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集 玉皇大帝-《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公元前1557年,帝太甲駕崩,追贈廟號為商太宗。太甲是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宗,也是華夏文明史上,第一位擁有廟號之君。
太甲所葬之處,眾說不一。今在濟南仲宮臥虎山水庫東南,有一座太甲山,雄踞錦繡、錦陽、錦云三川匯流咽喉之處,環山皆泉。
太甲死后,子沃丁即商王位。沃丁八年,亦即公元前1550年,國相伊尹去世,卒年一百歲。商王命以天子之禮陪葬于亳都,奉祀為商元圣,與太祖商湯享受并祀殊榮。
伊尹既死,沃丁四傳,以至太戊。
太戊在伊陟、巫咸輔佐之下,商朝中興,諸侯歸順。
國力昌盛之余,太戊便思長壽。
太戊:朕嘗聞昔時有嫦娥奔月,此事有諸?
伊陟:故老相傳之事,未見其實,亦難證其偽。陛下問此為何?
太戊:若此說為實,則知西王母之處,必有長生不死之藥。
伊陟:風聞之事,陛下不必當真。西王母由來,出自《山海經·大荒西經》,其載曰:西王母穴處昆侖之丘。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如此說來西王母并非人類,更非仙家,求他何來?
太戊:不然。朕聞西王母是西華至妙之氣化生,以主毓神元奧于渺葬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結氣成形。而成太陰之精,女仙之宗,與太陽之精東王公配匹,共理二氣,而育養天地,陶鈞萬物。天上地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咸所隸屬。另凡世上成仙之人,若進入天庭,都要先見西王母,然后才能進入三清之境,拜見元始天尊。
巫咸:便果有此事,但仙凡阻隔,難以相見,愿陛下息此妄念。
太戊:西王母統管天界,并掌人間帝王興亡,實是有據可查,有何阻隔?
巫咸、伊陟:臣等孤陋,愿聞其實據。
太戊:據上古史載,黃帝討伐蚩尤,九戰九敗,歸太山之上,仰天嘆息,志氣頹喪。西王母聽到軒轅氏嘆息之聲,遂遣使者東至泰山,授以真符;又命九天玄女,授以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黃帝細心研習,遂克蚩尤。當虞舜佐帝堯治事,王母復又遣使,授虞舜白玉環及神州地圖,遂使大舜建功立業。
巫咸:陛下博聞,臣等不及。
伊陟:陛下……
太戊:我欲求長生,有何差錯?賢卿不必諫阻。
伊陟見此,只得閉口不言。
太戊:即派侍臣王孟,赍持重寶,到西昆侖拜見王母,去求長生之方。
王孟領命,于是辭帝出京,向西而去。早有千里眼與順風耳立于南天門外,將此事探聽清楚,急返回靈霄殿上,告知玉皇大帝。
靈宵殿上,紫氣繚繞,仙樂聲聲。張玉皇奉鴻鈞老祖之命,隆重舉行就任玉皇大典,組建天廷架構,奉行無上神職,管攝天、地、人三界。
手下群臣,分班站立侍奉,乃盤古開天辟地后所化星辰,按周天布列,稱為二十八宿。
畫外音:玉皇大帝形象,來源于人類原始天體崇拜,成型于道教神仙體系。玉帝圣號,崇自浩劫前,中古復尊上,重稱贊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見聞,所皈重,隨其彰著,敬上諸神之號,以定稱謂。
觀禮嘉賓,以太上老君為尊,率領東王公、西王母、南祝融、北共工,獻禮朝賀。
太上老君:今玉帝登基,普天同慶。貧道愿為玉帝上號,可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主宰諸天,永不毀淪。
東王公:請問老郡,玉帝職司為何?
太上老君:主宰諸天,支配日、月、風、雨等自然變化,執掌人間禍福、生死、壽夭、吉兇,乃是天地之間及普羅萬世,最高神祗是也。
西王母:某居西天,孤陋寡聞。請問老君,玉帝來歷如何?
太上老君:其乃創世神盤古轉世,位比三皇,并肩五帝。上古之時,下界西方有個光嚴妙樂國。國王凈德老年無子,夢太上道君抱嬰賜與王后,夢醒有孕。懷胎一年,于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王子誕生于王宮。太子長大后繼承王位,不久舍國出家,去普明香嚴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經過三千劫數,始證金仙;又過億劫,始證玉帝功果。
東王公、西王母:善哉善哉,果然來歷非凡。
南祝融:請問老君,玉帝神通如何?
太上老君:玉皇是為眾神之王,居住昊天金闕彌羅天宮,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御諸天;又綜領萬圣,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統御萬靈,無量度人,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王。
北共工:請問老君,我等今日之會,有何名目?
太上老君:今日乃是正月初九,玉皇登基為帝,自此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一切陰陽禍福,即有管束。既是如此圣誕吉期,我等此會可稱作玉皇會,共證開天辟地盛事。諸公宜傳言各路神仙,此后每年今日,都要隆重慶賀。
東王公、西王母、南祝融、北共工:善哉善哉,我等遵命。
據民間傳說,玉皇大帝名叫張有仁,原籍陜州下轄陜縣富陽村(今三門峽湖濱區)。
張有仁自幼便懷濟世救人志向,學道修行,歷經磨難,終成真仙。六月初十,九條青龍從天而降,張有仁及妻楊回,并七個女兒一同乘駕青龍登天。張有仁登上玉皇大帝寶座,按受諸神群仙朝賀。乃下敕旨,封其妻號為王母娘娘,七個女兒,皆封仙子,便是七仙女。
至今陜縣富陽村中,還有離母臺、留兒洼兩處古跡遺址;另在三門峽市區東南三十里處,塬頭上尚有玉皇天爺廟,北瀕裥河,南依乾山。
鏡頭閃回,千里眼、順風耳上殿奏報。
千里眼:報陛下,人間商王太戊,派臣子王孟出離商都,前往西昆侖去訖。
玉帝:所為何事?
順風耳:為臣聽得清楚,商王欲求長生不老,故派王孟前往昆侖,向西王母求藥。
玉帝:人心苦不知足。既享帝王之無邊福分,卻又想壽與天齊。則果如此,焉有朝代更替,道德興廢?前番只為獎賞大羿射日之功,王母賜以不死之藥,便鬧出逄蒙盜藥,嫦娥奔月之事,至今此案尚未曾有個了結。太戊何人,敢有這個奢望?
太上老君:西王母向來心善,恐經不起人間帝王苦求。
西王母:老君此言甚是。便請老君出個主意,怎生回絕他便好?
太上老君:此事容易,只休使那太戊使者王孟到達昆侖,見到娘娘,便就是了。王孟難至西天,也便斷了后世妄求長生者念頭。
玉帝:老君此計甚善,著即施行,不可遲誤。太白金星何在?
太白金星:臣在。
玉帝:卿立即下界,阻住王孟去路,休使其西達昆侖。
太白金星:喏!
太白金星奉命,駕云頭出離南天門,到至黃河上游,關中高原上空。
早見下面官道之上,王孟駕車,逶迤往西而來,只管低頭趲路,并不抬頭望天。
太白金星暗自點頭,將大袖一揮,化作一片山林,擋住王孟去路。
王孟只一頭扎入山林之中,在里面兜轉,不能得出。三五日內,便即斷糧受困,駕車乘騎也被猛虎擄去吞吃。王孟自此只能住在荒山,采果為食,割樹為衣,再也走不出去。
太白金星立在空中,見到此狀,知道完成任務,由是回轉天宮,向玉皇大帝交旨。
玉帝:王孟其人,卿怎生措置?
太白金星:不過十日,其自然凍餓而死,陛下何憂。
玉帝:不可。三界萬物生靈,皆我臣民,豈可妄殺,以干天和。太上老君,憫其王孟尚未成婚,沒有后代,請展神通,消此殺孽則個。
太上老君:此事易耳,貧道遵命。
太上老君出離南天門,足踏祥云,在空中施展神通,向下界揮動佛塵。
王孟正在睡夢之中,忽夢到玉皇大帝傳旨,賜其二子。于是王孟后背裂開,兩個孩兒各從背肋間跳出。
二子出生以后,王孟便即去世。王孟二子生活在叢林之中,不能婚配,玉帝也請太上老君重施故技,待其年老之時,使其二子在睡夢之中生出后代。因為王孟后代都是男子,年長月久,便成一國,稱為丈夫國。
商王太戊久候王孟不回,在位七十五年之后壽終正寢,就此駕崩。雖然未得長生,但亦是商朝在位時間最長一位君主。
歷史真相:商王太戊派王孟為使,向西王母求藥之事大抵渺渺,不可當真。但從此傳說可以猜測,早在太戊時期,商朝大概便與昆侖山下西戎部落有所來往。
太戊死后,葬于太戊陵(今河南內黃縣亳城鄉劉次范村),子中丁繼位。
仲丁元年,將都城從亳西遷到囂,便是如今河南鄭州。
東南夷族興起,仲丁六年進攻商朝,仲丁出兵將其藍夷部落擊退,商朝雖然最終獲勝,但本身勢力亦受重創。
仲丁在位十三年去世,弟外壬奪位,首開搶奪帝位先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市|
锦屏县|
墨脱县|
河北区|
梨树县|
西盟|
黎川县|
靖宇县|
保山市|
莱阳市|
安平县|
绿春县|
凌云县|
鹿泉市|
普宁市|
沁源县|
青岛市|
曲周县|
济南市|
嘉祥县|
龙里县|
南和县|
武川县|
库伦旗|
白朗县|
双江|
启东市|
枣阳市|
兴安县|
玉林市|
淮北市|
信丰县|
张家港市|
溆浦县|
陆河县|
饶河县|
安泽县|
镇巴县|
丹巴县|
土默特右旗|
红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