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成功了……我真的成功了!”
這么多天來,寧晨還從來沒有像這一刻這樣,感到如此的激動。
即便研究這個課題的初衷,是從系統提供的信息碎片中尋找到的突破口。
但其中的絕大部分工作,都是寧晨獨自完成的。
這種滿滿的成就感,的確讓人感到無比的享受。
帶著掃描電鏡的樣品圖,寧晨找到了徐洲,給徐洲分享了這個好消息。
“寧晨……你真的成功了?”
仔細查看著掃描電鏡掃出的樣品圖,徐洲確定這就是寧晨之前假想的多孔硅納米粒子。
要知道,從寧晨剛開始進實驗室,到最終做出理想中的產物,中間也才一個多月的時間而已。
同樣的時間下,可能很多學生只會對實驗室有一個比較初步的了解,能夠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的實驗內容,就已經是不錯的表現了。
“從目前得到的樣品來看,算是成功了吧。不過我也只是第一次成功做出這個標準試樣,不知道這是不是偶然。”
即便徐洲之前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也沒想到寧晨的論文能夠寫到這么高的水平。
“徐老師,以我現在的成果,大概能發一篇什么級別的論文呢?”
此時寧晨心里有些慶幸,當初沒有因為想要加快實驗進度,而讓隋楓幫助自己進行實驗。
<div class="contentadv"> 否則的話,可能現在寧晨還做不出一次標準的試樣呢。
“徐老師,您能不能先幫我推薦一些適合投遞的期刊?我想看看上面的論文格式,翻譯的時候就直接按照這個格式了。”
“那徐老師,如果我投了這篇論文的話,之后研究成果的學術價值是不是就會下降了?”
“好的,徐老師,我明白了。那我就先根據這些成果寫論文吧,然后再繼續進行自己的研究。”
隋楓那邊的實驗成功率則是更低,每十次只有一次能夠成功。
“這種情況很正常,材料的實驗有時候就是很難復現的。用同樣的菜譜做菜,不同廚師做出來的口味不是也有區別嘛?”
寧晨的這篇論文寫得十分流暢,很好的突出了寧晨研究成果中的重點內容和創新內容,整個結構也非常的完整。
隋楓離開之后,徐洲對寧晨說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