲,幽王、褒姒及伯服三命俱絕;神主捆束往東,正應于今日東遷。又太史伯陽父所得卦辭云:“哭又笑,笑又哭,羊被鬼吞,馬逢犬逐,弧箕箙。”羊被鬼吞者,宣王己未年遇鬼而亡;馬逢犬逐,犬戎入寇時乃庚午馬年。自此西周遂亡,野史與小說家俱都言道:“天數有定如此。”
后世更有史家云,平王東遷,隨行者只有貴族群臣,豐、鎬二京百姓,就此扔給犬戎,并未隨同遷徙。故此平王在洛邑建國,便只能依靠諸侯力量,并無民眾支持。周王室從此落入諸侯掌控之中,并成為諸侯稱霸工具。
自從平王東遷,諸侯由此展開長達五百余年殘殺,春秋爭霸,戰國紛爭,皆源于此。周平王遷都洛邑,執政長達五十年之久,由此標志東周開始。此后周王室逐漸衰微,天子所能直轄王畿,在戎狄不斷蠶食下,僅余成周方圓四百里,皆在洛陽附近。
周平王東遷之后,登上洛陽城北邙山,詢問群臣,方知此山乃是秦嶺余脈,崤山分支。平王因謂其名中邙字不吉,乃為其連取三個別名,分別叫做平逢山、太平山,或曰郟山。群臣見天子所取三個名字都很平淡,毫無有峻拔之意,俱都知道王室氣象已衰,大不如以前。周王朝從此再也不能崛起,果如其山名,五百余載平淡無奇。
平王東遷,京都既定,四方諸侯進表稱賀,貢獻方物,惟有荊國不到。平王議欲征之,群臣皆都勸諫。
眾臣:蠻荊久在化外,宣王討而服之,也只每年進貢菁茅一車,以供祭祀縮酒之用,以示羈縻而已。今始遷都,人心未定,倘王師遠討,未卜順逆,且宜包容,使彼懷德而來。
平王難拗眾意,自此南征之議遂息。秦伯嬴開護駕東遷有功,晉升秦侯,辭帝西歸。
周平王:岐豐之地,半被犬戎侵據,卿若能驅逐犬戎,此地盡以賜卿。酬你扈從之勞,并許嬴秦永作西藩,為西路諸侯之首。
秦侯:臣敢不竭盡全力,為國守門!
于是稽首受命而歸,整頓戎馬,為滅戎之計。不及三年,贏開率其族人,直殺得犬戎七零八落,戎主遠遁西荒。秦侯由是辟地千里,遂成大國。
鏡頭閃回。秦人以帝顓頊后裔皋陶為先祖,唐堯時為士師官。皋陶之子伯翳,又名伯益,輔佐大禹治水,因功賜姓嬴,為舜帝主管畜牧。
伯翳生二子,一名若木、次名大廉。若木封國于徐,夏商以來世代皆為諸侯。大廉后裔有名蜚廉者善走,日行五百里;其子惡來天生神力,能手裂虎豹。父子俱以材勇,為紂王幸臣。蜚廉少子曾孫名曰造父,以善御有功,被周穆王封于趙,為晉國趙氏之祖。
造父后裔非子,居于犬邱,為周孝王畜馬于汧、渭二水之間。周孝王以秦地賜封非子,使為附庸之君,承續嬴祀,號為嬴秦。嬴非子再傳六世,以至嬴開,因勤王之功獲封秦侯,又得岐豐之地,勢益強大,定都于雍,始與諸侯通聘。
周平王十五年,秦侯嬴開薨逝于征戎途中,謚號為襄公。
秦襄公之子秦文公即位,夢到酈邑之野有黃蛇自天而降,止于山阪,俄頃化為小兒。
小兒:我乃上帝之子,代傳我父旨意,命汝為白帝,以主西方之祀。
小兒言訖,忽然不見。
秦文公召太史敦占卜,卦辭大吉,便于鄜邑筑臺,立白帝廟,號曰鄜畤,用白牛祭之。
有陳倉人獵獲奇獸,似豬多刺,擊之不死,欲獻文公,途中遇到兩個童子。
二童:獵戶,你可知此獸何名?
陳倉客:未知。倒要請教。
二童:此獸名曰刺猬,常伏地中,啖死人尸腦為食。若捶其首,便即死也。
那刺猬聞而大惱,亦作人言。
刺猬:你二童與我往日無怨,近日無仇,因何揭我底細?我亦知你等并非人類,實乃雉精變化,名曰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霸。
二童子被刺猬說破身份,化為野雞飛去。雌者止于陳倉山之北阪,化為石雞。
獵人驚異,再回視那刺猬,亦失去蹤跡不見。
獵人不敢隱瞞,將此事奔告秦文公。文公聞奏大奇,遂重賞獵戶,命立陳寶祠于陳倉山。又欲筑宮室,聞說終南山有大梓樹,便命侍臣督兵前往,伐為殿材。數日之后,監工回報。
監工:啟奏大王,奇事非常。
秦文公:何事驚慌?詳細奏來。
監工:那終南山上所生梓樹甚是奇異,鋸之不斷,斧砍不入。
秦文公:竟有此事!你先回山中,待我來日親自入山監伐。
監工:喏!
領命而回。來至終南山下,夜宿林中,不遠處便是那棵難伐梓樹。夜闌更深之際,忽聞眾鬼嘻鬧之聲響自耳畔,俱向梓樹賀喜。
眾鬼怪:仙公神通廣大,人間斧鋸皆不能傷,可喜可賀。
梓樹神:你等不知,我在此修煉三千余載,休說人間斧鋸,便是天兵天將,亦不能傷我。
眾鬼怪中卻有一鬼,不以為然,嘿嘿冷笑。
梓樹神:兀那長耳鬼,你冷笑何來?
長耳鬼:秦公來日上山,若使人被發赤足,以朱絲繞樹捆扎,再加以斧鋸,梓公奈何?
梓樹神聞罷,默然無語。
明日一早,秦文公果率隨從進山,來至樹林。監工迎拜,將夜來所聞鬼語奏報。
秦文公:便命你除冠披發,脫履赤足,以赤繩繞樹捆扎,復使人伐之。
監工:喏!臣遵命。
于是奉令而為,秦文公再命士兵伐之,那梓樹隨鋸而斷。大樹倒下,隨即見有一頭青牛從樹中奔出,其快如飛,徑直投入雍水之中。
秦文公命令騎士持戟列于水邊,候那青牛鉆出水面之際擊之。那青牛果然不能常在水中藏匿,破浪而出。眾騎士上前邀擊,青牛力大無比,以犄角輕觸,騎士俱都倒地。便有騎士額頭血出,披頭散發而起,準備逃走。未料那青牛見到騎士披頭散發,血流滿面形象,復又沒入水中,更不敢出。秦文公聞此,乃命制髦頭大旗,便如人披散頭發之狀,置于軍營之中;又復立怒特祠,以祭大梓樹之神。
秦文公伐樹修建宮殿,又建祠祭祀樹神之事,偶被魯惠公聞之。
魯惠公便向天子上奏:秦國乃偏邦附庸,何敢如此僭越,祭祀上帝?我魯國乃為諸侯之首,因此奏請,亦用郊禘之禮。
周平王:立即復旨,堅決不許!
魯惠公:我先祖周公,有大勛勞于王室,天下禮樂亦皆系吾祖親手制作,子孫用之何傷?況天子不能禁秦,安能禁魯?秦國祖先馬夫出身,乃屬天子奴隸,何論諸侯!
畫話音:若是追根溯源,秦人嬴姓部族本是商朝貴族,世代輔佐商王,只因參與武庚叛亂,故被分割安置,并被罰作奴隸,為周天子養馬,以至沉淪數百年之久。雖然身為弼馬溫,但秦人不減貴族風范,在完成養馬任務之外,一直與周邊西戎等蠻族戰斗,不斷擴充領土實力,并趁西周末年亂世起兵,幫助申侯平叛,護送平王東遷。于是秦人便為周平王開國功臣,復從奴隸變成諸侯,恢復當年在商朝地位。岐豐之地左有崤函、右有隴蜀,被山帶河、沃野千里,被平王送歸嬴氏。自此秦人開疆拓土,便成西陲強國。
事件懸疑:平王東遷,周朝王綱墜落,無力管理諸侯,從此進入春秋戰國時期,長達近六百年。今人喜將王權衰落原因,歸咎于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及廢長立幼,其實不然。
歷史真相:周代以親親尊尊為綱,無論分封諸侯,或是宗法繼嗣,皆依“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為則。宜臼母為王后,己為嫡子,故須立為太子。然而宜臼成為周平王后,當政五十年之久,毫無建樹;則當初周幽王廢嫡立庶,當屬英明之舉,并非偏心之故。所謂知子莫若其父,周幽王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改立伯服,可謂明知嫡子宜臼,并非治國之才。
再說平王東遷,其實非因躲避犬戎侵擾,而是因二王不能并立。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回京即位,但有在此次政變中失勢者逃回周原,揚言廢太子叛變,弒君殺父。于是周原地區諸侯以虢公翰為首,擁立王子余,稱為攜王,宣布宜臼乃屬僭越。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宁市|
深圳市|
洛浦县|
安义县|
湘潭县|
荣成市|
松潘县|
鄯善县|
合水县|
兴安县|
宁远县|
上饶县|
临泽县|
凤山县|
铜川市|
平舆县|
太保市|
兴山县|
浮山县|
金平|
蓬安县|
兰溪市|
和田市|
承德市|
永顺县|
神池县|
渑池县|
洛川县|
安新县|
厦门市|
永登县|
长治县|
韶山市|
沾化县|
普定县|
九龙城区|
新巴尔虎左旗|
吉木萨尔县|
马山县|
陇西县|
壶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