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為吏之道-《我公子扶蘇,請始皇退位!》
第(3/3)頁
秦二世的到來,就像是給這群長久地處在黑暗的教室里的弟子們打開了窗戶。
蹭的一下,光明照進來了。
扶蘇早就在國人心目中擁有這樣的影響力了。
當皇帝看著林延年發呆好久后,對弟子們說出這樣的話,并且布置了任務之后,學監們也感到意外,律史們感到唐突。
因為秦二世的做法,有些不合乎常理。
他沒把弟子們當成不懂事的弟子們,反而尊重他們。
這在兩千年前的世界里,幾乎是世人不敢想象的。
在弟子們的頭上,壓了多少尊大山。君王、父母、學監、律史,弟子們是根本沒有資格發聲的,如果沒有學成之前貿然發表什么見解,這個弟子幾乎沒有前途。
按理說,秦二世應該問政于這些律史、或者博士,結果年輕的皇帝倒反天罡,問了這些弟子們,讓他們寫文章。
所以,秦二世在開口說完話的那一刻,他的領袖形象徹底地在弟子們心目中落實了。
讓弟子們給他寫諫言,古來第一回事。
除此之外,就是那句甚合弟子心意的有些人雖然死了,但是還活著;有些人雖然活著,但是已經死了的斷語。
這話的妙處就在于好像什么都沒說,好像什么都說了。
是以弟子們紛紛感慨,秦二世畢竟是秦二世啊。
一開口就讓所有人都感到談吐不凡,立意至高。而且他的做法也符合他在世人心目中不愿意腐朽,力要革新求變的精神。
當然最要緊的是落實了秦二世博學善屬文的形象。
這可是學室啊,通法從來都不等于博學善文啊,在場諸生除了學監、令史聽過這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弟子們都沒怎么聽過這幾句。
在一百年前,商君在太學里是極其受歡迎的。
但是當商鞅被清算后,全國上下乃至太學里的師生都對商鞅做了新的定義。
商鞅已經成了兩面評價。
太學里也就不再專門教授有關于和商君有關的事情了。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陛下博學,商君書中之句竟然也能銘記良久。臣拜服,拜服。”學監再三稱拜。
弟子們望著秦二世,一個個雙目中燃著光,卻又顯得沒那么激動。
因為他們感到有些壓力,皇帝居然讓他們寫諫文。
那不是御史臺的大夫們才能寫的嗎?
時代變了,文官官職少,而且隨著帝國一統,其權力和地位在大秦官場上越來越高,而武將越來越多,反而顯得不那么尊貴厲害。
隨著官僚體制越來越完善,大夫已經成為了這些學室弟子們不敢想象的官職。
因為弟子們也開始被量產,他們的未來幾乎都是被規劃好的,未來要外派出去在邊地普法,給六國民眾處理基層訴訟。
所以對于他們來說,未來能夠憑借優異的成績,或者說家人運作關系,最后能夠到皇帝跟前做法律資訊顧問,又或者被分派到王孫公子邊上做有司,那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他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個小小弟子,居然能夠有機會寫諫文。
從此,這一屆弟子們都把秦二世這個人給牢牢記住了。
弟子們感受到,除去秦二世皇帝的身份之外,這個年輕人,他其實很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