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但是秦始皇的政令下達頻次和高度,遠遠超過了民眾能夠接受的度量。
于是乎,有思想感情的民眾和有思想感情的士兵一樣,士兵們對他們的將軍感到逆反,不愿意聽從命令;
而民眾們也對他們的君王感到失望,對他的政令能逃就逃,逃不了就應付一下。
至于說,發自內心地尊敬大秦帝國的主人,那是更加不可能的事情。
秦始皇前期濫用民力,頻發政令,導致大秦帝國的基層秩序完全的被崩壞,甚至都不如七國國主并存時期的狀況。
這種情況下,一旦有人攻打大秦,好家伙。
君不知有民,民何必知有君啊?
所以在經歷了頻繁調動,并且看過了無數官吏大夫弄權耍威風,民心已經厭倦疲憊至極的情況下,秦二世罷政,就是好政。
無為就是民眾最喜聞樂見的詞。
秦始皇就是太想要干一番事業了,秦國的民風就是太鼓吹人奮斗向上,追求物質利益了。
可是結果呢,老秦人內部開卷,接著還把這股開卷的風氣卷到了整個大秦帝國內部。
上面累,下面也累。
秦二世一說大家不要這么辛苦了,百姓們自然是歡天喜地迎接他的上位。所有人都知道秦二世上位有貓膩,但是大家都不說。
君王要無為而治,那么臣子就沒有機會在政令上添油加醋,到時候自然而然沒有機會索取壓榨民脂民膏。
民不需要奉令而行,在心情愉悅,沒有什么人刻意欺負自己,有著充足時間的情況下,百姓們會自發的開展教育工作,會自發的琢磨想要干一些事情來。
這樣一來,民安,君穩,天下大治可圖矣。
就這么一個簡單的事情,結果到了秦始皇手里弄得復雜,收完河套連長城,連完長城打匈奴;打了楚國打南越,南越平定挖靈渠;修了皇陵不知足,東巡出海求仙藥。
這期間,秦國的將軍們、官吏們,那可就高興壞了啊。
要不是秦始皇,他們哪來那么多機會橫征暴斂,哪來那么多機會證明自己優越超然的地位。
時間一久,秦始皇麾下的高官們自然對秦始皇那是喜歡的不得了,敬愛的不得了。
但是扶蘇上來,他們事先做過心理預設,他們知道要想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需要付出一些代價。
他們知道秦二世這個人很特殊,比起他的父親他的一生從小也就具有傳奇色彩,像個英雄。
但是沒想到,開局會讓他們變得這么不舒服。
他們,再也找不到當官的感覺了,那些庶民百姓們面對他們這些官員,舉手投足之間全然發生了變化。
這些基層群眾身上微妙的變化,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給大秦帝國的官吏們帶來了某些沖擊或者傷害。
在過去的時候,民眾對這個國家徹底失去了信心,知道自己上告某些官員不作為,最后也是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又或者是人家根本不受理,反過來還把告狀的人打一頓。
這種冤枉事多了,大家也就不相信檢舉什么的有用了。
歷史上蕭何面對朝廷御史監察前來,他的態度,恐怕不僅僅是沛縣子民的態度,更是天下千千萬人的態度。
監督官員們和腐敗貪污分子同流合污,其結果就是讓所有想著舉報的人吃虧。
總是有官方站出來解釋說,現在的民眾參與度、建設度不高,純tm放屁。
明明是民眾的意見說了官員壓根當放屁,還不要說有些態度惡劣的官員直接看到民眾嗤之以鼻,打擊報復。
明明是舉報了也沒用,反而莫名其妙被安上什么罪名。
這令人感到操蛋的世界,急需要有人來治理、教訓這些無法無天、弄權謀私的家伙。
所以在秦二世一出現后,那些貪官污吏一來有所畏懼,二來就因為秦二世的政策,導致他們無從下手。
人心善變啊。
秦始皇在位時,軍功爵爺們感到氣憤,他們每天累死累活,而且軍功爵制兌現得到的東西越來越少。
推翻了秦始皇,等的就是秦二世。
結果秦二世手底下,干了幾天又不想干了。
高額的俸祿對他們來說那就是清湯寡水,微不足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