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是這人一念心動,壞起來就像是一條毒蛇一樣,不管是誰都要亂咬,最終害人害己。 那作為一個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不說把中醫發言廣大,其實堵住那些禍水的源頭,把那些不尊重人生命的壞種清理了,池子里的水一清,到時候整個行業環境就會變好,自然而然一切向好,甚至都不需要國家出手引導調控。 當然按照中醫核心精神,中醫治病主要把毒素排出來徹底清理或者是服用藥物在體內加以中和消除一方影響,而不是通過服用藥物消滅掉體內的病毒,或者切除某器官使得患病部分不再擴散。 中醫還是始終貫徹中國古人的邏輯精神。事必由己出。 所以治病都是從內部著手,所以中國有著發達的內觀法,對x光拍攝不出來的人體經絡、穴位、氣脈等有著非常深的研究。 在外科上,中醫有著發達的針灸技術。 所以秦二世不會盲目發展西醫,但是對中醫更加不會大肆干涉發展。 術業有專攻,中醫自有它的核心,中醫是不可被量化研究的,這就決定了國家的管控對中醫的發展來說就是束手束腳。 一門需要醫家內觀手段來治療病情的學科,怎么能靠著外力強行使其發展呢。 所以扶蘇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中醫隊伍建設上把好關。 作為皇帝,扶蘇治國就是去治理人。 各行各業的壞種都揪出來狠狠收拾一頓,自然行內內部清明。 扶蘇在秦始皇身上學到的經驗就是,絕對不要寄托于外物,認為指定某個法令、某個制度,就能把人約束住。 那是不可能的,向內求,絕對不要向外求。 任何人,對外界的東西產生了依賴感后,就一定會毀在那份依賴感消失上。 所以這普及中醫,國家要給民眾普及的知識就是把最簡單的藥性、醫理由國家指定人親自檢查、匯編成書。 當然最關鍵的就是從源頭引導起,所以就需要黃帝內經、皇帝外經,將百草藥性這些東西用紙質書匯編發放下散播到民間,徹底打破貴族對這些經典、知識的壟斷。 接著就是由國家壟斷中醫,由國家監管,地方政府控制,再也不讓醫家成為一個自由發展、自生自滅的行業了。 管人是大頭,只有培育了醫術更加精湛的醫家,才算是真的讓醫學下沉,惠及民間。這就需要大功夫。 可想而知,以后的太學又要擴建,因為秦二世看透了自由二字的本質,失去了自律乃至他律的自由,那就是不負責任。 這件醫藥上的大事,到底還是驚動了整個醫界。 當庶民們喚醒鼓舞的時候,那些醫家們就開始惴惴不安了。 他們的本意只是想混口飯吃,沒有那么崇高的情懷救死扶傷。又或者說他們喜歡的是那份崇高的名頭,而對救死扶傷這件事本身懷有一種排斥感。 所以在醫界很快就刮起了一陣大旋風,很多人開始咒罵秦二世。 哼哼——這也是扶蘇意料之中的事情。 這說明自己這一步路走對了,打蛇打七寸,如果不是打準了地方,對方也不會反應這么激烈。 這位年輕的帝王在改革這件事上走的道路,和大臣們想的不一樣。 所有人都以為扶蘇上臺會大力打擊貴族,結果沒有,扶蘇選擇從行業入手,而不從階層入手。 當然,某種意義上為廣大的百姓階層服務,由最廣大的庶民階層全體站在扶蘇身后,扶蘇就已經徹底地打敗了腐朽的權貴階層。 醫學上的改革,也正與最近一段時間扶蘇下令讓大秦帝國的工匠、博士、煉丹士做微觀研究其實是相合的,本質上是把過去那些不能讓百姓應用在實際生活之中的智慧挖掘出來。 過去的知識為貴族壟斷,服務于貴族生活,滿足的是國家統治者的利益。 其實從整個商周時代,知識已經開始變味了。 前面說過這知識的問題,當時也是長篇大論,所以這里就不再多贅述。 從商周時代開始,人們學習的就是知識了,不是智慧。 這就導致扶蘇要在文教上下功夫的時候,必須要在內容上做出改變。 醫學、科技工業兩者已經開始處理了兩個,第三個就是這個重大的文教問題。 人最大的問題,是有意識,卻不懂得真正的知識。 抱著被人改了幾千個字的《德道經》念的頭頭是道,然后一步一個坑,最后把自己坑的沒活路。 而懂了真正的那些知識、所謂的科學,這時候人的智慧就會發現,持正、堅心、向善這些是真道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