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他成為了這樁歷史事件為眾人顧問的第一人選。
說起來,當初孔鮒跟隨扶蘇從臨淄城被請到咸陽城來。那天,咸陽城里的儒生們都整整齊齊侯在咸陽城西邊城門口。
這都是為了迎接孔鮒。
孔子死了,可是他的著述和思想言論,像是黑暗里的燈火一樣,為許許多多年輕人照亮亂世中的人生道路。
孔鮒因為是孔子后代的緣故,被人以隆禮迎接。
那日孔鮒弟子叔孫通看到寬闊的咸陽城街道上,所有的儒生們都立在兩邊恭敬地迎接孔鮒。別提有多羨慕了。
他希望自己也能有朝一日成為這樣的人。
只是,孔鮒卻不喜歡迎接他的人。
當初,他面對眾人的迎接,臉色不太好看。因為這些儒生之中,有很多人其實是早年放棄了氣運衰敗的故國,為了金錢地位來到秦國。
孔鮒怎么能和這些人茍合取容呢。
而且孔鮒熟讀易經,認為那些主動求仕的人其實是因為缺乏才能、不夠自信,所以才盲目追隨求仕。實際上,栽好梧桐木,鳳凰自來棲。
一個人如果真正掌握了天地運行的規律,明白了道,那么他自然而然會被人所熟知,自然而然會被人舉薦到君王面前,自然而然會得到重用。
所以在孔鮒眼里,來迎接他的人,其實都是些擺場面的臭魚爛蝦。
你還別說,孔鮒清高自傲,可是他看得并沒有錯。鼓動儒生們來迎接孔鮒的,其實就是以周青臣為代表的儒生們。
這些人平日里圍在嬴政身邊,只干一件事――給嬴政歌功頌德。
嬴政走向自高自大,和那十多位博士脫不了干系。
堂堂一國的皇帝,若是被三五鄉野草民歌頌,始皇帝未必以之為樂。但若是這些人都是名滿天下的‘賢能’,那這些夸獎在嬴政心目中,就沒有虛構的成分。
別人夸他什么,他就真的相信了什么。
那皇帝的新衣,就是這十幾個人連著趙高、李斯,一起給嬴政穿上的。
如今趙高被斬,和趙高有所勾連,私相授受者多達上百人,這些儒生們,就是重要組成者。
如今大秦帝國發生了這么多的事情,整個國家都變成了給嬴政服務的機器;統治者群體完全脫離了實際,更是完全脫離了基礎群眾,走向了窮奢極欲的道路。
這些儒生們,簡直是‘居功至偉’啊!
當時周青臣前來迎接孔鮒,也不完全是為了孔鮒,主要是為了拍恒陽君的馬屁。
人是太子請來的,他來迎接,那就是捧太子的場子。
但是孔鮒臉色非常難看。周青臣畢竟是已經被封的博士,地位極高不說,還在朝中有職位,因為他能讓嬴政高興,所以嬴政準許他入朝議政了。
那孔鮒臉色難看,不免讓叔孫通捏一把汗。
他不住地給周青臣臺階下,讓周青臣的臉色不至于從青轉白。
但是孔鮒還是因為對待周青臣禮數不全,回去就被周青臣將此事稟報給嬴政。
周青臣對嬴政說,“孔鮒為人高傲,您若是召見他,恐怕要被他訓斥了。”
嬴政那時自負,自然不信。
結果嬴政真的會見了孔鮒,可是孔鮒到來之后,卻問嬴政說,“陛下打算如何治理天下呢?”
嬴政以為孔鮒會頂撞他,結果是來質問他。
孔鮒此舉果然印證了周青臣在嬴政面前說的話,嬴政認定孔鮒高傲。
而且嬴政都成為皇帝了,他的目的是要讓所有人都聽從他的話,而不是讓自己聽從別人的話。
所以孔鮒就此被嬴政擱置了。
嬴政處理政務,都是去問周青臣這些事是否合乎禮法,而不是詢問孔鮒、淳于越這些人。
因為只要問他們,他們勢必說反對,勢必教嬴政做事。
那么今天這種局面,就是嬴政長久地排斥忠誠耿直之士的報應到了。
司馬毋懌連同宮中諸多史官,如胡毋敬等人一起來拜見孔鮒。
太學鯉魚閣里,七位史官一同來到孔鮒身邊。
伴隨著趙高被殺以及其秦人被株連,史臣們也得到機會,開始撥亂反正。
他們也早就受夠了過去那種奸佞當道的日子了。
說好話、說假話、說空話,就可以升官發財;可是說真話、說難聽的話、說有用的話,就會被冷落。
朝中這種風氣一旦開始,那那些秉筆直書的史官們,他們難道有活路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