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太子的座艦,在天津大沽口北港登陸。
天津之名,取自前明太宗靖難于此,為天子渡津之地。
大沽口也自此而始,成就明清兩朝,拱衛北京海防重鎮。現今北京都城地位不在,但大沽口卻并未因此而衰落,反而北段沿海近幾年來,也在朝廷持續投入下,迅速崛起為北地海貿大港。
大沽口北港的隸屬也比較有意思,從嚴格的行政區劃來說,這里應該歸屬天津知府管轄,但實際上卻是順天府尹、天津知府、河北布政司三方共管。
行政管理體系看似混亂,卻又保持詭異的平衡,天津知府、順天府尹、河北布政司都曾數度上奏,闡明大沽口北港的管轄問題,甚至還進一步提請天津的行政歸屬
朱怡炅沒有做出明確批復,這個問題他打算留給兒子,等將來太子登基,天津府的行政歸屬問題,也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新帝對北京的態度。
朱伯圻還未下船,就已感受到港口繁華。
放眼望去,港口停靠商船,往來絡繹不絕,整個碼頭都是繁忙勞碌的苦力,還有成批等待裝卸的貨物。這些貨物大部分都來自南方,也有部分是從遼東、草原等地裝船過來,而且還不是將天津港當做中轉站。
別看天津北港新開沒幾年,但這里毗鄰北京,即便如今的北京早就不是都城,可戰略經濟地位依舊不可小覷
更何況此前皇帝專門將北京變成直隸府,進一步提高了北京的政治和戰略地位。這等于是一個昔日舊都,又加上軍事重鎮,比之前明的陪都南京都不遑多讓。
商人們并不傻,知道北京未來就算恢復不了首都地位,那起碼也能保住北方大城、軍事重鎮,這其中的物資需求,以及能賺取的利潤,足以讓各地商人來此貿易。
眼前這些都還算少的,畢竟港口新開沒幾年,許多商人都還在觀望。
太子座艦靠岸登陸,軍艦提前對港口清場。
這或許有些擾民,但如今海貿可沒有后世那么文明,大海上隨處可見海資。民間商船為了自保,普遍都會裝載火炮,這些火炮講港以后,就會進行拆卸,而且需要到官府報備。
朱伯圻在一處碼頭下船,隨行侍衛和官兵提前在港口開辟出道路。
原本繁華忙碌的港口瞬間陷入停滯,所有碼頭工人、商船掌柜、船員水手們,全都被集中驅趕到某處,敬畏的看著從龍船上下來的太子殿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