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九集 玉皇大帝-《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外壬死后,再傳七帝,至祖丁之子陽甲。

    陽甲在位,商朝內亂不止,貴族之間相互殘殺,商朝自此衰落,諸侯不朝。

    百年以來,歷經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九王,諸父子兄弟、叔侄之間彼此爭奪王位,動亂不休,史稱“九世之亂”。

    “九世之亂”期間,商都先后從亳遷到囂,再到相,再到耿,又到邢,后又到庇,然后到奄,此時又回到亳,費時一百年,畫就一個大圈。

    便在商都不斷遷徙之中,商朝對周邊部族影響力大為減弱,北方戎族和東方夷族發展壯大。自此殷商帝國控制力便被限制在中土地區,而東夷則成為努力征服對象。

    陽甲帝逝世,弟盤庚繼位,自奄地南渡黃河,重回成湯故居亳都。

    盤庚復歸舊都,發現宗室內部愈亂,兼且東面諸夷不安,于是再次準備遷都。

    盤庚:為擺脫困境,避免自然災害,朕經過翔實調查,決定遷都到殷(今安陽小屯村)。卿等公議,可速作決斷。

    眾臣:今方歸故國,因何又要北渡,放棄成湯祖業?

    盤庚:你等不知,殷邑土地肥沃,建都農耕,都遠勝于亳,此其一也;北遷以后,王室、貴族眾志成城,內亂既止,此其二也;殷地遠離東夷,可避其攻擊,都城安全,遠離外敵干擾,利于統治天下,此其三也。趨利避害,有何不可?

    眾臣聞此,雖然無話可駁,但多數貴族貪圖安逸,不愿搬遷。部分貴族見王意已決,甚至煽動平民反對遷都,聚眾喧鬧。

    盤庚并不動搖,命聚群臣于宮外,樹起兩面大旗,右書“天命”,左書“先王”。

    盤庚:遷都是為安定國家之計,并非出某私意。你等不解我苦心,無謂驚慌;且挑唆百姓,欲改變我意,實為愚蠢之策。

    傳旨官:奉天子誥書,宣諭部族。有不吉不迪,顛越不恭,暫遇奸宄,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于茲新邑!

    誥命即下,盤庚終于挫敗反對勢力,帶領平民奴隸北渡黃河,搬遷到殷。遷殷之后,盤庚重申嚴令。

    傳旨官:奉天子誥命,無有遠邇,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

    貴族:王命何意?

    傳旨官:王誥甚明,即不管血緣遠近,犯罪便即處死,立功即行封賞。在朝廷之中,天子升殺予奪,掌握絕對權威。

    通過遷都,鎮壓異己,商王權威就此上升,豪強貴族氣焰稍斂。因盤庚態度強硬,手段果決,故此民心始安,局面平定。從此商都永久固定在殷,政治穩定,經濟文化繁榮。故自盤庚以后,商朝又稱作殷商。盤庚遵循商湯德政,諸侯都來朝見,商朝得以中興。

    盤庚死后,弟小辛繼承王位。小辛死后,弟小乙繼位。小乙死后,由子武丁繼位。

    武丁在位,夜夢圣人,自稱名說。

    武丁按其形貌觀察群臣,發現都非夢中所見。于是親自畫下夢中圣人容貌,派百官手持畫像,各處尋找。使官來到傅險之地,遍查筑路工役,發現一人酷似畫像中人。

    使官:兀那役卒,停下板筑,前來回話。

    群役聞聲,齊都回頭。使官以手指向其中一人:說的是你。

    那人放下筑版,上前向使官施禮。

    使官:何姓,何氏,何名,何方人氏?

    役人:無有姓氏,賤名為說,便是傅險之人。

    使官:陛下夢中圣人,正是名說,既如此,可指地為姓,名曰傅說。

    傅說:多謝大人賜姓。

    役吏聞此,大驚失色,齊向傅說拜倒。使官大喜,便與傅說更換衣服,將其車載以歸,帶回殷都,來見商王。傅說上殿參駕,武丁見之,大喜若狂。

    武丁:我夢中所見,正是此人。此乃天降圣人,來助我興商者,可為國中宰相。

    貴族:陛下不可。我國中宰相,豈可以苦力奴隸當之?

    武丁:此非爾等所知,休得多言!

    武丁即封傅說為相,并率百官前往太廟,祭祀先祖成湯。祭禮未畢,忽見有一只野雞飛來,登上鼎耳,鳴叫不已。武丁見此大懼。

    武丁:此非先祖不滿我所為,故遣野雉前來訓斥乎?

    大臣祖己:君王自即位以來,三年不言,故今被先祖戒之。但陛下只要一心為民,皆承天意治國,祭祀有常,天必佑之。

    武丁:善哉,賢卿此言!

    祭祀還宮,武丁便始修明政事,重用甘盤、傅說、祖己,推行德政。

    祖己:先帝之時,諸夷皆叛。今國都北部、西部,有朔方、羌方、土方、鬼方四個方國,不肯歸附納貢,且常入侵,擄掠牛羊財物。依臣之計,陛下當親征伐之。

    武丁準奏,遂遣將發兵,以傅說為帥,征服朔方;又親自統兵出征,再將土方征服。兩戰獲勝,武丁信心大增,遂再發大軍向西,仍以傅說為帥,前往平定鬼方。

    鬼方是渭水以北游牧民族,活動迄至蒙古戈壁之間。商人稱為鬼方,周人稱翟,宗周之際稱儼猶,春秋后則始謂戎,繼而曰狄;戰國以后又稱為胡,直至秦漢,便稱匈奴。

    傅說率兵至于汾水谷地平原,一舉擊潰鬼方宗主部系,并驅其殘部逃至大河以西。因俘降大量鬼方部眾,皆命遷到殷都以北不足百里之地,封為鬼國;又在汾水谷地封建唐、霍二國,以防御鬼方殘部。所獲懷姓九宗,賜給唐、霍二國君侯,命其就地役使。

    高宗武丁三年征克鬼方,繼而調動一萬三千人眾,征伐羌方。

    諸羌分布于今青海東南、內蒙古西南、甘肅大部、四川北部,以及山西西北部;部落種類很多,互不統屬,地廣人眾,十分強大。其中北羌、馬羌兩部勢力最強。

    畫外音:據卜辭記載,武丁對羌方戰爭,以輾壓之勢大獲全勝,俘獲羌方部眾上千。武丁復統兵南征,深入荊楚;還出兵征伐夷方、巴方、蜀方,以及虎方等族。

    傅說屢戰屢勝,平定四方,由是班師還朝,整飭朝綱。

    傅說:蒼天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陛下祭祀時當減少貢品,以為諸侯榜樣。

    武丁:卿言甚善。許卿先從王室開刀,整治腐敗,大力推行新政。

    傅說奉命,于是極盡文韜武略才華,很快便使朝廷內外秩序井然。國內恢復生機,便積極與周邊方國修好關系,嚴懲敢于冒犯諸侯。殷商國勢由此復興,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畫外音:傅說非但是商王武丁最主要輔相,兼以思想理論精辟深刻,行政光輝業績,因而被稱為我國歷史上最早圣人。其與東周時代圣人孔子,在上古三代各以突出貢獻,在當時及后世產生廣泛深遠影響。孔子評價傅說是一代名相,見德之有報;莊子也極為推崇,歷歷在案。傅說輔助武丁復興殷商,厥功甚偉,據說死后升天,化為星辰,名為傅說星。

    《左傳·僖公五年》云:“鶉之賁賁,天策焞焞。”杜預注曰:“天策,傅說星。”孔穎達《正義》也云:“天策,傅說星,《史記·天官書》之文。”證明傅說星又名天策星。古代歷史人物,死后化為星辰者極不多見,不過就是傅說、王良(造父)二人而已。

    武丁正妻婦好,乃是中國有史記載以來第一員女將。婦好原為北部方國公主,嫁給武丁之后,在對外系列戰爭中,多次受命征集兵員,率軍征戰沙場。曾統兵萬余攻打羌方,并指揮對土方、巴方、夷方等重大作戰,名將沚?、侯告,便常在其麾下。

    對巴方作戰中,婦好率沚?布陣設伏,斷敵退路;武丁自東面擊潰巴方軍,將其驅入伏地,被婦好予以殲滅。是為中國戰爭史載最早伏擊戰,出此第一女將手筆。

    婦好身為商王正妻,還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又任占卜之官。深受武丁寵幸,被封外地,擔負守土、從征重任。婦好因連年征戰,創傷復發而死,終年三十三歲。其去世之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謚曰辛,商朝后人尊稱為母辛,或后母辛。

    婦好雖是商王武丁之妻,但并不依附商王,有獨葬大墓,且享拜祭隆禮。此舉非但在商朝,縱觀中國三千年信史,亦是非常罕見。

    六百年商朝歷史,武功以武丁時代最盛。武丁通過系列戰爭,將版圖擴大數倍,而為武丁帶兵大將,男為阿衡傅說,女即王后婦好。因高宗身邊侍姬眾多,婦好不屑與其她姬妾爭風吃醋,便極少居住國都,而是時常待在自己封地。婦好身為帝后,擁有自己封地、財產以及軍隊,縱觀中國歷史,亦只見于商朝武丁一代,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武丁妻妾兼為女將者,除婦好之外,還有一位婦妌,也曾多次率師遠征,同時為武丁管理農業、內政,被封在井方,就是如今河北邢臺。如此史話,亦足令人驚奇。

    婦好死后,武丁因迷信鬼神,崇尚天命,于是喜為愛妻操持冥婚,常將婦好魂靈賜配前代先王,以及圣賢。婦好墓出土青銅鉞兩件,其中一件大鉞,僅其頭部便重達十八斤。后世便有人據此傳說婦好臂力驚人,擅長手持兩柄大鉞,以此沖鋒陷陣。

    武丁五十九年,西華蝗災。商王率群臣前往體察民情,因積勞成疾病逝。

    群臣依照遺囑,將武丁葬于西華。

    武丁駕崩之后,次子祖庚即位為王。祖庚不負眾望,全面繼承武丁中興事業,積極開拓,遵行禮制。在其統治數年間,商代經濟文化繁榮,國力十分強盛。

    祖庚為表對母親孝心,命人鑄造后母戊鼎,其后舉世聞名。

    祖庚雖然英武有為,可惜不壽,在位七年便即病死,三弟祖甲被眾臣請回帝都,繼承君位。祖甲曾經生活民間,因此了解平民疾苦,即位后大力限制貴族對人民榨取掠奪。

    畫外音:在武丁、祖庚、祖甲統治百余年間,是為商代中興極盛之期。這一時期,商朝國威遠播四方,且以青銅為代表,故稱青銅時代,造就非常輝煌中原文明。然而便在祖甲執政后期,西戎部落漸漸興起,開始不服商朝控制,領導部族奮起反抗。

    祖甲死后,子廩辛即位。羌方在陜甘一帶重又崛起,屢犯商朝。

    廩辛大怒,出兵征伐。

    廩辛:全面謀劃,精細布置,兵分三路,誓滅羌方。第一路,命戍軍暫避敵鋒,固守相持,待機而動;第二路,組織國中精銳適時增援,自側翼抗擊羌方進犯;第三路,征調衛、虎、受諸部,出兵相助,攻敵之背。

    諸臣:喏!

    戰鼓如雷,號角長鳴,旌旗蔽日,戈戟如林。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福县| 延寿县| 湘潭县| 应城市| 闻喜县| 秀山| 玛曲县| 澳门| 营山县| 阜新| 太仓市| 漳州市| 苏尼特左旗| 汕尾市| 东安县| 桐庐县| 鹰潭市| 滁州市| 开化县| 湘潭县| 台南市| 承德县| 保定市| 买车| 兴宁市| 青冈县| 外汇| 寻乌县| 晴隆县| 苏尼特右旗| 冷水江市| 贵溪市| 扶余县| 百色市| 纳雍县| 潜江市| 三江| 惠安县| 衢州市| 土默特左旗| 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