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過往古人一直強調修內在,守心;記錄經典也采用固有的習慣,側重于精煉的表達,寫文章一定要準確傳神。
只是從今日起,情況卻要徹底變化了。
秦國內部開始在扶蘇的影響下分化出兩個重大體系,一個就是經文學派,一個就是微分學派。
過去在數學上,一個思想用幾句話表述完即可,如今卻要按照秦二世的要求,非得用數字、符號來將公式表達出來,使之簡化為人人都能運用的工具。
為此,秦國人也按照扶蘇說的,開展了什么實驗小組,實驗小學。帶了一批小學生在太學讓他們一邊學習,一邊通過他們測驗那些數學道理能不能給小孩子講明白,甚至于能不能給街邊賣菜的老大爺講明白。
老秦國畢竟底蘊深厚,家家起碼都有幾本書,一本易學,男人看不懂也不要緊但是可以拿出來裝逼;另一本就是乘法口訣,乘法口訣和兩千年后扶蘇穿越過來的世界所背誦的表一模一樣。
區別只是人家秦始皇時代挖掘出來的乘法口訣表順序是倒著來的,從九九八十一開始,而現代乘法口訣表是從一一得一開始。
張蒼雖然不情愿,但是還是被耿壽昌拉去做數學研究。
他們就對土地劃分的思想重新整理過后,開始發展出了秦國歷史上第一個數學公式——微積分導數公式。
這個公式提前了一千年問世,相當于世界上第一個數學公式。
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有了葫蘆難道還不會畫瓢嗎?
在數學上,秦國人終于把那一直都短缺的一個板塊給補齊了。
除了數學,接下來就是物理。
按理說,這煉金術應該是和微觀化學關系密切,畢竟都是玩配方的。不同配比的藥粉下去,有的會發生爆炸、有的會變色、有的會凝固。
但是因為這是大秦時代,沒有那樣先進發達的技術工具,連個玻璃都弄不出,橡膠都做不了,更不要說弄什么精密觀察儀器、整什么微觀玻璃器皿了。
在這種情況下,把這種煉金術稱之為化學,未嘗不是對現代化學的一種侮辱。
反而這個倒和物理學有些相似,本質上是去創造一些嶄新的物質成分,而且所創造的物質成分,還是被上面有了一定預設的。
為此,他們每次用一種物質創造出新的現象,又或者是全新的物質后,都加以記錄。
有些方面用于軍事武器研究,而其他的不能應用于軍事服務方面的,過去會被舍棄掉,現在卻不會了。
因為時代在變化,和平的時代到來了,人們追求的富裕、安定、子孫眾多,這個時候,那些過去被當做廢物的東西就要被拋棄,當做是沒用的東西,但是現在不會了。
一切東西都可以被研究利用。
為此,秦國學室內又單獨騰出好多的空房間給專門的研究人員。
不過,官府組織人員強行按照一定的目標加以研究,也會有一些問題出現。
比如進來某些關系戶,也比如他們對研究根本沒有概念,完全是被趕鴨子上架。
發明、創造,興趣是第一源動力。
像是現在的這種情況,導致大秦帝國開展微觀學術研究總是受到很多的限制。
但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反正物理學、火藥發明上在煉丹師的努力下,都有了長足進步。
他們已經進化到從一開始炸了一個丹爐到差點報銷一個宮殿的人了。
墨門雖然還沒有做出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已經名揚天下。
據說那墨門的人每天進墨閣的時候臉都是正常色的,但是到了申時下班的時候,一個個臉上不是黑灰滿面,就是發青。
如果你在咸陽城忽然聽到天空中傳來一聲巨響,那必定是太學墨閣那邊又爆炸了。
從一開始的不被人待見、被人懷疑是燒錢的項目,到現在始終不被人待見,墨閣以后要走的路,還長著呢。
就目前做出的那點成就,并不能抵得上他們給這個剛剛才開始學著走路的小嬰兒造成的經濟打擊。
但是墨閣的人還是被扶蘇鼎力支持,因為他們做到了扶蘇想要的效果。
在圖紙繪畫上,上表文書上,都開始有了與經文學派分道揚鑣的走勢。
前面說過,經文學派重點就在于宏觀,古人不喜歡拘泥于細枝末節的事情,凡事取意、取神而已。
無論是繪畫、文章、還是雕塑,他們根本不在乎什么器物工具,不忙著勾勒什么線條,關鍵在于把意思傳達出去——即神。
所以說他們的研究方法上,總是充斥著一股子宏觀大局的意味。但其實說白了也就是空洞,不關注一切的細枝末節,其結果就是研究一切么,細枝末節都不研究,還談什么研究一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