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孟加拉總督在印度搞出那么大的動靜,直接將整個北印度都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也成功打亂了朝廷原本的殖民部署,不過好處卻也顯而易見,最開心的當屬沿海地區的商人,尤其是經營棉紡織行業的商人。
徐峰峻為他們奪取了北印度全部棉花的獨家采購權,而有了北印度的棉花供應,可以極大彌補沿海城市的棉紡織業原料缺口。
歐洲商人要遭殃了!
本來中國商人在海外,就是出了名的卷王,不僅對外卷,自己內部也在瘋狂卷。
來自歐洲列國的商人,完全跟不上中國商人的節奏,不管打價格戰,還是原料戰,全都被中國商人吊錘。
要是換做幾十年前,他們還能通過大屠殺,物理手段解決這個問題,就算到了一百年后,英國人也有鴉片來緩解這個貿易逆差問題。
可現在,中國在歐洲列國眼里,簡直強大的不講道理,而且中國皇帝在他們眼里又是個“極端專制”的戰爭狂人。
大屠殺?
但凡誰敢動手,滅國可能不至于……不對,可能真的至于。
中國確實打不到歐洲,可歐洲還有英國、葡萄牙、荷蘭、西班牙這幾個老牌強國,作為中國的盟友。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現實的利益。
打又打不過,做生意也做不過,賣鴉片……中國已經禁毒了,鴉片賣不過去,誰敢賣,朱皇帝就敢發兵去打誰。
慢性死亡了。
就在大明將北印度納入中國殖民區,南印度打了幾年的四國戰爭,也是終于在孟加拉總督府的調停下,四國于孟買正式簽訂停戰協議。
沒辦法,南印度的混戰打的太久了,不僅英葡丹荷四國都打疲了,而且還嚴重影響到了中國在南印度的海上貿易。
孟加拉總督徐峰峻實在受不了,索性趁著這次機會,遣使出面調停,順便從南印度撈點好處和關稅優惠什么的。
同時,也敲打敲打這些越來越跳的英國佬。
英國人敢怒不敢言,本來他們應該擁有完整的南印度,可現在卻因為中國的出面介入,雖然還是占據了最大的那一塊,但卻也是最難啃的一塊。
重新劃定的英國殖民區屬于馬拉塔帝國,這些馬拉塔人也是印度次大陸最后的一批印度教徒,他們對英國人并不怎么聽話,偏偏馬拉塔帝國又正處于強盛期。
英國人肯定能解決他們,但由此花費的時間怕是得比原來殖民印度要來的更長。
為了彌補南印度戰爭帶來的損失,英國人不出意外將目光轉向了殷洲。
順帶一提,就在五年前,喬治華盛頓出生在了弗吉尼亞州。
……
建武二十二年,無大事。
二十三年,底馬撒、阿拉干、曼尼普爾諸國,陸續向南京朝廷遣使,朝覲請封。
其中的底馬撒國王,甚至奉上了永樂年間,大明賜子的底馬撒宣慰司大印。
朱皇帝龍顏大悅,不僅十分慷慨的給底馬撒國王換了塊新印,還來者不拒,全都賜封金印袍服。
至此,從孟加拉流域到緬甸東南亞,已經全部變為大明屬國宣慰。
不客氣的說,現在的大明中國,就是四夷賓服,萬邦來朝了。
二十四年,于準噶爾發動叛亂的達瓦齊還是落敗了。
這家伙帶著殘部狼狽退至烏魯木齊,并遣使請求能夠舉城內附中國。
烏魯木齊不僅是北疆到南疆的道口橋頭堡,也是陸上絲綢之路北道要沖。
唐時這里興建了庭州四縣,其中的輪臺縣就坐落于烏魯木齊,現在都還能在烏魯木齊的東南郊,見到輪臺縣的古城遺址。
明軍收到消息,迅速出兵翻越天山,前往接收烏魯木齊。
剛剛將達瓦齊擊敗,重新整合了北疆各部的噶爾丹策零,聞訊頓時又驚又怒,他現在的地盤只剩下了北疆半片,還是破敗不堪,剛剛經歷過戰爭內亂。
若是讓明軍奪取了烏魯木齊,這座通往北疆的戰略橋頭堡,那還得了?
當年的夏秋交替之際,噶爾丹策零盡起三萬騎兵,強攻烏魯木齊城。
明軍當初西征大軍主力,在南疆收復以后便已經分散出去。
其中,有一萬兵力回返陜甘地區,余下兩萬人則分兵兩部。一部去了大宛宣慰司筑城戍邊,還有一部則繼續分兵,駐防南疆各縣軍民府。而青海各族聯軍騎兵,則哪來的回哪兒去。
西域南疆太窮,現在又是朝廷鼓勵民間移民墾荒,又要到處筑新城,錢糧方面沒辦法在南疆留駐太多軍隊。
兩萬大軍分兵駐扎各地,已經是極限。
收復烏魯木齊的明軍,兵力只有兩千人,還是從吐魯番分兵過去。面對噶爾丹策零三萬大軍進攻,只能死守城池。
噶爾丹策零打了許久,愣是打不下來,沒辦法只能繞過天山,南下劫掠打糧。
好在吐魯番軍民已經提前得知消息,漢人移民在官吏的安排下,陸續撤離入城防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