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后期歷史上,項羽表現出對楚國土地的種種執念,也就源自項氏一族的歷史,在當地的榮耀。 言歸正傳。 扶蘇認為,“這宛城距離平輿,足足有幾十里路程,行軍三天三夜都不能到。我知道項燕臨行前,楚王答應給項燕四十萬兵馬,現如今他手上只有二十萬兵馬。” “我猜想,就算楚王沒有給夠他四十萬,但是他一定在別處部署了兵力??峙卤€不少。眼下楚國雖然號稱帶了二十萬兵馬,實際上只有十二萬人在宛城前。” “項燕此人和別的楚國大將不同。早在楚國楚考烈王在世時,就曾指著項燕說,他以后是可以做大將軍的人。楚王負芻繼位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任命項燕為大將軍,這些年他一直都在整頓兵馬糧草,對楚國各城池,人口、地形地勢的情況十分熟悉。因為他治軍嚴謹,楚國百姓也都擁戴他?!?br> “他帶兵到宛城,始終沒有主動進攻的意思,可見對我并無輕敵之意。光是這一點,已經勝于諸多將軍。” “他一定備有后手。準備隨時應付我軍。我猜項燕一定來到,我軍如果要入楚地,一定會采取兵分兩路的方法。我們就來個將計就計?!?br> “平輿本就是此次項燕大軍的本營,我想兵馬糧草一定都過此城。而平輿背后,正是項地,項地千里足以為楚軍支撐供應糧草?!?br> “一旦我們有人進攻平輿,對于楚軍來說,就是截斷糧草。楚軍聞言,勢必鐵了心要回去。這時候,就是我們反攻的好機會?!?br> “可是平輿背后有項地,項燕也一定在其他城池備軍。我軍人數上并不占據優勢。一旦楚軍要回擊,我軍將士恐怕會葬身魚腹。所以進攻平輿的人,一定要不能戀戰。一旦見到敵軍前來,立刻撤退。二位將軍以為,誰能勝任這樣的事情呢” 原本計劃好的突襲平輿的人,就是李信。 可是太子扶蘇之前沒有告訴將軍李信,要他打了就撤。 李信到現在都感覺懵懵的,喉頭處也是一緊。 他想占領幾座城池,怎么就那么難。 可是扶蘇是太子,又是大王親定的主將,扶蘇既然說了這樣的話,他就算是不爽,也不得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