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百二十七章 明史初稿-《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第(3/3)頁

      一種是子虛烏有,還有一種是可能真有其事。兩者都有其依據,前者說的是道聽途說,原版作者寫出來以后,特意在后頭加上了:我是聽一個老太監說的。

      而那個摘抄的則把這句話刪了,于是乎,這就變成了正史。

      可是,蕭仁方在去北京實地考察,又翻閱相關實錄和史官自己私下寫的日記,里面都說成化是有很多皇子,但直到萬貴妃生子以前,都是只有一個皇子。

      朱怡炅想了想,提筆朱批:“當實事求是,是非曲直,可交由后人評鑒!”

      既然搞不明白,那就全寫進去,剩下的就都交給后人自己去想吧!

      從早上批閱《明史》,一直到了傍晚都還沒批完。當朱怡炅讀到正德皇帝的本紀,不由臉色古怪:“應州大捷,真的就死了這么幾個人?而且蒙古人只是這樣就退兵了?”

      蕭仁方早有準備,回答道:“臣也覺得有些問題,特意遍查史料記載,并親自去過一趟北京,請教過北疆的幾位將軍。這個記錄應該的確沒有寫錯,甚至還為武宗皇帝留了幾分顏面。”

      “這是為何?”朱怡炅疑惑道。

      《明史韃靼列傳》記載:“十二年冬,小王子以五萬騎自榆林入寇,圍總兵王勛等于應州。帝幸陽和,親部署,督諸將往援,殊死戰,敵稍卻。明日復來攻,自辰至酉,戰百余合,敵引而西,追至平虜、朔州,值大風黑霧,晝晦,帝乃還,命宣捷于朝。是后歲犯邊,然不敢大入。”

      這意思就是,明軍從開局就被韃靼圍困應州。然后武宗來了,明軍王勛部被迫主動迎戰。

      打了一天,韃靼部暫時退兵停戰,但損失肯定不大。要不然不會第二天再次進攻,只不過打到半途突起大霧,雙方不敢再打,便暫時退兵。

      大霧持續兩天,王勛主動率軍充當誘餌,結果被蒙古人分割包圍,武宗從后方調來援軍,跟韃靼正面開戰。

      當時的參戰總兵力應該達到了十萬人,韃靼部眼看沒法破城,隨即退兵。

      而明軍這邊都是步軍,追擊根本追不上,應州大戰就這么結束了。

      應州大捷,的確不算贏,更應該算是平手,因為明軍沒把韃靼留下,而韃靼也沒攻破應州,雙方各有死傷。

      說白了,就是典型的大宋重騎兵,對金國鐵浮屠,誰都拿誰沒辦法。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城县| 安庆市| 清镇市| 萝北县| 平阴县| 苍溪县| 陵水| 鸡东县| 泰州市| 象州县| 隆昌县| 郸城县| 桐柏县| 赫章县| 乌恰县| 长春市| 陆丰市| 常德市| 寻乌县| 龙里县| 丹巴县| 垫江县| 莆田市| 疏附县| 和平县| 徐汇区| 赞皇县| 成都市| 沁水县| 西吉县| 甘泉县| 新沂市| 百色市| 西乌珠穆沁旗| 鹤庆县| 鄱阳县| 华蓥市| 宁晋县| 福鼎市| 台北市| 合肥市|