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陳濟卻提出不同看法:“椰城總督在爪哇、蘇門答臘為朝廷開疆拓地,雖名正言順,但到底擴張太快。短短一年不到,椰城、三寶壟、舊港三地領土,便開墾擴張一倍有余。舊港都督府漢民人口較多,后續可著手從舊港遷移部分漢民,至爪哇開墾那些人手不足的新地。爪哇土地肥沃,舊港漢民不會拒絕,但也要就此立下規矩?!?br> “無規矩,不成方圓。開疆拓土,也要有開疆拓土的法度約束?!绷志霸=又挷缯f道,“椰城總督府轄地,都在南洋一片,那里的群島平原較多,土地也大多肥沃,適合開墾。最重要的是,那里的海外漢民繁衍幾百年,有著足夠的人口基礎,所以可以允許椰城總督適當采取一些激進手段。但呂宋的漢民很少,就算經過這些年不斷移民,也仍舊不足五萬人,不可令其效仿椰城總督,而應循序漸進,并且適當教化一些土民番人。” 說白了,就是陳濟、林景裕也贊同椰城總督的殺戮擴張,但這樣擴張太過簡單粗暴。 椰城總督區的漢人足夠多,也只能勉強跟得上殖民的速度,甚至打下來的萬隆城,也只能先當做軍堡,再從舊港想辦法移民一些過來。 所以,對于椰城總督,可以允許他適當的激進一些,但不能每一任都這么干,得留出漢民喘息和開墾的時間。 而呂宋總督則恰恰相反,因為呂宋島的漢人太少,到現在都只能沿著呂宋海岸線開墾,甚至都沒開墾完,這里的平原也沒爪哇那么多,沒有爪哇那么遍地沃土。 呂宋總督要是效仿椰城總督,反而會大幅增加呂宋總督區的殖民成本,于國無益。 朱怡炅聽了內閣五人的建言,又反復對照椰城總督與呂宋總督的奏報,包括這兩大海外總督區的實際情況,人口、糧價、物產等等諸多細節匯報。 在經過認真思量,心中總算有了計較。 大概就是椰城總督區這樣的海外領地,本身土地足夠肥沃,而且有大片的平原,當地繁衍的本土漢民也足夠多,那就可以適當激進一些,能平推擴張就平推擴張,直接一路屠殺過去。 不用計較什么殖民成本,土著男人通通閹割了做佃奴,土著女人則分配下去用于繁衍人口。 這樣也能吸引內陸漢民,不斷往海外移民過去。 閹割奴隸這種操作,也并非椰城總督閆伯永的獨創,早在上千年前的大唐,有名的昆侖奴便是閹割過的,只不過都是阿拉伯商人幫著閹割。 不閹割奴隸,哪里賣的上價錢? 而對于呂宋總督區情況則不同,這里大片都是山區叢林地形,氣候復雜,漢人基數也太少,用軍隊一路屠殺,成本太高,就算打下來大片土地,也沒足夠漢民去開墾,只能是空耗國力。 所以,就得一邊緩慢打過去,一邊教化宣撫土著番民,勸他們歸化做明人,一如臺彎島上的那些歸化番人。 與之同理的還有地處西伯利亞的嶺北府,這里冰天雪地,殖民擴張幾乎不可能。只能沿河控制幾座軍鎮城市,并且與當地的薩哈人部落聯手交好,將他們變成大明中國的一個民族,這才是正確的殖民做法。 不出意外,西伯利亞在未來,也將始終都是中國的羈縻領土,而無法真正變成行省。 還有漢城布政司、廣南、青海、遼東、漠南草原諸地,這些土地有著一定的漢人基礎,甚至漢城布政司與廣南,干脆就是推崇漢文漢學,主要以招撫教化與緩慢移民為主,盡可能讓漢人成為主體民族即可。 至于八百軍州府、藏地雪域這些地盤,基本都地形惡劣,只能先從一些核心土地入手,慢慢建城控制,而且還要牢牢掌握宗教輿論力量。 經過與內閣開小會商議,又自己琢磨好幾天,朱怡炅隨即下旨給內閣,要求盡快立下一個規矩章程。 這個規矩章程就作為今后各大海外總督區,以及一些新擴張領土的施政參考,務必要做到因地制宜,一切以開拓為主,守土為基。 具體如何,則視實際情況而定,但絕對不能蠻橫著來。 內閣接到旨意,迅速草擬出了一部《海外治民要領》,并呈遞給了皇帝過目。 朱怡炅看過以后,稍作修改便批復發回,并且下旨:今后海外總督上任,必須先考核通過《海外治民要領》,否則不得履任總督職銜。 …… 印度孟買。 德雷克這位原孟加拉殖民總督,現在已經換了工作。 他現在是英國東印度公司與大明中國,保持長期溝通的專職外交官。 法國人已經在印度一敗涂地,英國、葡萄牙、丹麥-挪威、荷蘭、大明中國五國聯軍對法國人發動海戰,就算法國本土艦隊來了,也不定能不能扛得住。 法國東印度公司喪失了在印度的所有殖民地,現在的英國人志得意滿,正在積極籌劃對南印度土邦的統一戰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