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佛塔-《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第(3/3)頁
看來這些漢人契丹,的確是不可小覷了。
來到藩館,比龍和隨行的幾十人沙俄使者團,全部被扔在了一處院落區,周圍一片就是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使節團的住宿區。
很明顯,這是鴻臚寺那邊故意把這些人安排住在一起。
比龍沒有窩在房間,而是直接出門打聽情況,一出門就見到正在閱讀《明史》的英國使節艾德豪。
艾德豪看著對方的衣著樣貌,有些不太確定:“閣下是……德意志人?”
比龍眉頭緊皺:“我現在是俄羅斯沙皇國的使節。”
艾德豪頓時嗤笑:“這沒什么區別。”
對,反正都是鄉巴佬,這時期的德國人只能用貧窮落后來形容,甚至不如沙俄。
至少沙俄是統一國家,而神羅直接被300多個王公和1200多個地方領主分裂割據,真就碎了一地。
比龍用的是拉丁語與艾德豪交流,所以倒是不存在語言不通的問題。
在歐洲很長一段時間,要想成為知識分子,首先就得先學會拉丁語。
換言之就是你要學數學,得先學會英語,否則連書都看不懂,就離譜。
比龍無視了艾德豪話里的諷刺意味,開口問道:“閣下是哪國使者?”
艾德豪十分自豪:“我是大不列顛聯合王國議會與國王任命外交使節。”
比龍聽到對方來自英國,這下總算明白對方的敵意來自哪里了。
自從十年前,由于彼得大帝瘋狂擴張,引起了英國人的擔憂。
于是乎,英國人便開始有意的聯合歐洲諸國,封鎖波羅的海,遏制沙俄的對外擴張與貿易。
沙俄對此非常惱火,同樣在貿易上做出反擊,無差別打擊所有參與封鎖波羅的海的歐洲貿易商船。
這導致沙俄與英國的政治關系,一度降至冰點,直到那位權臣緬希科夫,才開始有所緩和,但至今也沒幾年。
比龍明白歸明白,但考慮到自己是來打聽情況,而且艾德豪手里明顯拿的似乎是漢人契丹的書籍,不由試探性問道:“閣下來到漢人契丹國,難道是要與漢人契丹國建交嗎?”
艾德豪皺眉糾正:“不是什么漢人契丹國,是大明國,也可以說是中國。”
大明國,這是中國對外的官方國號,而且從元朝開始,忽必烈對日本的國書便已經自稱“中國皇帝”。
比龍懶得爭辯:“好吧!大明國。”
艾德豪說道:“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已經與大明中國皇帝,正式結成戰略盟友,兩國今后將會在遠東以及世界共同作戰,對抗一切蠻橫且霸道的戰爭行為。我這次來,便是向中國皇帝,帶去國王與議會的親切問候,并帶回中國皇帝回贈的文學經典。那么閣下呢?閣下出使中國,莫非也是來學習中國的文化與經典的?”
比龍眉頭一皺,對方這是在故意嘲諷自己是沒文化的鄉巴佬。
比龍模棱兩可的說道:“我國與中國皇帝,有些領土上的小摩擦,我受沙皇陛下命令,特來與中國皇帝問候協商。”
艾德豪頗為吃驚:“們沙俄才多少人,居然敢招惹中國?你們難道不知道,中國這些年已經連續擊敗了西班牙與荷蘭人,就連這兩國的遠東殖民地,如今已經不剩下多少。現在的中國已經與西班牙、荷蘭,還有我大不列顛王國在遠東結成戰略同盟,葡萄牙甚至也是我們的盟友國,你們沙俄若是與中國開戰,便是與我們四國一同開戰。”
比龍聽的頭皮發麻,不僅是中國擊敗了荷蘭人與西班牙人,聽話里意思,這兩國殖民地都被中國奪取了,居然還要與中國結盟。
中國人的軍隊到底得有多么強大?
安娜沙皇的出使任務,可是要他務必弄清雅庫茨克督軍區的情況,甚至必要時刻,可以發動戰爭,給中國一個教訓。
現在,這特么到底誰給誰一個教訓?
2008年,從大報恩寺前身的長干寺地宮出土了震驚世界和佛教界的世界唯一一枚“佛頂真骨”、“感應舍利”、“諸圣舍利”以及“七寶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世界級文物與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