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爪哇島的擴展殖民戰爭,從雨季結束一直持續打到雨季來臨,才終于階段性停戰。
期間,日惹蘇丹知道自己打不過,幾度遣使,低聲下氣請求停戰和談,并且愿意賠款割地。
椰城總督閆伯永不同意,因為他還沒撈夠,爪哇的明軍駐兵和開墾漢人也沒搶到足夠土地與佃奴。
雖然椰城人口不足,吞并萬丹已經是極限,但向東打掉萬隆城還是可以的,沒有足夠的漢人那就先駐軍占著,當做軍事堡壘也不是不可以。
為了減少統治成本,老弱病殘全部殺光,只留下一些壯勞力進行閹割,土著女人就留下來,配給漢人和駐軍將士,進一步繁衍人口。
吃到了沒有成本與快速擴張的甜頭,現在閆伯永都有些后悔,若是當初他就這么干,整個爪哇島他早就拿下了。
現在只能趁著有時間,吃多少算多少了,這可都是政績,血淋淋的政績!
日惹蘇丹幾年“血戰”打下來的西部爪哇和中部爪哇部分,眼看就有著統一爪哇,重建新的馬打藍蘇丹國,結果一朝回到解放前不說,還被徹底堵死在了一處。
現在他的西面是椰城總督府的前哨軍鎮萬隆城,萬隆領主提前跑了,所以沒死。東面則完全被三寶壟都督府暴力擴張,完全切斷了他與梭羅蘇丹的連接。
日惹蘇丹被堵住了,兩邊都是中國人,而且全都打不過。
梭羅蘇丹運氣一如既往的好,雖然損失了近四分之一的土地,但沒被三寶壟的中國人當做首要目標,損失不是很大。
而且,三寶壟的中國人擋住了日惹蘇丹,那他就能集中力量往東打了。
東面的泗水蘇丹還在與馬都拉打拉鋸戰,梭羅蘇丹覺得自己怎么說,也不至于連泗水蘇丹都打不過吧?
等到南洋消息送至南京,滿朝文武雖然早已習慣皇帝在海外開疆拓土,但還是被椰城總督閆伯永搞出來的殺戮驚到了。
許多大臣覺得閆伯永未經上奏,私自在南洋大肆屠殺海外藩民,這有違圣人之道。
但也有一些大臣認為,既是開疆拓土,哪還講什么仁義道德?
只是閆伯永擴張有些太快了,椰城總督府的殖民速度可能會有些跟不上,而且那些土地的土著雖然都被屠戮一空,但殖民開墾也還是需要成本的。
兩派大臣各執一詞,卻難得沒有在朝堂打起口水戰。
朱皇帝對大臣們的洗腦還是很成功的,凡是能站在朝堂的文武官員,基本已經認同了皇帝的開疆理念。
什么天朝上國,早就成了過去式。
也不能說過去式吧!
既然你認可我大明中國是天朝上國,那作為屬國番邦,獻土納降那就是你的榮幸。
要是不愿意,那便是敬酒不吃吃罰酒!
紫禁城。
朱怡炅正在召集內閣大臣開小會。
朱承訓說:“閆伯永此番在椰城、舊港、三寶壟掀起戰爭,雖殺戮無數,但也為我大明椰城總督府,拓土數倍有余。尤其椰城、三寶壟所在之爪哇島,這里遍布火山口,島上土壤肥沃,幾乎到處都是上等好地,稍微開墾便能活命無數。”
王遠跟著拱手道:“南洋之戰,雖是我大明先動的手,但爪哇的日惹蘇丹不敬天朝,擅自吞滅天朝冊封之勃良安蘇丹。椰城總督府出兵攻打,這是名正言順,而且真正戰爭的主力,皆是三寶壟、椰城、舊港之漢民。”
鄔思道笑道:“既是民間糾紛之事,豈可上升于國朝大政?這些南洋藩屬,也未免太過不懂事了些。”
三言兩語間,閆伯永在南洋攪起來的腥風血雨,就變成了民事糾紛。
而巴鄰旁蘇丹派遣使節來天朝質問,反而成了屬國不懂事,一點民間百姓的糾紛,就跑來煩擾天朝皇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