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如今的農部尚書是黃旭,他是先前主導試驗,并推行江南地區農田棉稻輪耕,才得以官居尚書。
近幾年下來,前往殷洲貿易的船隊,陸續帶回了殷洲、檀香群島等地的本土農作物,還有一些特異樹種。
除去檀香木、檀香野豬、檀香秧雞外,經濟價值最高的,就屬苦木薯和面包樹了。
其中,苦木薯主要是從馬六甲帶回的作物,這玩意兒原產地在南殷洲的巴西,后來西班牙殖民殷洲后,發現了這種當地土著食用的薯類作物。
一一四.四一.八四.一六八
這么算可能不太合適,但也相當驚人了。
面包樹的優勢真沒啥好說的,因為實在太多了,這玩意兒簡直就是農作物里的六邊形戰士。
朱怡炅點頭:“朕知道,地方官府推種苦木薯,必須向百姓三令五申。尤其呂宋、八百軍州府諸地,總督與軍州府元帥,務必知曉正確食用法子。再讓宣傳部,廣而告之百姓。”
而且這還是沒有后世的化肥加成,現在的大明新朝,正七品縣令的俸祿已經漲到了60石祿米,也就是說只要一畝地的苦木薯,就能養一方縣令了。
唯一值得高興的是,面包果產量的確高,一年有大半的時間,都是結果期。
農部嘗試了許多辦法,都無法長期有效的保存面包果。
苦木薯具有的優勢,它全都有,而且更牛逼。
畝產80到140石,這么說可能沒什么概念,但你只要知道,紅薯產量就算到了近現代,也都到不了100石的畝產。
“畝產130石?”朱怡炅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
有這些優點,不易保存的缺點,倒也不是那么讓人在意,保存的問題可以后期慢慢想辦法,大不了直接當口糧吃了就是。
靠著這些優良特性,苦木薯大約兩百年前就被巴西的葡萄牙人傳入非洲,隨后又通過哥倫比亞航線,迅速傳播到遠東殖民地。
黃旭一聽面包樹,臉上笑容比之剛才說到苦木薯,還要興奮激動:“陛下,臣正要說到此樹,遠航船隊自檀香群島帶回的面包樹,比葡萄牙的苦木薯還要神奇,甚至堪稱神異。”
朱怡炅這下聽明白了,連連拍手贊道:“好好好,這苦木薯果然是好東西啊!”
黃旭跟著補充道:“陛下,苦木薯雖然高產耐旱,也能防治病蟲害,但其本身有毒。若要食用,須得先以清水浸泡數日,再干燥烹煮,方能食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