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德川吉宗為了振興幕府財政,好有錢搞軍事,便沒有修復這里的海防工事,反而在此建起了織殿、鍛冶小屋、制糖所、制鹽所、藥草園等,用以興辦產業。 那些江戶灣的警固眾,還是這些年幕府得到了走私利潤,為了進一步保護貿易海船,才雇傭的一伙海賊眾。 幕府這邊還在商議對策,江戶灣那里的海賊們卻是已經跟明軍艦隊碰上。 這些海賊自然不可能對幕府有多忠心,純粹就是逃跑路線全被明軍艦隊堵死,只能選擇正面硬剛突圍。 “那些就是日本國的水師?”王宗談拿著千里鏡,似乎有些迷惑。 在他眼里,日本水師的戰船也太小了點? 甚至連明軍艦隊的常規戰船都比不了,說它們是戰船都算抬舉了,頂多就是一些民船,連炮口都沒看見幾個。 受雇江戶灣警固眾的日本海賊們,他們居然還有個“海賊大將”,畢竟是幕府雇傭的海賊,肯定還是有些實力。 只是,當他們的“海賊大將”石川健二來到甲板,拿出自己曾經從某個荷蘭商人那里“買”來的千里鏡。 然后……他懵了。 “中國戰船都這么大的嗎?”石川健二一臉震驚和恐懼。 這些年下來,大明的海軍也不是真的啥都沒干,好不容易在皇帝側重下,拿到的軍費全部用于建造新型戰艦。 一代戰艦早就淘汰了,就連二代都成了常規編制,石川健二看到的是前年年末才正式下水列裝的三代戰艦。 與當前“版本”的造船傳統一致,所有明軍戰艦都是采用蓋倫船設計,并盡可能往大了造。 總結就是“大就是強,笨重就是美”的原則,能裝的炮臺越多越好,噸位越重越好。 不光是造船上的投入,大明海軍這些年下來,也開始學習正規的海戰了,傳統的戰列線戰術早就融會貫通,還有現在新興的艦艇機動戰術。 幾艘三代戰艦習慣的排起戰列線,無論哪一艘對日本海賊船都是巨艦,后方是機動性更強的小船。 “倭人的戰船這么小,還那么麻煩干嘛?直接撞過去,不要讓他們跑了!”王宗談放下千里鏡。 優勢這么大了,還打個毛的海戰,直接強行碾壓過去就行了。 幾艘三代戰艦往前沖鋒,石川健二的主力“戰艦”也不敢正面硬碰,只能后撤避讓。 而其它更多的小早船,他們連火炮都沒有,只能強行貼近,意圖用鐵炮射擊。 “砰砰砰砰!” 沒有任何用處,明軍船上的火銃兵早就準備好了。 不論射速還是射程,都比海賊們的火繩槍厲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