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扶蘇坐在章臺宮中,面前案上陳列著一份來自御史臺的奏疏。
奏疏最后有著御史臺諸位官吏的落款。
這奏疏的內容很簡單,無非是前些日子有關于相里車公開的言論引發的議論,這些時日,很多平民百姓大肆地議論商鞅,討論墨門治理天下的種種好處。
但是御史臺借此大肆抨擊相里車,說他身為一個大夫,竟然信口開河,公然泄露陛下口諭,引得民眾妄議朝綱,這是在動蕩國本。
不過有趣的是,張蒼的名字也在此奏疏之上。
墨門的存在,實在是影響了太多人。
一開始大家都以為扶蘇只是研究些技術而已,誰知道突然間會宣布墨家的思想為大秦治國的目標,乃至于綱領。
一心想著振興儒家、實現抱負的張蒼,怎么也沒想到,秦始皇和秦二世最后竟然都選擇了放棄儒家。
張蒼自然心中不服。
他認為儒家不應該是這樣的結局。
如果墨家成為主導,那么儒家就會按照當今陛下的計劃,使之重新成為了權貴階層所掌握的。
所謂的有教無類,讓社會底層的人也能夠享受到教育,學術下移,都是空談。
到最后,還不是貴族把持學問,貴族掌握知識,到頭來貴族還是使用壟斷知識這種方式,剝削民眾,壓迫民眾,最后使得民眾和貴族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到了最后,百姓又開始像是過去一樣,因為知識被權貴壟斷,從此耳不辨韶音,目視文字而不知其意。
就和張蒼私下里指責的那樣,“陛下畢竟是嬴姓血脈啊,說到底還是為趙氏想得多,為天子子民想得少。按照陛下的規劃,所謂的天下大治,說到底首先要確保的是這天下得是嬴姓秦氏血脈來坐。”
……
不過張蒼的這些指責簡直是沒有絲毫的說服力。
不管誰做皇帝,肯定得先考慮自己家族的人能夠長久地坐鎮江山啊。
這思想文化制度層面的躍進,始終是來的慢啊,所以說才要古今結合,如果光用現代思想,怎么可能啊,以古為主,以今為輔,能夠帶領秦朝跨越泥潭,走向建設共產社會,那就已經不錯了。
張蒼吐槽也好,不滿也罷,總之扶蘇的這個做法,從皇帝的角度出發來說那是合情合理。
但是張蒼,他作為一個大臣,職責就是下聽取民意,上溝通皇帝。
張蒼又一次的和秦二世產生了分歧。
司馬毋懌一直都很欣賞張蒼的傲骨,而陳平則對張蒼這份膽魄表示欣賞。
灌夫則欣賞張蒼這份浩浩然天地之正氣。
邵平則欣賞張蒼的心地正直,善良。
朝中這么多名義上滿腹經綸的人,哪個遇到事情像張蒼這樣,直接和皇帝開懟。
難道說張蒼不知道得罪皇帝,頂撞了皇帝,會有滅頂之災嗎?
張蒼知道,他比誰都清楚代價,但是他還是據理力爭。
此時此刻,扶蘇那在衣袖里的雙臂止不住地顫抖啊。
從來沒有什么人能夠做到像是張蒼這樣讓秦二世這樣生氣。
“陛下,您必須要讓儒家的講堂里,有庶民百姓的子孫后代。”
“如果把天下的經典解釋權,全部讓貴族握在手中,那不出一百年,天下人都要成為陛下您家族后代的俘虜了。”
“……”
“這就是陛下您愿意看到的局面嗎?”
“墨家的理論,實在是讓人感到匪夷所思。兼愛非攻,父不父,子不子;那日后還如何講究君君臣臣呢?”
張蒼的辯駁思路清晰,那是一般人能夠辯得過的。
他早就放出話說什么,“太子的辯才算不得當世第一,若是不信,等他張蒼與太子辯上一辯就知道了。”
時人不以為然,當時只覺得張蒼就是年少氣盛,隨口說了那些罷了,畢竟在張蒼放完這話以后,他也沒有真刀真槍和當時的太子辯論什么的。
誰能想的出,等到當初的恒陽太子真的繼位,這張蒼卻一改往日之態,直接開懟秦二世。
扶蘇和張蒼兩個人在成為正式的君臣之后,那是開啟了沒完沒了的嘴仗啊。
堂上,扶蘇黑著臉。
他的大政方針是那么的完美,兼愛非攻的理想才是人類真正的前途。
反倒是張蒼這個土包子,一輩子活在戰國和大秦的交替之際,朕看你也就只有這么點本事了。
說儒家那么好,倒是發明出洋槍洋炮來啊。
折騰不出這些來,扯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