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建武十年,年末。
年關將至,漠北戰事總算消停了稍許。
在大明細作來回挑撥,還有漠南都司、北直隸中軍都督府,長期往漠北車臣、土謝圖兩大汗部輸送軍備物資,致使漠北戰爭連綿。
而且由于大明刻意控制,車臣汗與土謝圖汗愣是打了半年多,依舊還是勢均力敵。
今日你吞我一部,明日我又殺回來。
草原烽火,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就是苦了漠北草原的各部牧民,原本去年寒冬,就因為兩位大汗要打仗,導致各部糧食和御寒衣物短缺,牲畜也被餓死凍死不少。
如今,兩位大汗將戰事打了半年多,強行從各部征兵,甚至還用上了中原的火銃。
實則是北直隸的楊恭覺得漠北草原,只是騎兵刀劍,打的不夠慘烈,于是便將手頭上棄之不用的俘虜清軍火銃,也給廢物利用,賣給了這些喀爾喀蒙古人。
有了火銃的助力,車臣汗與土謝圖汗都認為自己草原無敵了,也成功讓傳統的騎兵戰爭得到升級。
這些漠北的蒙古人,在滿清覆滅的同時,居然也擁有了火銃騎兵。
兩大汗部依靠火銃騎兵的威力,愣是只用了半年的時間,便打出了當年明太宗北征漠北的慘烈傷亡。
無數漠北喀爾喀蒙古的弱小部落不堪戰亂,開始舉族南逃,投奔漠南都司和云中都司。
泰寧府。
負責登記的吏員開口問道:“你叫什么名字?”
漠北牧民支吾道:“我……我不知道,他們都叫我胡扎。”
吏員驚訝道:“會說漢話?你是漢人?”
牧民搖頭:“我不知道,不過我娘說的是漢話。”
吏員頓時和藹道:“那就是漢民無疑了,直接去那一邊排隊,領取稠粥和冬衣。吃飽了,就集中去我們漢人的村鎮,到時給你就地落戶,你就是大明新朝的漢民了。”
牧民不知道這代表什么,他只知道總算有東西可以吃了:“謝……謝謝老爺。”
吏員沒再多言,擺擺手,繼續為下一人登記。
泰寧府只是一處,還有另一處的云中府也是如此,兩府都暫時成了漠北“移民”的中轉站。
就地登記造冊后,漢民就留下,直接擴充治所府城,蒙古人則打散編入各部草場,并且重新規劃轄地。
當然,不論漢民、蒙古百姓,都能獲得衣食救助。只是漢民免費提供,而蒙古百姓則以借貸的形式,后續是要以賦稅償還的。
不要怪大明區別對待,為的就是讓這些蒙古百姓,能主動歸化,體會到漢民的好處。
就單按目前這個南逃和歸化速度,沒有外力影響,估摸著至多兩三代,這些喀爾喀蒙古南逃牧民,就會徹底忘記自己曾經是漠北的蒙古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