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從表面上看,孟加拉上下全部沉溺于中國商品,還有中國工廠帶來的巨額利潤,他們似乎也變得更有錢了。但這都是表象,實際上整個孟加拉從軍事到國家財政,已經完全依托于孟加拉總督府。 孟加拉總督府已經在去年,與吉大港總督正式合并,孟加拉總督遷調回國,而吉大港總督轉為孟加拉總督。 張廣泗這家伙運氣不錯,原來的孟加拉總督回國了,而他正好頂上空缺,總督是做不了了,但卻提調到了都督府主官,還是皇帝親下的圣旨。 他也明白皇帝給他這個任命是什么意思,要不了幾年,孟加拉總督府與孟加拉本土貴族,必有一戰,就算沒有戰爭,也要強行找理由發動戰爭,完全控制這里。 這里的土地肥沃,河流水系豐富,還有好幾個天然良港,說一句老天爺賞飯吃都不為過。 如此好地,怎么可能讓這群愚昧無知的孟加拉人獨占? 在遠東亞洲的海貿市場,中國商人瘋狂內卷擠兌之下,終于有內地省份的商社按捺不住,他們斗不過最早吃螃蟹的閩浙粵海商。 于是乎,這些斗爭失利的南方內地商人,陸續選擇加入殷洲遠洋貿易的行列,這條航路太遠,真沒多少沿海商人愿意走。 雖然利潤很大,但對比亞洲市場,還是讓他們覺得劃不來,也是風險很大。 風險確實有,但利潤也高,那些加入遠洋貿易的內地商人,僅僅第一年,刨去各項成本和船員水手的高薪,也還是賺取了幾倍的利潤。 而且全程只沉默一艘船,風暴天氣船艙進水,壞了兩船貨物。 這可激勵了其他商人,越來越多商人選擇前往殷洲探險,到最后不僅有南方商人,連北方商人也加入其中,而且一加入往往都是一群商人抱團前往。 這樣便可以分攤遠洋有可能帶來的損失,所有商人共同進退,賺了就一起賺,賠了就一起賠,有錢了也能將生意進一步做大,甚至與那些壟斷市場的大商社競爭。 朱怡炅不知不覺間,這個時代的商人,居然自己就無師自通,慢慢琢磨出了股份制公司的雛形。 還只是雛形,而且僅限于遠洋殷洲的海貿。 即便抱團了,這些商人也還是以籍貫為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