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寧晨一邊說著,一邊在草稿紙上寫著整個計算的過程。 “最后我們計算出它的能隙大約為300meV,由此我們可以判斷,這種物質是一個絕緣體,即使在絕對零度附近,大概率是沒有超導的性質的。” 雖說在理論上,絕緣體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中也可能有超導的性質,但這種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而在這種物質與寧晨之前構造的、可能出現超導性質的模型并不相同,這才讓寧晨和徐洲做出了這樣的結論。 “沒關系,寧晨,不管這種物質是不是超導體,能夠把它給合出來,就已經非常厲害了。而且我建議你最好還是再測一下,萬一能測出什么意料之外的性質呢?” “嗯,徐老師,我肯定會去測一下的。”寧晨點頭道。 寧晨倒不會真的期待,這種極小概率的事件會出現,但繼續完成這些測量工作,也能夠保證整個實驗過程中的完整性。 接下來的時間里,寧晨來到了測量中心,完成了對這種物質的超導性質測量。 不出所料的是,這種物質在低溫下并沒有表現出任何超導體的性質。 更確切的說,它甚至是一種反鐵磁絕緣體,與超導體的性質完全背道而馳。 回去之后,寧晨將測量結果告訴徐洲,徐洲倒是有了一些新的發現。 “不錯啊!這種特殊的磁結構是非常與眾不同的。怎么樣,要不要考慮先拿這個成果寫篇論文?搞不好還能發一篇二區,甚至是一區呢!” <div class="contentadv"> 要是之前的寧晨,被徐洲這么鼓動,說不定就真的停下實驗寫論文去了。 畢竟一篇一區二區的成果,對于大部分人研究者來說,都算是一個不錯的成果了。 只是,在有了發一篇《Nature》、三篇《米國數學會雜志》,并拿到西蒙斯學者獎之后的經歷,寧晨的眼界也在悄然之間發生了變化。 “徐老師,就不急著寫論文了吧。我先看看后續能把這個課題做到什么程度,然后再決定論文該怎么寫,是否要分開發。” 盲目的對成果進行拆分,有可能會影響到整個成果的價值。 另外,寧晨的實驗課題可是超導和超導材料,要是最后拿磁結構作為主題發論文,寧晨自己都會覺得哭笑不得。 經歷了這一次的波折,寧晨沒有馬上繼續進行實驗,而是分析著目前得到的所有實驗數據和實驗現象,認真的分析其中的原因。 仔細思考過后,寧晨也想明白了其中的問題所在。 “沒有合成超導體的原因,就是因為這里存在的這個鐵原子空位啊。看來我在元素配比的上面,還是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在之前的實驗之中,由于在物質合成上出現了大量的失敗,讓寧晨迫切的渴望能夠成功的合成出一種新型鐵基體系的物質。 這讓寧晨逐漸開始根據實驗現象調整元素的配比,而不是根據之前建立的模型來進行調整。 “如果想要真正的合成出一種超導體,還需要把這個鐵原子的空位給補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