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紫禁城。
“陛下,國史院《明史》、《清史》皆已編修完本,還請陛下批閱。”
“朕知道了。”
朱怡炅翻開蕭仁方遞送上來的《明史》、《清史》兩部定稿,主要都是《清史》的定稿部分,《明史》則都是南明四位皇帝。
前面的部分,早已在之前幾年就呈遞皇帝,斷斷續續批閱過了。
這兩部交替史書,粗略算下來修訂了起碼得有五年多,中途還反復來求見過皇帝。實在是有些敏感內容,國史院官員不好寫上去。尤其是南明十八年,不僅是血淚史,而且還能治療低血壓。
朱怡炅經過深思熟慮,最終給出批復:“以史為鑒,務必求真。”
他到底不是舊時代的皇帝,雖然因為時代局限性,能做的事情不多,也就是進行有限的改革。但只是修史,那還不需要為了宣揚自己的正統性,就故意歪曲美化歷史,而且他也不需要天下讀書人的認可。
反正他的暴君之名,已經被天下的讀書人們給釘死了,不用指望一本史書就能改變什么。
朱怡炅仔細翻閱兩部史書定稿,沒多久便感到血壓攀升:“嗯,《清史》、《明史南明諸帝》都沒有問題了,兩部都可交予內閣簽訂,再與宣傳部刊印宣發吧!價錢不用定的太貴,就按正常史書鎬售賣即可。”
“臣遵旨。”
蕭仁方連忙拱手應道。
說罷,心頭頓時長出口氣,原本懸著的那塊大石也終于落定了。
從當初剛接手國史院,為兩朝修史的意氣風發,到后面的勞心勞力,錙銖必較,這修史當真不是常人能干的。
不過,若讓他重新選擇,他還是會乖乖接旨跑來統管國史院。畢竟這可是名垂青史的好事,而且大明新朝的皇帝還一改歷朝歷代,修出來的史書都是要宣發刊印天下,供平民百姓也能觀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