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太子,李信愿往。只是末將有個請求。”
扶蘇心喜,“直言無妨。”
只要肯聽話,想干什么都可以。
――
距離春祭,只有三日。
秦軍開始關閉所有城池各處城門,不許任何人隨意出入;街上巡邏的兵衛也多了起來。
夜間,將軍李信以調兵防衛為理由,先后抽調了五萬兵馬陸陸續續離開敵營。
秦國人在楚國內安插眼線,楚國人也在秦國境內安插眼線、細作。
因為秦國人和楚國人都是人,都有各自的國。一個是大利當前,一個是大敵當前。為了自己的國,為了自己的家,雙方都在拼命。
作戰的雙方主將也都知道,彼此都有人馬眼線安排在敵軍之中。
這是一種奇怪而又微妙的默契,也可以算作是一種平衡。
所以一旦有一天,接收不到自己這一方細作消息,又或者消息來遲了。
這種平衡被打破,這時候就要出大事了。
項燕現在就面臨這種情況。
他在營帳之內左右徘徊。
秦軍一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們非常驕傲,只要好好利用這種心態,讓他們輕敵,就可以很容易擊敗他們。加上這次又是秦太子帶兵出征,他就算再怎么地位高,得人心,可是年齡小是事實,沒有帶兵打仗。
長久拿不出實戰來,還面對我的挑釁如此視若無睹。
自古以來,民眾愚昧不堪。
軍中士卒,也沒有好到哪里去。
時間一久,他們也必定對秦太子道非議。
項燕知道,秦太子是個很不錯的對手。他相信秦太子扶蘇一定早就洞察了自己的目的,所以才忙不迭入軍營安撫將士。
可是即便上位者再怎么明智,很多時候也并不能力挽狂瀾。
事實擺在眼前,只能看誰的一邊人心齊,對將領更有信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