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儒家本來一點錯都沒有。 他們都皺著眉,不斷地捋著胡須,一個個也沒說出什么話來。 像從底層晉升起來的將官們,他們一個個面面相覷,當習慣了這無情的世界,一切的吃穿用度、地位富貴,全部都只能靠雙手賺取,統治者從來都不會憐憫下眾。忽然太子這樣的人冒出來,這些人覺得別扭的同時,一個個自然心窩子里熱騰騰的。 漢中后期的儒家已經取走了法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要借助禮法、仁義、孝悌的名義,對底層的民眾加以盤剝,并且將這種盤剝合理化。 其次就是法家的人。 他在告訴所有人,他要做個仁義之君。 孔子有教無類,傳播文化,他為的本來就是傳播《易經》,弘揚傳承上古文化。 任囂本來覺得太子長得年輕,儒雅瀟灑,現在聽了太子這么一番話,他感覺到扶蘇的可怕之處,心里自然而然對太子多了幾分敬重。 “所以兒臣想請求君父,給予這些在外戍邊的將士們,都給予一定的賞賜。這樣做,那些在外戍邊的將士們就會知道,大王從來都沒忘記過他們。” 朝中眾臣心思各異,就是嬴政,他也沒法說扶蘇這個主張好。 扶蘇是出了名的親民,其實他并沒有得到當今秦國法吏高官集團們的認可。 而在一個朝廷里,這樣的人根本不在少數。 “他們長久在外戍邊,雖然不至于風餐露宿,可是卻失去了立下戰功的機會。而且他們還要辛苦巡邏,當地方發生異動時,他們是君父在外唯一的助力。” 另外就是此次確定了要隨軍出征的將軍們,他們聽到太子這么說,一個個都對扶蘇投去感激佩服的目光。 但是國家建立之初,統治者都能吸取前朝滅亡的經驗教訓,一旦王朝延續時間稍久,這個時候就要搬出來孔子,搬出來儒家。 很顯然,扶蘇是要給予戍守邊關的將士一定的利益,安撫他們。這樣做沒有錯,很好。 而扶蘇處的時代,戰國末期,秦朝建立前夕,秦法家在秦國一支獨秀,如日中天。 只是,這時候馮去疾、李斯、趙高,一眾秦國高官們卻面色冷淡。 ‘大王又不讓這些將軍、士兵在外另娶妻,更不準生子,這可就太為難他們了。’ 但是等到秦漢之交,一切都變了。 尤其是任囂,他非常震驚。‘太子真是個可怕的人啊。我明明一句話都沒說,太子居然知道了我心里在想什么。這戍守的差事,從來都是扔給不被重用的人去干。一旦被扔去邊邊角角,一守就是三五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