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除非他們不走水路,不走山道,直接從山地上穿插越過來。
可是林間瘴氣重,又有迷霧,更有猛虎蟲蛇,非常危險。
只是項燕少算了一回事,如果是李信帶兵的話,這些危險就通通變成了無。
當初李信追逐燕軍數千里,之所以能追的上,就是只走截道,走險路。
對李信這樣的人來說,天底下無有難事,只有怕與不怕的區別。
有天下裝備最精良的戰車,有訓練最精良的士兵。
秦軍入楚,那是一路蛇擋殺蛇,熊擋殺熊。
更何況,五萬人馬的騎兵,光是開路的四駕戰車,就已經嚇得鳥獸奔走四散。
而且秦軍有弩機,基本上開路先鋒把能報信的在第一眼看見時就直接射殺了。
這一路過來,李信他們遇到不少烽火臺。
若是旁人,大概會想辦法繞道不驚動他們。
李信早年就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當時帶他的將軍還是秦國的老將官,如今已經年老致休。
當時他就想要解決這個事情。
老是遇到一個烽火臺就繞,遇到一個烽火臺就繞。太浪費時間了。
所以李信在自己成為千夫長時,就自己著手打造了一支隊伍,專門訓練他們運用繩索,上城下城;更挑選神射手,專門去射殺看守烽火臺的人。
只要有人敢登樓點火,走上高臺之時,就是斃命之時。
因為烽火臺本來就在地勢最高處,所以有人在烽火臺來回走動,非常容易被觀測到。
當然,即將進入他們視野范圍內的將士,也會被第一時間發現。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看守臺,都能讓人在外圍地形可以直接射殺守衛士。
有些烽火臺,有專門防衛的閣樓。
但是所有的設計,都是有利有弊。
設置了防衛敵軍設計的閣樓,士兵要從內部登臺,外圍勢必建立厚墻,用以遮掩防衛。
這時候,就需要那些特種士兵,事先就偷偷潛入,提前盯梢,選好隱蔽的位置。
選好機會,偷偷靠近烽火臺,將繩索掛在墻頭,直接登上墻頭,從上往下機殺搏斗。
李信不是多么天才的人。
這在戰場上不是什么新穎的發明,早在數百年前,就已經有偵查地形,清除‘障礙’的先鋒小隊――這就是斥候的起源。
只是李信培養了更多這樣的人。
因為他認為,戰場上決勝的關鍵是――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