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冬去春來。
大明新朝也度過了第一個十年,現在是建武十一年。
算下來,朱怡炅來到這個時空也有十二年多了,從一開始時刻擔心覆滅,窮兵黷武與滿清作戰,至現在天下歸一,對外開疆。
滿清韃子早已覆滅,就連那部《清史》也已在南京刊印推廣。
雖然銷量不怎么樣,畢竟就那么四代皇帝,一公一侯,可以講的內容太少了。其中大半篇幅還都是百姓親身經歷過的年代,充滿了苦難壓迫。尤其是對比如今的大明新朝,說一句天上地下也不為過,百姓自然也就不感什么興趣。
倒是隨著推廣傳播,反而不少士紳開始拾掇起了《清史》文稿,然后一面罵著韃子殘暴,不拿天下萬民當人,一面又懷念起韃子時期,士紳免稅,可以蓄奴的“美好”。
當然,若他們知道沒有朱怡炅,后面雍正也要攤丁入畝,那大概……還是會很爽,因為雍正的攤丁入畝只在全部小部分府縣實行,他也知道全面推廣會出事。
而且雍正朝的攤丁入畝,初期還行,到了乾隆就爛了,基本只能幫國家財政增加收入,但百姓的負擔反而更重了。
朱怡炅能干成,在于他是開國皇帝,制度、人才全是新建,手里又握著軍隊的刀子,可以放手施為。
除非他宣布廢除帝制,否則沒人能反抗皇帝。
今年的財政歲入雖還未統計出來,但僅看各地的賦稅和沿海貿易。尤其對日、朝貿易數額的增長,還有國家戰事的減少,也起碼能再往上抬個一千多萬兩。
七千多萬的財政歲入,已經達到了乾隆盛世的鼎峰。再去掉乾隆糜爛的吏治所吞沒的財政,要支撐收復西域、漠北,已然是沒有什么大問題。
財政寬裕了,外部也無有緊要戰事。
朱怡炅總算是給大臣們放了個開春長假,也是他自己幾年下來,想稍微歇一歇了。
南京城市。
幾年首都地位發展下來,無論富庶還是人口,早已超越了昔年的北京城。
新春佳節,城內大街小巷,商家門戶張燈結彩,便是窮戶人家,父母也難得拿出錢來,購置一些米面肉腥,過個好年。
“這里便是如今中國皇帝的首都南京,真是一座富饒而又美麗的城市。”英國使節艾德豪,看著南京城的熱鬧富庶,頓時由衷贊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