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嬴政就問李斯。
“你怎么看?”
正襟危坐的李斯捋著自己的胡須,那些胡須像是枯草一般,黑白相間,已經(jīng)變得硬了起來,自然也不再有光澤。
“陛下,現(xiàn)如今人人都在稱贊太子做的對。這個時候的陛下,能做的只能是順水推舟,以應民心。”
嬴政臉色不免抽搐起來,“秦從來不信民心這一套。沒有實際的利益,就沒有什么民心可談。”
嬴政不相信扶蘇真的有那么多民眾和士兵擁護他。至少名義上權力還是在他的手中,誰敢背叛自己,誰就是死罪。
扶蘇只是迎合了一些人的期許,再加上一些不得勢的老舊權貴推波助瀾,僅此而已。
他自認為已經(jīng)占據(jù)優(yōu)勢罷了。
看嬴政沉色,李斯其實也很糾結。其實太子和他的關系,不好不壞。現(xiàn)在他幫助陛下對付太子,那就是明著成為太子的敵人。對自己未來的仕途來說,那是非常的不利的。
明亮的光芒照耀在李斯的那蒼白的胡須上,他的面容衰老,各種細小的皺紋堆在他的臉上,他的眼皮已經(jīng)耷拉下來。
只是那雙眼睛,仍舊明亮。極其精明的大腦會讓他的雙眼顯露出迥異于青壯年的明亮來。
另一邊,嬴政坐在王座上,他極力地掩飾自己的情緒,乃至想要廢黜扶蘇的心思。
他的胡須倒是油光發(fā)亮,濃密,威嚴,散發(fā)著這個時代成熟男人應有的魅力。
至于頭發(fā),更是濃密有光澤。
只是過了三十五歲的嬴政,相貌開始發(fā)生變化。他的隆角越發(fā)凸起,臉頰也開始寬闊起來,整個人慢慢地變得像是一頭猙獰的野獸。類似龍首。
根據(jù)命理學和相書,人的相貌先天是和父母的一樣,后天則根據(jù)自己的行為心理來變化。
任何一個親眼看到嬴政這樣相貌非凡、氣勢逼人的人,都會心中生出畏懼。
何況李斯等臣屬,朝夕而對呢。
李斯對嬴政說,“陛下,此事宜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只是過程,要循序漸進,切莫心急。在這時候,做什么大動作,只要是不利太子的,都會使得民心激憤。”
嬴政冷聲問,“太子已然有這樣的影響力了嗎?”
李斯只是低頭沉默。
對于李斯給自己指出的這條明路,嬴政不愿意施行。
李斯想要逐步的消解扶蘇的實力,就像是要緩慢行動,不可趕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貿然行動,否則就會雞飛蛋打,招致難以想象的惡果。
看到嬴政對李斯的主意不滿意,姚賈想著,那看來是陛下起了對太子的殺意了。
這樣也好,自己曾經(jīng)攛掇陛下殺了太子敬重的老師――韓非。
太子又親近的是蕭何、張蒼、陳平這類清廉、意圖主持天下公道的人。
日后太子繼位,我肯定不能好過啊。
于是乎,姚賈就對嬴政獻出計策。
“陛下,太子殺了趙高,并不是太子有意冒犯您。實在是為了陛下著想,想那趙高,活著時沒少利用您的名號在外私占田畝、收取賄賂。”
“聽說趙高在宮里,一向是橫行無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還曾經(jīng)在宮中犯過穢亂后宮的罪。”
“太子殺了趙高,那必然是為陛下著想。其實退一萬步想,太子這么做對太子來說其實沒有任何好處。”
嬴政皺著眉,他感覺姚賈老了,已經(jīng)開始變得不會說話了。
姚賈繼續(xù)道,“太子對陛下的心意,那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這么多年,太子為了陛下瞻前馬后,立下功勞無數(shù)。”
“可是陛下這邊對待太子,一直是有所虧欠。”
周青臣聽到姚賈這么說,嚇得脖子一縮。仿佛他的腦袋和脖子聯(lián)結不緊密,一不小心就會從衣領之中掉出去。
李斯只是靜靜地坐著。
他覺得嬴政現(xiàn)在有點急了。這其實不好。急就會亂。陛下縱然睿智、狠厲,但是始終有個弊病。
他在太輕的年紀取得了太高的成就,容易失控。
比如現(xiàn)在。
李斯看破了,但是他絕對不會說破。
嬴政有些不耐煩。
姚賈卻慢慢說,“太子既然為了陛下的名譽,親手殺死了趙高。這絕對不是對陛下威嚴和名譽的侵犯。”
“恰恰相反,太子這是在挽回陛下在天下人面前的尊嚴、重振大王的聲威。如今趙高已死,陛下應該高興才是。”
“因為過去趙高做下的那些事情,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自己承擔了后果。陛下的清白之名很快將遍布人間。”
嬴政是何等聰明睿智的人,一下就聽懂了這話外之意。
姚賈的意思很簡單。
這件事已經(jīng)發(fā)生了,扶蘇確實傷了陛下在臣子民眾面前的威嚴、尤其是刺損了嬴政的面子。
按道理來說,扶蘇做下這等悖逆之事,嬴政廢了他,至少周青臣他們覺得沒什么。
怪就怪在,嬴政決意郡縣制,可是太子是個很靈活的人。
在中國這樣文明悠久、歷史傳承極長的國家,靈活、善于折中的政治家,是極其得人心的。
所以不對郡縣制說好,不對分封制說壞的扶蘇,那幾乎是同時得到了兩批人的擁戴。
這才是導致嬴政現(xiàn)在失勢的根源。
但是嬴政絕對不會對分封制低頭的,可是他也沒辦法消除扶蘇在帝國內部的影響力。
所以姚賈的辦法就是,把這個僵局遮掩一下,幫助嬴政借助這個泥潭跳出去,洗刷自己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形象。
這只是姚賈給嬴政出的第一招。
“太子是孝子。多年來又對沒有母親的十八世子極其關愛,對自己的弟弟們都十分愛護。如此一個孝悌之人,沒有人會不去喜歡太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