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沙俄使節團抵京的時候,已經入夏了。
南京的天氣,漸漸開始變熱起來。
各國使節團完成朝覲任務,很多都沒有直接離京,而是趁著還有時間,留在南京城游覽觀光起來。
尤其是東南亞諸國使節團,幾乎天天都在往南京城的幾家佛寺跑,請教交流中國寺廟的佛法。
大報恩寺的琉璃寶塔已經徹底將這些南洋海外的僧人懾服,他們全都將中國的南京城奉做了佛法的新圣地。
使者們住在寺廟藩館,并非白吃白喝的,鴻臚寺那邊一般只負責三個月的免費食宿,逾期了就得掏錢住宿,而且還要有正當理由。
不過,任何理由留居藩館,都不能超過半年。
過了半年,就會強制遣離,之后就得自己想辦法解決住宿和留居中國的戶籍問題。
當然,英國、葡萄牙的朋友除外。
葡萄牙前期幫助中國采購蒸汽機與優質戰馬,又從中牽線雇傭了一批歐洲來的造船師,還成功構建了與印度、南洋的貿易航線,主要就是貿易戰馬、棉花、船木。
現在,澳門已經被大明正式并入香山縣,那里的土生葡萄牙人也成了大明的全新民族。
葡萄牙在歐洲幾乎算是萬人捶,朱皇帝自然得給些優待,好歹算是在歐洲打顆釘子。
而英國更是不一樣,這可是大明的戰略盟友,就連吉大港與孟加拉也即將交付中國,光是這些利益,就足夠讓中國好好招待英國來的使節團朋友了。
各國使節團在南京參拜佛寺,研討佛法,順帶研究偷學中國的殿閣建筑風格,準備回國后就進獻給各自的國王。
今年十三歲的太子朱伯圻,難得一天放假出去郊游。
與他這位太子隨行的,還有他的五個皇弟與五個皇妹。
這些年下來,朱皇帝雖然沒怎么新納妃子,但后宮現有的這些后妃,也還是相繼給他誕下了三個皇子,以及四個公主。
算上最先出生的太子朱伯圻、二皇子朱伯域、三皇子朱伯圳、長公主朱福,朱怡炅現在已經有了六個皇子與五個公主了。
大明新朝皇室,人丁漸漸興旺,不僅大臣們放心了,天下士子百姓也都安下心了。
今日的朱伯圻一身勁裝,不像平日里的太子袞服那么華貴,卻也一眼看去,英姿颯爽。
這源于幾年下來,在南京軍校練武學習,養成的良好習慣。
南京軍校,也是朱皇帝三年前正式設立,全名南京軍官武將學校,內部統籌了這些年下來,大明各級軍官將領打仗的經驗語錄為主要教材,又以《孫子兵法》為核心基礎。
好些年紀大了,亦或是受傷以后不能繼續從軍,被迫退伍的基層軍官,直接聘用到軍校里面當老師。
總的來說,這個軍校還是有些不太成熟,因為從教材到老師,全都是從戰場里出來的。
不過沒關系,因為現階段能在軍校讀書的,都是募兵時期就擇優選用的軍官深造。
畢竟,現在的大明中國已經到了火器時代,歐洲那邊的殖民者,同樣在火器時代上逐步過渡發展,原來那套讓軍官武將在戰場上臨陣鍛煉戰術技巧的模式,很明顯已經不太適用。
建立軍校,直接系統性和量產化培養武將軍官,不僅成本上比原先更省事,而且還能極大提高軍隊戰斗力。
雖然不可避免,會讓這些軍官的戰術打法僵化,但對于軍事戰爭資源已經開始逐漸稱霸世界的中國而言,所謂戰術計策早就不適用了。
反而直來直去的固定模式,靠更強的國力與成建制的軍隊,完全的碾壓對手,這才是正確戰略。
這也是為啥南京軍校的基礎教材就是《孫子兵法》,因為這一套的核心,就是得有強大的國家與完善的后勤國力作為支撐。
日本曾經抄走了中國的《孫子兵法》,然后拿來用了以后,覺得這本書就是神經病。
對他們而言,那肯定是“神經病”,彈丸巴掌大的地方,還層層架空,分了那么多武士大名,能玩的轉就有鬼了。
朱怡炅把太子扔進南京軍校,一方面是在督促太子鍛煉身體,強健體魄,不要動不動像前明那些皇帝“易溶于水”,另一方面也是在培養太子的軍事才能。
不求太子能夠變成百戰武將,至少軍事地圖得能看的懂,還有將領們的軍情奏報,不要未來登基以后,被文官武將牽著鼻子走。
比龍在大報恩寺藩館沒待幾天,就得到了皇帝召見,這讓他完全沒什么準備,只能朱伯硬著頭皮跟著鴻臚寺通譯官入宮覲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