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也得益于蒸汽機的廣泛運用,大明新朝的工商關稅年年都在增漲,到現在已經漲到了全國財政歲入的三分之一還要多。 就按目前這個比率,不出二十年,中國的農業(yè)稅恐怕就無法再壓得住工商業(yè)和海關貿易。 這也不光是蒸汽機的功勞,還在于全國人口的增漲,人口變多了,勞動力自然也就增加了。 從朱皇帝起兵至今,第一批新生兒都已經成年,可以在外做工賺錢,貼補家用了。 而且《女誡》的改革,也為進一步解放女性勞動力,提供了輿論上的依據和支持。 隨著第一家蒸汽工廠在沿海城市建立……不是作坊,而是真正的工廠。雖然規(guī)模還很小,但卻是正兒八經全面利用到了蒸汽棉紡機。 越來越多的民間女子,開始拋頭露面,甚至干脆進廠做工,女子也能成為家里的頂梁柱了。 當然,這個情況目前只在沿海省份出現,因為沿海有著海貿之利,商業(yè)發(fā)達,所以允許出現蒸汽棉紡工廠,越往內地省份,蒸汽機就越罕見。 尤其川西南這些省份,完全看不見蒸汽機,依舊維持著傳統(tǒng)的男耕女織,耕讀傳家的生活方式。 沿海城市出現工廠,也意味著工商業(yè)的產量迅速增長。 產品一多,就得賣出去,變?yōu)槔麧櫋?br> 日本、南朝鮮、南洋群島、東南亞、西域的市場,已經完全被中國商賈壟斷。 就連荷蘭人在南洋僅剩下把持的香料群島貿易,也在中國商人的瘋狂擠兌下,在去年就已宣告破產,香料群島雖然還在荷蘭人手中控制,但所有香料的收購專營渠道,早已被中國商人侵吞了干凈。 要是換作以前,荷蘭人保不齊就得發(fā)動大屠殺,但現在嘛……只要他們敢這么干,都不用朝廷發(fā)兵,光是這些件結社出海的海商,自己就能拉起一支臨時艦隊,跟荷蘭人拼一拼,到底誰更船堅炮利。 這年頭,沒點家伙傍身,誰好意思出海做生意? 中國商賈不僅擠兌荷蘭、西班牙等國的市場份額,同時自己內部也在瘋狂內卷。 這些家伙為了壟斷更多的市場份額,甚至不惜聯(lián)手砸錢,不斷抬高棉花、香料這些原料貨物的收購價,利用財力去擠垮別國以及敵對商社。 荷蘭人先是失去了香料群島貿易專營權力,如今又接連在棉紡織業(yè)受到巨大沖擊,他們的東印度公司好不容易之前與英國人聯(lián)手,稍微喘了口氣。 現在又被中國商賈瘋狂內卷擠兌,甚至他們還是被誤殺的,中國商賈也不需要專門砸錢,來對付弱小的荷蘭人。 今年年初,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價再創(chuàng)新低,許多荷蘭股民對公司失望,紛紛拋售手里的股票。 與此同時,印度孟加拉地區(qū),自從英國人將這里的殖民地,打包賣給了大明中國。原本尚處于萌芽期的孟加拉工業(yè),迅速被來到這里的中國商人沖垮,所有工業(yè)城市不是被中國商品占領,就是干脆被中國商人控制收購。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